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宫颈
  • 4篇宫颈癌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 2篇上皮
  • 2篇上皮内
  • 2篇上皮内瘤
  • 2篇皮内
  • 2篇细胞
  • 2篇瘤样
  • 2篇瘤样变
  • 2篇免疫
  • 2篇内瘤
  • 2篇护理
  • 2篇宫颈上皮
  • 2篇宫颈上皮内
  • 2篇宫颈上皮内瘤
  • 2篇宫颈上皮内瘤...
  • 2篇放射性
  • 1篇低强度

机构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华山中心医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尚菊战
  • 3篇石晓婷
  • 3篇李明众
  • 2篇王晓丽
  • 2篇李向青
  • 2篇宋天宝
  • 2篇王梅
  • 1篇汪涛
  • 1篇丁文婷
  • 1篇王晓丽
  • 1篇李向英
  • 1篇王梦昌
  • 1篇何朗
  • 1篇任娟
  • 1篇姚聪
  • 1篇李晓娥
  • 1篇王蕊华
  • 1篇刘东阳
  • 1篇何丽
  • 1篇姚晚侠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河南肿瘤学杂...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医学研究荟萃
  • 1篇全科护理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cl-2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bcl-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浸润癌中过度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 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 5 7例宫颈癌中bcl-2蛋白的表达 ,并以 11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结果 bcl-2蛋白在CIN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5 ) ;bcl-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不仅表达阳性率 ( 94 7%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 5 4 5 % ) (P <0 0 1) ,而且表达强度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bcl -2蛋白在宫颈癌临床Ⅲ期中的过表达 ( 6 4 3 % )明显高于临床Ⅱ期 ( 2 2 2 % ) (P <0 0 5 )。结论 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不仅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而且与宫颈癌的发展有关。
王晓丽尚菊战李明众宋天宝王梅任娟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BCL-2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
无菌透明质酸钠液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患者的护理被引量:7
2011年
对26例放射性膀胱炎患者采用无菌透明质酸钠液膀胱灌注治疗,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细致全面的个体化护理措施。结果 9例在灌注2次后出血停止,症状缓解;14例灌注4次后,症状减轻,病情逐渐好转出院;2例灌注8次,同时给予止血、抗感染、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由于合并膀胱、盆腔广泛转移导致死亡。无菌透明质酸钠液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安全有效,而细致、全面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效果的保证。
石晓婷尚菊战
关键词:放射性膀胱炎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膀胱冲洗护理
P_(53)和bcl-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探讨P53 和bcl 2表达产物在宫颈癌中过度表达的意义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 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 5 7例宫颈癌中P53 蛋白和bcl 2蛋白进行了检测 ,并以 11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作对照。结果 P53 蛋白在CIN中的表达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 ;P53 蛋白在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P53 蛋白在CIN与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P53 蛋白在宫颈浸润癌病理Ⅱ级和Ⅲ级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病理I级 (P <0 .0 5 ) ;P53 蛋白在宫颈癌结节型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溃疡型 (P <0 .0 5 ) ;bcl 2蛋白在CIN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bcl 2蛋白在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不仅表达率而且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bcl 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在CIN中的表达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宫颈癌中P5 3蛋白表达和bcl 2蛋白的过表达间有明显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P53 和bcl
王晓丽李明众尚菊战宋天宝王梅王亚莉
关键词:宫颈癌免疫组化P53蛋白
细胞凋亡基因及增殖基因在宫颈癌中的系列研究
王晓丽王梅李明众王蕊华尚菊战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半数以上,其死亡率为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近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在高危因素的基础上,由于致癌因子(如病毒感染等)通过不同的机制使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
关键词:
关键词:宫颈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基因表达发病机制
肿瘤患者口腔粘膜炎的综合处理方法探讨被引量:23
2006年
目的:探讨综合处理方法对肿瘤病人口腔粘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60例肿瘤合并口腔粘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用适合的生物活性药物、辅以软激光方法、冷冻疗法和抗生素的综合疗法治疗口腔粘膜炎,对照组用朵贝氏液等漱口液含漱为主,辅用抗生素。观察综合处理方法对肿瘤病人口腔粘膜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综合处理方法对肿瘤病人口腔粘膜炎的治疗是目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姚晚侠姚聪杜粉静尚菊战郭西玲李晓娥姚明
关键词:口腔粘膜炎生活质量
肺结核患者的系统健康教育
2004年
肺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在漫长的岁月中它肆虐人类,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目前仍然是一个危及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问题的顽疾。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总数的16%。按照WHO的估计。
李金林邱夏芹尚菊战
关键词:肺结核健康教育传染病公共卫生整体护理
雄黄治疗维甲酸耐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_3及诱导凋亡的作用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研究雄黄体外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细胞凋亡的作用 ,并观察其对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雄黄处理在体外培养耐维甲酸的人白血病细胞 ,电子显微镜观测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 ,并前后对照观察应用雄黄治疗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的疗效。结果 在 1 .0~ 2 .0 μmol·L- 1 的浓度下 ,雄黄作用于白血病细胞 2 4h后 ,可见到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 :细胞核固缩 ,染色体凝集 ,呈新月型紧贴于核膜周边 ,核碎裂 ,染色质片断化 ,凋亡小体形成等。用雄黄治疗的 2 0例患者 ,完全缓解(CR) 1 7例 ,部分缓解 (PR) 1例 ,总有效率 (CR +PR) 90 %。结论 雄黄能够诱导耐维甲酸的白血病细胞凋亡 ,可用于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治疗 ,且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高。
王梦昌李信民刘陕西尚菊战
关键词:雄黄维甲酸诱导凋亡
宫颈癌患者及家属C型行为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及家属是否具有某些特殊的行为模式。方法应用C型行为问卷对50例宫颈癌患者及32位家属进行答题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及家属在焦虑、抑郁、愤怒向内、愤怒向外、乐观及社会支持方面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患者及家属在愤怒、控制、理智方面同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及家属具有显著的C型行为特征,建议对患者行放疗、化疗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指导,调整不当行为,以提高综合疗效;对肿瘤患者家属亦应进行心理观察,并有针对性对患者家属给予心理指导。
汪涛亓小改刘孜石晓婷尚菊战李向青邢舒强云凤强改云何丽何朗丁文婷刘东阳钱英净
关键词:宫颈癌患者家属问卷
不同插管深度对药物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探讨对放射性直肠炎进行药物灌肠治疗时,不同插管深度和药物保留体位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72例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34)采用缩短插管深度、半俯卧位与半坐卧位交替保留药液的方法灌肠:对照组(n=38)采用常规方法灌肠(插入导尿管16~20cm)。灌肠后药物均保留2—6h。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1.18%,治疗有效的31例患者症状消退时间为(9.06±3.31)d。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58%。治疗有效的31例患者症状消退时间为(10.71±2.90)d。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患者症状消退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放射性直肠炎药物灌肠治疗,在患者情况允许时,可以缩短插管长度灌入药液,采取半俯卧位与半坐卧位交替体位保留药液,使药液长时间停留在病变部位,更好地发挥疗效。
石晓婷尚菊战钱英净
关键词:直肠炎灌肠
低强度有氧运动干预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观察低强度有氧运动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探讨减轻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方法。[方法]40例进行放射治疗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及低强度有氧运动。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后第20天的疲乏程度、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病人疲乏程度、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有氧运动可缓解癌因性疲乏。
李向青李向英尚菊战
关键词:癌因性疲乏有氧运动低强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