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光其

作品数:196 被引量:1,07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0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0篇动脉
  • 82篇主动脉
  • 66篇腔内
  • 47篇血管
  • 40篇手术
  • 38篇主动脉瘤
  • 38篇腹主动脉
  • 35篇夹层
  • 33篇腔内修复
  • 32篇外科
  • 32篇腹主动脉瘤
  • 28篇修复术
  • 27篇腔内修复术
  • 27篇主动脉夹层
  • 27篇下肢
  • 26篇腔内治疗
  • 25篇静脉
  • 20篇动脉瘤
  • 15篇血管腔
  • 15篇血管腔内

机构

  • 170篇中山大学附属...
  • 20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北京邮电总医...
  • 1篇勒流医院

作者

  • 193篇常光其
  • 112篇王深明
  • 69篇姚陈
  • 62篇王冕
  • 60篇李梓伦
  • 45篇李晓曦
  • 41篇胡作军
  • 41篇殷恒讳
  • 36篇王劲松
  • 24篇李松奇
  • 18篇武日东
  • 16篇林勇杰
  • 15篇王斯文
  • 14篇黄雪玲
  • 13篇吕伟明
  • 12篇叶财盛
  • 12篇崔进
  • 10篇汪睿
  • 9篇张德元
  • 9篇陈伟

传媒

  • 35篇中国血管外科...
  • 21篇中华血管外科...
  • 19篇中华外科杂志
  • 16篇中国实用外科...
  • 10篇中华普通外科...
  • 9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4篇2009中国...
  • 3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年份

  • 8篇2023
  • 9篇2022
  • 6篇2021
  • 1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21篇2016
  • 12篇2015
  • 12篇2014
  • 11篇2013
  • 10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1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第三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广州召开
2018年
2018年7月12日,在“第19届亚洲血管外科年会暨第12届中国南方血管大会”召开之际,《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第三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广州举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杜贤总编辑、期刊编辑出版中心白桦主任和张瑜老师、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以及编委会顾问、主编、副主编、常务编委和编委共计150余人参加了大会。本次会议由《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部主任常光其教授主持。
陈章颖王丽萍徐志英常光其
关键词:血管外科编委会编辑出版
MicroRNA-125b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中的表达特点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mi R-125b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ASO)中的表达特征及其潜在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等技术检测正常动脉(6例)及ASO标本(12例)中的mi R-125b表达特征;以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获得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s),分析mi R-125b调控细胞增殖、迁移的能力。结果 Mi R-125b在ASO病变动脉中下调,其表达主要位于动脉平滑肌层,增殖与迁移能力强的ASMCs中mi R-125b表达水平下降(P<0.001),升高mi R-125b水平可显著抑制ASMCs增殖与迁移(P<0.01)。结论 Mi R-125b在ASO病变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干预其表达可抑制ASMCs增殖、迁移,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陈志波王冕常光其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MICRORNA动脉平滑肌细胞
难治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总结难治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68例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血管腔内治疗,其中对13例难治性病例进行临床分析.Stanford A型9例:主动脉夹层撕裂口在升主动脉3例,撕裂口在主动脉弓三大主干区域内3例,撕裂口在主动脉弓下段,累及升主动脉3例.Stanford B型4例.8例有2个以上撕裂口,其中3例术前近段夹层主动脉瘤破裂.13例均行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术.2例先开胸行升主动脉与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术,1例行颈总-颈总动脉旁路术, 然后再行血管腔内治疗.Stanford B型多撕裂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有3例行多撕裂口一期或二期植入多个带膜支架腔内治疗.结果全组随访2个月~3年.撕裂口在升主动脉病例中1例术后1个月死于消化道大出血, 1例Stanford A型在近段夹层动脉瘤治疗后,因远段动脉瘤破裂,于术后27 h死亡.其余11例术后半年复查CT、MR、多普勒超声等均证实原撕裂口封闭良好,假腔内血栓形成,未见新的夹层.结论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是治疗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区域内的难治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手术成功率高,死亡率低.对于瘤体破裂病例也是可行的.
王深明常光其李晓曦胡作军姚陈殷恒讳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疗效观察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被引量:27
2000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发病关系及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 1973~ 1999年收治的经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癌 (甲癌 ) 2 5例 ,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发病率约 3.5 6 %。全组术前均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16例出现甲状腺结节。全组病例甲状腺手术治疗后随访均未见甲亢或甲癌复发。结论 近年来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临床诊断较困难。多数病例靠术后病理诊断。合理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预后较好。
胡作军王深明常光其黄雪玲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癌并发症
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选择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70例80岁以上腹主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腔内治疗45例,开放手术5例,保守治疗20例。结果腔内治疗组围术期死亡率6.7%(3/45),开放手术组死亡率20.0%(1/5)。随访2~6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75个月),腔内治疗组随访期间死亡10例,失访1例,动脉瘤相关死亡率2.4%(1/41),累计生存率75.6%(31/41);开放手术组死亡2例,动脉瘤相关死亡率0%,累计生存率50.0%(2/4);保守治疗组死亡7例,失访3例,动脉瘤相关死亡率41.2%(7/17),累计生存率58.8%(10/1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腔内手术组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经充分评估后可积极手术治疗,首选手术方式为腔内治疗。开放手术和保守治疗可用于不满足腔内手术条件的患者。
石毅姚陈王劲松胡作军王冕李梓伦武日东王斯文王深明常光其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高龄腔内治疗开放手术保守治疗预后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后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11例的体会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术前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及栓塞的意义。方法对 1995~ 1999年间收治的 1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后再行手术切除。结果经动脉栓塞后再行瘤体切除 ,术中平均出血量 35 0ml,与未行动脉栓塞组出血量 6 5 0ml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同时栓塞后的瘤体均可一期切除。结论颈动脉体瘤术前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 ,提高肿瘤切除率。
李松奇叶财盛林勇杰常光其吕伟明王深明吴庆华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血管外科手术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动脉造影
一种纳米磺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纳米磺化石墨烯用作基因导入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基因导入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磺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纳米磺化石墨烯用作基因导入材料的应用。一种纳米磺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氧化石墨烯;步骤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步骤三、对氨基...
王深明徐安武张德元常光其周鸿雁李梓伦夏浩明张红霞
文献传递
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1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局部定位溶栓作用的研究
常光其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0例股浅动静脉转流术后动脉血逆流灌注
1998年
目的:探讨动静脉转流术后动脉血在深静脉系统中逆流的情况。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动态观察比较术后14d、6个月、1年3种术式(分期动静脉转流22例,Ⅰ期动静脉转流12例和Ⅰ期动静脉转流并水压破坏深静脉瓣6例)动脉血在深静脉系统中逆流距离。结果:在术后相同时间内,Ⅰ期转流组比分期转流组逆行更远,而Ⅰ期转流加水压破坏静脉瓣组逆行最远。但即使患者症状消失、溃疡愈合后,动脉血均不能循静脉系统逆流到达肢端。结论:动静脉转流术的疗效并不是依靠动脉血循静脉系统逆流到肢端而实现,其治疗机制仍未明。
吕伟明林勇杰吴壮宏陈国锐常光其
关键词:血液循环
覆膜支架治疗12例假性动脉瘤的体会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评估覆膜支架治疗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假性动脉瘤患者86例,其中12例采用覆膜支架腔内治疗。发病部位在胸主动脉4例,腹主动脉3例(1例肾上型,2例肾下型),颈总动脉3例,颈内动脉1例,右锁骨下动脉1例。术后对1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并随访5~43个月。结果支架释放技术成功率为100%,所有12例假性动脉瘤植入覆膜支架后被立即隔绝,无内漏,载瘤动脉远端血流通畅。除1例失访外,其余11例平均随访23.5个月。1例合并白塞病患者术后4个月因腹主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其余10例随访结果良好,支架无狭窄、无移位、无内漏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假性动脉瘤近期疗效良好,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廖登辉叶财盛李松奇叶润仪常光其陈伟李晓曦王深明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