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秀英

作品数:59 被引量:165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6篇细胞
  • 28篇儿童
  • 27篇白血
  • 27篇白血病
  • 21篇急性
  • 15篇淋巴
  • 15篇淋巴细胞
  • 11篇急性淋巴细胞
  • 9篇凋亡
  • 9篇急性白血
  • 9篇急性白血病
  • 9篇儿童急性
  • 8篇基因
  • 7篇细胞性
  • 7篇疗效
  • 6篇贫血
  • 6篇淋巴细胞性
  • 6篇免疫
  • 5篇再生障碍性贫...
  • 5篇增殖

机构

  • 59篇青岛大学医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作者

  • 59篇庞秀英
  • 58篇孙立荣
  • 53篇李学荣
  • 48篇卢愿
  • 28篇宋爱琴
  • 19篇赵艳霞
  • 18篇仲任
  • 10篇董增义
  • 8篇谷仁凯
  • 6篇卢洁
  • 5篇徐慧娟
  • 4篇隋爱华
  • 4篇雷珂
  • 4篇佟琳如
  • 4篇王玲珍
  • 2篇王高燕
  • 2篇金润铭
  • 2篇卢元
  • 2篇杨静
  • 2篇董倩

传媒

  • 9篇临床儿科杂志
  • 7篇青岛大学医学...
  • 6篇中华儿科杂志
  • 5篇齐鲁医学杂志
  • 5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中国小儿血液
  • 3篇山东医药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癌症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国际小儿肿瘤...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病儿血清IL-6水平的检测
2002年
①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 (AL)病儿治疗前及骨髓获得完全缓解时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变化。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方法 ,测定 34例AL病儿 (ALL 2 1例 ,AML 13例 )血清IL 6的水平 ,并对其中 16例ALL和 3例AML骨髓完全缓解者进行动态观察。③结果 治疗前AML病儿血清IL 6水平为 (5 4 .91±11.0 1)ng/L ,ALL为 (5 4 .10± 4 .6 7)ng/L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0 .2 5 ,P >0 .0 5 ) ;ALL病儿治疗前后血清IL 6亦无明显差异 (t=0 .80 ,P >0 .0 5 )。不同临床分型ALL病儿治疗前后血清IL 6水平无明显变化 (t=0 .93,P >0 .0 5 ;t=0 .2 6 ,P >0 .0 5 )。 8例骨髓获得完全缓解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的ALL病儿血清IL 6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差异有极显著性 (t=3.96 ,P <0 .0 1) ;8例血小板计数未恢复正常者血清IL 6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 (t=1.71,P >0 .0 5 )。④结论 IL 6水平与白血病类型和治疗方法无关 ,与诱导期骨髓完全缓解时血小板计数有关。
卢愿孙立荣庞秀英李学荣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凋亡与临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①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儿细胞凋亡与临床分型及预后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AO EB荧光染料双染法 ,检测 30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病儿治疗前后不同时期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指数 (AI)。③结果 ALL病儿治疗前A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t=5 .4 17,P <0 .0 1) ,标危型治疗前AI高于高危型(t=5 .0 0 2 ,P <0 .0 1)。治疗前AI与外周血WBC呈负相关 (r =- 0 .6 32 ,P <0 .0 1) ;泼尼松及诱导缓解治疗后 ,随着细胞凋亡水平的升高 ,WBC逐渐下降 ,标危型组WBC下降明显 (t=3.14 8,P <0 .0 1) ;标危型病儿经诱导缓解期治疗完全缓解率高 (P =0 .0 0 2 5 ) ;随机动态观察标危型及高危型ALL病儿各 5例 ,高危型病儿 3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2例骨髓复发 ,而 5例标危型骨髓检查为持续完全缓解 ,并且无髓外浸润表现。④结论 细胞凋亡可作为评价化疗反应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宋爱琴孙立荣庞秀英李学荣董增义卢愿
关键词:儿童凋亡泼尼松
胸腺五肽对肿瘤病儿化疗停药后免疫功能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TP-5)对肿瘤病儿化疗停药后免疫功能、感染和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例肿瘤化疗停药病儿为治疗组,给予TP-5肌肉注射(<30kg病儿每次10mg,每周1次;≥30kg病儿每次10mg,每周2次);另随机选取20例肿瘤化疗停药病儿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免疫调节治疗。于停药后3个月检查CD3、CD4+、CD8+、CD4+/CD8+、CD56及IgG、IgM、IgA的水平。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细胞免疫水平、NK细胞及体液免疫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与同期对照组比较,细胞免疫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NK细胞及体液免疫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t=7.34~9.86,P<0.01)。治疗组治疗3个月间病儿感染发生率和感染控制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χ2=9.23,P<0.01;t=5.40,P<0.01)。治疗组治疗3个月间仅1例出现注射局部疼痛,两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的改变。结论TP-5具有改善肿瘤化疗停药后病儿免疫功能的作用,可降低感染发生率,且临床应用安全。
王玲珍孙立荣庞秀英卢愿李学荣赵艳霞仲任
关键词:胸腺五肽肿瘤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儿应用大剂量甲氨喋呤后血清浓度的检测被引量:5
2002年
①目的 了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病儿应用大剂量甲氨喋呤 (MTX)后血清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应用荧光偏振免疫 (FPIA)方法 ,测定 11例ALL病儿应用MTX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及用药 2h的脑脊液浓度。③结果 随着用药时间增加 ,MTX血清浓度也增加 (F =16 5 .12 ,P <0 .0 0 1) ;不同个体间MTX血清浓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F =3.6 8,P <0 .0 0 1) ;MTX用药 2h其脑脊液浓度和血清浓度呈正相关(r =0 .76 ,P <0 .0 1)。④结论 MTX治疗剂量应个体化。
庞秀英孙立荣卢愿李学荣
关键词:甲氨喋呤
卡介苗对白血病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扩增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本研究探讨卡介苗(bac illus calm ette-guerin,BCG)对白血病患儿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扩增的影响。本实验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后者分为三个亚组即BCG组(单纯卡介苗),GTI组(细胞因子组)和GTIB组(细胞因子+卡介苗组)。培养至第9天,对各组细胞进行计数,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免疫表型,并行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在油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结果表明:①实验各组均得到一定数量典型的DC,其中BCG组DC数低于GTI组和GTIB组(t分别为4.20,6.36,p均<0.01),GTI组DC数与GTIB组DC数比较无显著差异(t=2.25;p>0.05);②BCG组CD1 a+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t=3.04,p<0.05),但低于GTI组和GTIB组(t分别为2.79,6.41,p均<0.05);GTI组与GTIB组CD1 a+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65,p>0.05)。BCG组HLA-DR+、CD83+细胞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4.77,4.15;p<0.05),而低于GTI组和GTIB组(t分别为6.65,3.19;p均<0.05),GTI组HLA-DR+、CD83+细胞比例低于GTIB组(t分别为5.64,2.98;p均<0.05)。结论:BCG不仅能促进白血病患儿外周血DC体外扩增,还能协同rhGM-CSF、rhTNF-α、rhIL-4促进DC成熟。
杨静孙立荣庞秀英卢愿李学荣宋爱琴
关键词:卡介苗白血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
FLAG方案治疗儿童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FLAG方案治疗儿童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FLAG方案[氟达拉滨30 mg/m2,d 1~5,阿糖胞苷2 g/m2,d 1~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d)]治疗的19例复发性ALL和NHL患儿临床资料,其中ALL 15例(初诊时高危8例,中危2例,低危5例),NHL 4例(临床分期为Ⅳ期);早期复发12例,晚期复发7例。观察其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经1个疗程后,11例(73.3%)ALL患儿达完全缓解(CR),其中高危5例,中危1例,低危5例;2例(50.0%)NHL患儿达CR;6例(50.0%)早期复发患儿达CR,7例(100.0%)晚期复发患儿均达CR,CR率明显高于早期复发患儿(P<0.05)。13例CR患儿,中位无病生存时间5.5个月(2~12个月)。血液学毒性Ⅳ级8例,Ⅲ级4例,Ⅱ级4例;合并感染13例(68.4%),均得到有效控制;肝脏毒性Ⅲ级1例,Ⅰ级2例,经治疗后均恢复。结论 FLAG方案治疗儿童复发性ALL及NHL疗效显著,尤其对于晚期复发患儿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孙妍孙立荣李学荣庞秀英卢愿仲任赵艳霞毛成刚王玲珍杨静
关键词:氟达拉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儿童
免疫抑制剂治疗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初步效果
2002年
①目的 探讨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近期效果。②方法 采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 +环孢菌素A +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儿 6例 ,4例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③结果  6例病儿随访时间 30~ 136 7d ,平均 4 2 9d ,脱离输血中位时间 4 2d ,基本治愈 2例 ,缓解 2例 ,明显进步 1例 ,无效 1例。随访期内无复发及血液系统疾病转化。④结论 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 +环孢菌素A
李学荣孙立荣庞秀英卢愿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儿童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变化被引量:7
2002年
①目的 了解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外周血T ,B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两者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对 18例ITP病儿及 2 0例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免疫细胞的数量进行检测。③结果 ITP病儿CD4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t=5 .79,P <0 .0 1) ;CD8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t=3.6 0 ,P <0 .0 1) ;CD19和活化B细胞 (CD-3 /HLA DR+ )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t=5 .6 2 ,9.6 3,P <0 .0 0 1)。CD4/CD8比值正常组与比值倒置组比较 ,CD19和CD-3 /HLA DR+ 细胞的数量无显著性差异 (t=0 .78,0 .2 6 ,P >0 .0 5 )。④结论 ITP病儿不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 ,而且还存在B淋巴细胞异常。
孙立荣卢愿李学荣庞秀英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EB病毒(EBV)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中的感染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EBV DNA,ELISA法检测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EBV-CA-IgM),共检测47例。其中新发45例,复发2例;年龄0~14岁[(8.06±3.71)岁]。另取14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男9例,女5例;年龄2~10岁[(7.24±2.54)岁]。结合临床表现、诱导治疗骨髓完全缓解(CR)率、形态学CR状态下的微小残留病(MRD)、复发率及无事件生存(EFS)率等分析ALL患儿中EBV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47例ALL患儿中检出EBV感染15例(31.9%),其中11例(23.40%)检出EBV DNA,EBV DNA水平为(3.28±5.95)×108copy.L-1;14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未检测到EBV DNA及EBV-CA-IgM。ALL中EBV感染组与非EBV感染组白细胞数分别为(78.00±58.38)×109L-1、(27.46±60.10)×109L-1(t=2.70,P=0.01),诱导治疗CR率分别为46.7%、87.5%(P〈0.01),MRD〉10-3分别为90.0%、26.1%(P〈0.01),复发率分别为53.8%、13.8%(P〈0.01),EFS率分别为23.1%、82.8%(P〈0.01)。结论 ALL并EBV感染具有高白细胞数、低诱导治疗CR率、高复发率、低EFS率,提示EBV感染可能参与儿童ALL的发生发展过程,亟待改善EBV感染ALL的治疗方法。
卢愿孙立荣仲仁庞秀英隋爱华赵艳霞宋爱琴
关键词:EB病毒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儿童
儿童急性白血病T细胞受体δ、γ基因重排连接区序列的动态分析
2000年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在初诊、完全缓解 (CR)及复发不同时期的T细胞受体 (TCR)δV D、γV J基因重排连接区序列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T 载体分子克隆测序、限制性酶切及聚合酶链反应等技术 ,对 34份ALL患者标本进行TCRδ、γ连接区序列动态分析。结果  34份ALL患者标本的TCRδ、γ基因重排序列在初诊、CR及复发不同转归时期显示有差异性和规律性。TCRδV D重排序列分析显示 ,2 4份ALL患者标本中 ,10份初诊患者Vδ2、Dδ3序列较完整 ,其中 7份伴有Dδ3的九碱基序列区T→C突变。 11份CR期患者有明显Vδ2的 3′端、Dδ3的 5′端及七碱基序列重排序列缺失 ,Dδ3九碱基序列区T→C突变消失。初诊与CR期ALL患者Vδ2或Dδ3重排序列缺失率及Dδ3九碱基序列区T→C突变率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精确概率计算 ,P均 =0 .0 0 1)。 3份复发患者标本均保留Dδ3的 5′端重排序列完整。 10份TCRγV J序列分析结果规律性与δ相似。结论 ALL的TCRδV D、TCRγV J基因重排序列的改变与ALL的发生、疗效及转归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卢洁谷仁凯雷珂王学淳孙立荣庞秀英李学荣董增义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T细胞受体分子克隆基因重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