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治疗特发性颅内高压症被引量:1
- 2021年
- 特发性颅内高压症(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颅内高压为主要体征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头痛、搏动性耳鸣、视力及视野改变等临床表现。大量研究表明,脑静脉窦狭窄与IIH密切相关,超过90%的IIH患者伴有脑静脉窦狭窄。尽管二者的因果关系尚无定论,但在这类患者中正逐渐形成以静脉窦支架置入术为核心的外科综合治疗体系。文章对IIH合并脑静脉窦狭窄的支架置入术治疗进行了综述。
- 公维昭蒋太鹏左大辉宫崧峰
- 关键词:颅内高压颅窦
- 胸腰髓内畸胎瘤误诊为脂肪瘤1例报告被引量:3
- 2012年
- 1病例资料 患者,男,20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并尿潴留27d,于2012年3月收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查体:脊柱生理弯曲存在,双腹股沟平面以下痛温觉减退,触觉存在;左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下降,右下肢肌力Ⅴ级;左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
- 鄢志伟蒋太鹏余峥郭伟壮左大辉何嘉滨
- 关键词:畸胎瘤脊髓肿瘤脂肪瘤误诊
- 扁平肥厚型脑膜瘤的诊疗体会并文献复习
- 目的通过对一例扁平肥厚型脑膜瘤的病情演变、诊治过程和文献复习,了解该病的复杂性,提高手术及后续治疗的有效性及预见性。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一例被误诊的扁平肥厚型脑膜瘤患者的病情演变、诊断、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分析...
- 何嘉滨左大辉王建中蒋太鹏
- 关键词:脑膜瘤
- 文献传递
- 青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诊治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青年(14~44岁)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8例青年CSDH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中,男32例,女6例;合并蛛网膜囊肿15例、凝血因子Ⅷ活性下降1例、Ⅺ因子活性下降1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长期高血压病史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转化成CSDH有2例;15例无其它疾病。1例合并凝血因子Ⅷ活性下降,未行手术治疗且自动出院后失访;其余37例行钻孔引流术治疗,其中28例一次手术即治愈,9例首次术后复发(再次手术4例,保守治疗5例);1例术中即见脑组织完全回复,4例术后3 d内脑组织完全回复,17例术后7 d~1个月内脑组织完全回复,5例术后1个月后脑组织完全回复;术后随访1~12年,未再复发,正常生活。结论青年CSDH以男性多见,常合并有其它疾病(蛛网膜囊肿、凝血功能障碍等);治疗首选钻孔引流术,预后良好,但需重视合并疾病的治疗;合并有蛛网膜囊肿者,术后再出血率高,如无颅内压增高,可采用随访观察。
- 左大辉蒋太鹏何嘉滨林恒州王建中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青年人蛛网膜囊肿
- 多发椎管内占位起病的Ⅱ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分析Ⅱ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的临床表现,特别是椎管内占位的特点、手术治疗的原则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多发椎管内占位起病的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患者行多发椎管内占位切除后恢复良好,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前症状得到缓解,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治疗需个体化,对产生明显占位效应的肿瘤可采取手术切除,但往往难以将多发的肿瘤完全切除,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未来有望得到根治。
- 刘晓佳王建中林恒州左大辉蒋太鹏
- 关键词:脊膜瘤神经鞘瘤
- 大脑镰旁巨大软骨瘤一例
- 2017年
- 颅内软骨瘤是一种颅内良性肿瘤,发生率极低,而发生于大脑镰旁的软骨瘤更为少见。我院收治大脑镰旁巨大软骨瘤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 李平蒋太鹏左大辉宋占辉莫健伟何嘉滨王建中
- 关键词:颅内软骨瘤大脑镰旁颅内良性肿瘤病理证实发生率
- 不打结网格状连续缝合硬脑膜修补鞍底
- 目的探讨应用不打结网格状连续缝合硬脑膜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后颅底重建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以2022年10月至2024年5月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中应用不打结网格状连续缝...
- 左大辉蒋太鹏纪涛
- 关键词:神经内镜垂体瘤脑脊液漏
- 一种颅骨骨窗边缘钻孔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颅骨骨窗边缘钻孔装置,包括具有钻头的钻孔器,还包括安装该钻孔器的握持部,该钻孔器的钻头从握持部一端伸出,该握持部另一端弹性枢转连接定位件,该定位件的自由端设置有用于骨窗边缘定位的抵压部,该定位件和握持部之...
- 左大辉蒋太鹏
- 文献传递
- 内淋巴囊肿瘤误诊为颈静脉球瘤1例
- 2012年
- 目的总结内淋巴囊肿瘤(ELST)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ELST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扩大迷路入路手术。结果术后MRI证实肿瘤全切,KPS评分90分,予γ-刀放射治疗。随访1年,病人生存良好,无复发。结论 ELST的诊断需结合影像学和病理检查,并尽早行手术治疗。
- 左大辉蒋太鹏高永中丁建军伍建明张秋生宫崧峰
- 关键词:肿瘤内淋巴囊颈静脉球瘤病理学
- 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枕骨附着点在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中的作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枕骨附着点在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中作为骨窗下界标志的意义。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前瞻性收集桥小脑角区病变81例,术前头颅MRI定位横窦、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在枕骨的附着点、椎动脉或周围静脉丛,测量相应距离,以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在枕骨的附着点作为骨窗下界参考。术中解剖暴露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在枕骨的附着点作为乙状窦后入路骨窗下界的参考点。结果术前MRI测量显示,横窦下界与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在枕骨的附着点的距离26.1~40.7 mm,平均(33.4±3.5)mm;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在枕骨的附着点与椎动脉或周围静脉丛的距离11.3~27.2 mm,平均为(18.6±3.6)mm。81例术中骨窗上下界距离(36.8±5.2)mm(上界为横窦下缘),病变均暴露满意,术中无椎动脉/周围静脉丛暴露及损伤。46例听神经瘤、13例脑膜瘤、7例海绵状血管瘤均全切除;15例听神经瘤因肿瘤与面神经关系密切行近全切除。所有病人骨瓣均完整复位,术后1周~1年CT/MRI复查显示无颅骨缺损,无皮下积液。结论以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在枕骨的附着点作为乙状窦后入路骨窗下界的标记点,有利于安全地显露术野,对手术过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左大辉蒋太鹏何嘉滨林恒州王建中纪涛公维昭
- 关键词:桥小脑角区病变乙状窦后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