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书平

作品数:34 被引量:731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生态
  • 6篇遥感
  • 6篇黑土
  • 5篇地理信息
  • 5篇地理信息系统
  • 5篇信息系统
  • 5篇土地利用
  • 5篇黑土区
  • 4篇样带
  • 4篇中国东北样带
  • 4篇土地利用变化
  • 4篇可持续发展
  • 3篇生态效应
  • 3篇土壤
  • 3篇可持续性
  • 2篇地形
  • 2篇典型区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可持续
  • 2篇生态可持续性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山东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石家庄泵业集...

作者

  • 34篇岳书平
  • 24篇闫业超
  • 20篇张树文
  • 4篇王丹丹
  • 3篇张养贞
  • 3篇李颖
  • 2篇张林泉
  • 2篇王兴杰
  • 2篇史学正
  • 2篇于东升
  • 2篇陈慧
  • 2篇张新乐
  • 2篇王喜元
  • 1篇卜坤
  • 1篇王文娟
  • 1篇罗庆洲
  • 1篇刘焕军
  • 1篇李晓燕
  • 1篇张宇博
  • 1篇林芬芳

传媒

  • 3篇资源科学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地理学报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经济地理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山东行政学院...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定量遥感支持下的磐石市土壤侵蚀动态监测被引量:4
2009年
以1979年的MSS和2002年的ETM遥感影像为依据,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开展了吉林省磐石市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研究。利用亚像元分解法提取植被覆盖信息,结合土地利用和坡度信息进行了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的动态监测研究。监测结果表明,磐石市1979—2002年土壤侵蚀状况呈现加重趋势,土壤侵蚀集中分布区不断扩展,侵蚀面积增大。该监测方法省时省力,极大地提高了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的速度和效率,为大范围的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
岳书平闫业超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
东北样带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被引量:166
2007年
根据中国东北样带上不同的土地利用组合类型,分别选取抚松县、磐石市、公主岭市、通辽市及林西县作为典型区,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近30年来不同类型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本文选取基于货币量的价值量评价法,参考Costanza等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运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的平均值来分析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76-2000年间东北样带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很大,土地利用程度均呈加大趋势,耕地、林地和草地的ESV均有较大变动,不同类型区单位面积的ESV差别也很大,其基本分布规律为林区>农林交错区>牧区>农牧交错区>农区。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ESV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指数是缺乏弹性的,研究结果是可信的。
岳书平张树文闫业超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东北典型农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以公主岭市为例被引量:8
2007年
在人为活动占优势的景观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产生的生态效应是不同的,并且可以直观地反映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上。因此,本文利用Landsat TM和MSS遥感数据,以具有相对完整的自然生态过程的小流域作为评价单元,借助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了景观生态指数来反映LUCC变化所带来的生态效应。研究发现,公主岭市1975—1986年间由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造成的生态风险不断增加,随后逐渐减小,到2000年局部地区又有所回升,这种变化与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别是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趋势呈高度相关,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岳书平张树文闫业超张养贞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小流域
济南市保持名泉常年喷涌的战略选择被引量:2
2004年
保持济南泉水持续喷涌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长期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通过对当前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检讨,通过对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的约束,通过加强城市生态建设,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并重,一定能保持泉水常年持续喷涌。
王兴杰张林泉岳书平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泉水思维方式
降雨侵蚀力空间插值不确定性及其对侵蚀模拟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降雨侵蚀力空间插值的不确定性直接关系到土壤侵蚀的模拟结果和预测精度。利用浙江省金华市51个自动气象站近5年的逐日降雨资料,探讨了降雨侵蚀力空间插值过程中由插值方法、格网大小以及站网密度等因素所造成的降雨侵蚀力(R因子)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R因子不确定性对土壤侵蚀量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1)对于站网密度较高的自动站而言,插值方法和格网大小对R因子不确定性的影响不大,对R插值精度起决定作用的是站网密度;2)标准小区条件下,R因子不确定性可导致土壤侵蚀模拟结果的绝对误差在200t/(hm2·a)以上,因而很难在红黄壤区根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模拟结果准确区分无明显侵蚀区和轻度侵蚀区;3)土壤侵蚀模拟中需要考虑各因子误差的叠加和累积效应,在其他因子相对误差为10%条件下,使用研究区36个站点进行插值,侵蚀量模拟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可超过40%。
岳书平闫业超王丹丹王梦娅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不确定性地理信息系统
黑土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价值估算及其特征分析--以黑龙江克拜东部黑土区为例被引量:6
2009年
论文在GIS技术支持下,依据环境经济学原理,利用2005年的坡面侵蚀和沟蚀数据,对黑龙江克拜东部黑土区由土壤侵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定量估算;在此基础上,将黑土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西南岩溶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005年由土壤侵蚀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总价值约为9414.20×104元,占当地种植业总收入的17.19%,部分乡镇损失价值占种植业收入的1/4以上。将黑土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与我国其他水蚀区对比发现:东北黑土区虽以轻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量固然不能与黄土高原相提并论,但由于黑土腐殖质含量高、养分丰富,轻度侵蚀即可造成严重的养分流失,其单位面积土壤侵蚀直接经济损失价值是黄土高原的3~4倍。
闫业超岳书平张树文罗庆洲
关键词: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地理信息系统黑土区
30年来中国东北样带生态可持续性的时空分异被引量:4
2010年
目前,可持续性已成为生态学者密切关注的焦点,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在中国东北样带内沿降水的梯度变化方向,在不同生态类型区选取典型市(县)作为研究区,利用压力-状态-恢复力模型,选取适用于各类型区的通用指标和反映不同类型区生态环境差异的区域特征指标,构建了生态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遥感和G IS技术,获取并分析了各典型区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信息,从系统发展的演替过程评价了各典型区生态可持续性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86-2005年间,中国东北样带各类型区的生态可持续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各类型区生态可持续指数的总体分布规律是林区>农林交错区>牧区>农牧交错区>农区;从生态可持续性的空间分布来看,1986-2005年间,各典型区变动均较大,特别是巴林右旗,而磐石市和抚松县的空间分布规律比较明显。
岳书平闫业超张树文
关键词:中国东北样带生态可持续性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新型教学方法初探被引量:9
2015年
在分析GIS课程性质及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当前GIS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与实践失衡及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构建不同层级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课程考核次数等相应措施,以期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岳书平闫业超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国避暑型气候的地域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9
2015年
由于中国各地纬度、地形及海陆位置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避暑型气候。本文采用1993-2012年756个国家基本站和122个辐射站逐日气象数据,基于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模型计算各气象站点的人体感知温度,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对避暑型气候的地域类型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和舒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避暑型气候主要包括西南高原型、中东部山岳型、东北山地平原型、西北山地高原型和环渤海低山丘陵型5种地域类型;各类避暑型气候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西南高原型避暑气候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较强;中东部山岳型避暑气候地势高、风速大,夏季舒适偏冷;环渤海低山丘陵型避暑气候地势低、湿度大,夏季舒适偏热且舒适度受海风影响明显;西北山地高原型避暑气候温度适宜、天气晴朗,但略显干燥;东北山地平原型避暑气候凉爽、风速不大、辐射不强、湿度适中,综合条件相对优越。从各类避暑型气候夏季人体感知温度的变化来看,环渤海低山丘陵型舒适期较短,其余类型舒适期相对较长,东北山地平原型和西北山地高原型人体感知温度曲线呈良好的单峰对称变化,其余类型大致呈单峰不对称形态。本文不仅丰富了避暑型气候研究的理论成果,而且也可为避暑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指导人们的避暑旅游活动。
陈慧闫业超岳书平孟冰祥王喜元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格局变化的热环境效应--以哈尔滨市为例被引量:13
2008年
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消除由于时相差异造成遥感影像获取地表温度值的不可比性;用2km格网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面积比例表征土地利用格局,以中国哈尔滨市为例,研究城市热场分布的空间格局、时空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建成区存在显著的热岛效应并呈增强态势、市区总体地表温度升高.各用地类型随面积比例的升高平均地表温度相互间差异变小,建设用地对热岛效应的作用增强,水体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减弱,热环境的空间差异性变得不明显.
张新乐张树文李颖谢云峰岳书平张宇博
关键词:热岛效应地表温度土地利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