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艳红 作品数:13 被引量:71 H指数:7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更多>>
汉中市婴幼儿喂养指数与体格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采用婴幼儿喂养指数(ICFI)评价陕西省汉中市6~23月龄婴幼儿的喂养状况及其与体格发育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汉中3201医院及城固县、南郑县、洋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随机抽取1 418名6~23月龄婴幼儿为调查对象,6~8、9~11、12~23月龄组分别为482、457、479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婴幼儿基本情况及其喂养状况,父母家庭一般情况等信息,测量其身长与体重,进行ICFI评分(满分为16分),计算婴幼儿的身长别体重Z评分(WL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身长Z评分(LAZ),分析ICFI与WLZ、WAZ和LAZ的相关性。结果 1 418名婴幼儿ICFI得分为8.98±2.53;6~8、9~11及12~23月龄组ICFI得分为8.07±2.77、8.99±2.41和9.88±2.01,其合格率分别为32.2%、43.3%和6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7.189,P<0.05;χ2=76.826,P<0.05)。农村与城市ICFI得分为8.70±2.51、9.20±2.52,农村喂养指数合格率为39.5%,城市喂养指数合格率为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5,P<0.05;χ2=15.140,P<0.05)。ICFI得分不合格组的WAZ和LAZ均低于喂养指数合格组(t值分别为2.739、4.056,均P<0.05)。6~8、9~11及12~23月龄组ICFI得分均与LAZ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7、0.112、0.227,均P<0.05),6~8、12~23月龄组ICFI得分均与WAZ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9、0.161,均P<0.05),6~8月龄组ICFI得分与WLZ呈正相关(r值为0.152,P<0.05)。结论 ICFI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婴幼儿群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可综合评价陕西省汉中市6~23月龄婴幼儿喂养状况。 应艳红 潘建平 黄建玲 应海燕 李志敏 袁飒关键词:体格发育 Z评分 中国农村6~11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的研制 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研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方法 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从全国7个省、2个直辖市共计28个县中抽取农村小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是自行设计、多次预试验修订并经专家评审后确定的.两种忽视评价问卷(6~8、9~11岁)分别获得有效样本2 792名和3 070名,共计5 862名.经过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与效度分析确定常模量表并检验其可靠性与稳定性,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量表的评价标准,最终完成常模研制.结果 两种常模量表最终保留题项数分别为69、58个,均包含身体、情感、医疗、教育、安全和社会6个忽视层面.两组均进行了4次因素分析,信度检验结果显示,两种量表的因素负荷量分别在0.290 ~0.700和0.276 ~0.729之间,Cronbach'α值分别为0.924、0.929,折半系数分别为0.891、0.904,其重测信度分别为0.559、0.8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8岁组医疗忽视层面的重测信度无统计学意义,但非常接近界值点(P=0.054);外部效度检验结果显示,两种量表均能客观反映受试对象受忽视的状况(P<0.05),但是被试者对忽视的主观感受与客观评价不够一致.6~8岁与9~11岁忽视量表判断受试儿童是否受到忽视的界值点分别为159、137分;经调整后分别为160、135分.结论 本研究开发的两种常模量表均具有良好的鉴别力、信度、效度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研制的常模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 潘建平 杨武悦 陈晶琦 席卫平 张慧颖 彭玉林 古桂雄 张雅琴 钟朝晖 焦锋 秦锐 李骏 褚英 杨建平 王维清 马乐 滕红 高引莉 应艳红 武万良 杨文娟 刘婷关键词:儿童 农村 常模 学龄前脑瘫儿童言语障碍治疗研究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学龄前脑瘫儿童言语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学龄前脑瘫儿童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部运动疗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电针治疗,观察记录患儿治疗1个月的预后。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治疗后两组的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wes cale,FMFM)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适应与语言行为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ystolic peak velocity,Vs)和舒张末血流速度(diastulic velocity,Vd)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电针疗法结合口部运动疗法治疗学龄前脑瘫儿童语言障碍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运动状况和语言障碍。 袁飒 应艳红 张敏关键词:语言障碍 脑瘫 高危儿随访情况分析及其父母生命质量调查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高危儿随访情况并对其父母生命质量进行调查。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〇一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400例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400例高危儿的高危因素,统计随访次数,分析随访次数1~2次的高危儿的失访原因,同时采用SF-36量表评估高危儿父母与正常儿父母的生命质量。结果: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400例高危儿的高危因素分别为早产、低出生体重、高胆红素血症、窒息和(或)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母亲高危因素、吸入性肺炎及其他,占比分别为74.00%、18.50%、13.25%、6.75%、2.75%、2.50%、1.25%、2.00%。400例高危儿中随访次数1~2次183例,占比45.75%,3~5次57例,占比14.25%,≥6次人数160例,占比40.00%。183例随访次数1~2次高危儿失访原因主要是有问题再来医院、孩子正常、不了解随访重要性、自己有育儿经验、孩子小,不方便等。高危儿父母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低于正常儿父母(均P<0.05)。结论:高危儿的随访失访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可能与父母的主观意识有关,此外,高危儿父母生命质量降低,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加强高危儿系统管理以及对高危儿父母的宣教力度,从而降低失访率,提高高危儿父母的生命质量。 袁飒 陈艳妮 应艳红 吴琳 翟明光关键词:高危儿 随访 失访原因 生命质量 高危因素 中国农村6~11岁小学生忽视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了解影响中国农村6~11岁在校小学生受忽视状况的危险因素,为制订科学的干预措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全国随机抽取9个省/直辖市,28个县的6~8岁与9~11岁小学生分别为3863名与4080名,性别分布均衡。采用"中国农村6~8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与"中国农村9~11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制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x^2检验、方差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处理。结果中国农村6~8岁与9~11岁小学生总忽视率分别为40.2%(1 258/3 130)与42.5%(1 498/3 526),总忽视度分别为46.04±8.87与44.78±10.43;6~8岁组不同性别的忽视率与忽视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1~3年级、4~6年级及9~11岁组不同性别的忽视率与忽视度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x^2检验结果显示6~8岁组的"民族"不是儿童受忽视的危险因素(P>0.05),两组其余所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为小学生受忽视的危险因素;经过单因素x^2检验与F分析,影响6~11岁儿童受忽视频度与强度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有单独房间,父母亲的职业、文化程度及其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等"(均P<0.05,且均覆盖忽视的6个层面),二元Logistic回归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其受忽视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是否独生及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结论中国农村6~8岁与9~11岁小学生忽视状况均较严重,而影响其受忽视的主要因素为"是否独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及父母之间关系"等。 潘建平 杨武悦 张慧颖 焦锋 张雅琴 古桂雄 陈晶琦 席卫平 彭玉林 钟朝晖 秦锐 褚英 李骏 杨建平 马乐 王维清 高引莉 应艳红 滕红 刘婷 杨文娟 武万良关键词:小学生 陕西省9~11岁农村儿童忽视现状的调查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9~11岁农村儿童忽视状况。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中国9~11岁农村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陕西省三个地市685名9~11岁儿童进行调查,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不同年龄、性别、家庭类型、忽视层面、是否为留守儿童的忽视率、忽视度进行统计学描述及分析。结果:陕西省9~11岁儿童总忽视率为58.1%,总忽视度为44.77。男童社会忽视层面的忽视率(11.20%)高于女童(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同年龄及性别各忽视层面的忽视度与忽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儿童所受忽视以单项忽视为主(19.5%)。单亲及再婚家庭中儿童忽视率较高(82.6%,75%)。留守儿童身体忽视层面的忽视率(29.5%)高于非留守儿童(20.6%,P<0.05)。结论:陕西省9~11岁农村儿童的忽视状况较全国更为严重,应该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高引莉 潘建平 杨武悦 滕红 应艳红关键词:农村 儿童忽视 问卷调查 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的研制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为今后开展儿童忽视的相关研究及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全国7个省和2个直辖市的28个县,共抽取12—17岁中学生6194名,男、女各半,少数民族学生占6.4%。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研究所用的忽视量表包含6个忽视层面72个题项。对回收所得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与效度分析后,逐步删除未达到统计学要求的题项,从而形成正式量表,最终完成常模研制。结果经统计分析,量表最终保留题项57个。共进行5次因素分析,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4,分半信度系数为0.890,重测信度为0.807,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部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能客观反映受试对象受忽视的状况,但被试者对忽视的主观感受与客观评价不够一致。忽视量表判断受试儿童是否受到忽视的界值点为140。结论本常模具有良好的鉴别力、可靠性和稳定性,实际应用时易于理解、便于操作,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应用。但学生对忽视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急需干预和改善。 潘建平 杨武悦 陈晶琦 席卫平 张慧颖 彭玉林 古桂雄 张雅琴 钟朝晖 焦锋 秦锐 李骏 褚英 王维清 马乐 滕红 高引莉 应艳红 武万良 杨文娟 刘婷关键词:虐待儿童 农村人口 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状况分析 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在校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为改善学生受忽视现状和促进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随机抽取9个省、直辖市中28个县共8252名12—17岁在校中学生,男女比例均衡。采用“中国农村12一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Х^2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总忽视率为47.3%,总忽视度为(49.40±9.48),不同学段与不同性别学生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论按性别或是年级分组,12—17岁中学生在忽视的6个层面忽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男生和女生在情感、安全和社会忽视层面上以及初中生和高中生在情感忽视上的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家庭类型中学生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中国12—17岁农村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严重。家庭、学校与社会应共同加强对农村中学生的关注并付诸于行动。 潘建平 杨武悦 彭玉林 古桂雄 钟朝晖 焦锋 张雅琴 陈晶琦 张慧颖 秦锐 席卫平 李骏 褚英 王维清 马乐 武万良 滕红 高引莉 刘婷 应艳红 杨文娟关键词:虐待儿童 农村人口 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中学生受忽视状况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全国随机抽取9个省/直辖市28个县的8252名12—17岁在校中学生。采用“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的量表和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国12~17岁中学生总忽视率为47.3%,总忽视度为(49.40±9.48),不同年级与不同性别中学生的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儿童是否受忽视及其受忽视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按其强度大小依次为与父母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工作地点是否变动、父母收入是否减少、性别、是否有单独房间、是否独生子女(P值均〈0.05)。结论中国12—17岁农村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严重,其影响因素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需多部门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减少农村中学生忽视的发生。 杨武悦 潘建平 席卫平 张慧颖 张雅琴 彭玉林 古桂雄 陈晶琦 钟朝晖 焦锋 秦锐 李骏 褚英 马乐 王维清 刘婷 高引莉 应艳红 武万良 杨文娟 滕红关键词:虐待儿童 农村人口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家庭饮食环境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家庭饮食环境的关系,为饮食行为问题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汉中市3~6岁学龄前儿童1135例,通过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筛查工具(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eeding difficulties,IMFeD)分析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通过儿童喂养问卷(children feeding questionnaire,CFQ)调查儿童家长喂养信念、行为,收集儿童及家庭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检出儿童饮食行为问题634例(55.86%),其中不良进食习惯371例(32.69%)、父母过度关心354例(31.19%)、对某种食物特别偏好345例(30.40%)、胃口差251例(22.11%)、害怕进食91例(8.02%)、潜在疾病状态10例(0.88%);存在1种饮食行为问题儿童为180例(15.86%),2种为197例(17.36%),3种及以上为257例(22.6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类型(核心家庭)、抚养人学历(高)、监督饮食是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限制饮食、逼迫进食是导致饮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汉中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主要问题为不良进食习惯、父母过度关心和对某种食物特别偏好,限制饮食、逼迫进食易造成饮食行为问题,父母直接抚养、抚养人高学历、监督饮食可减少饮食行为问题。 袁飒 陈艳妮 应艳红 吴琳 鲜丹关键词:家庭环境 儿童 饮食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