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法检测RA患者STAT4基因型,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RA患者抗CCP抗体水平,乳胶凝集法测定RF水平,分析抗CCP抗体和RF与STAT4的关系。结果 RA携带STAT4 rs7574865等位基因T者与非携带者抗CCP抗体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7,P=0.236),其RF阳性率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262,P=0.261)。结论汉族人群RA患者STAT4 rs7574865基因多态性与抗CCP抗体、RF无关。
- 庞红梅崔刘福房芳陈红贾育红袁伟杨文浩
- 关键词:基因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
- 晚期大肠癌化疗过程中瘤体缩小而癌胚抗原升高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
- 2016年
- 目的探讨晚期大肠癌化疗过程中瘤体缩小而癌胚抗原升高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43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瘤体缩小而癌胚抗原升高组)(21例)和对照组(瘤体缩小而癌胚抗原下降组)(22例),均接受XELOX方案:OXA(奥沙利铂)130 mg/m^2静滴,第1天;希罗达1 000 mg/m^2口服,2次/d,第1~14天,3 w重复,应用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时停用。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评价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47.6%)低于对照组(77.3%)(P<0.05)。观察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提高+稳定者57.1%(12/21),低于对照组〔72.7%(16/2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化疗后出现瘤体缩小而癌胚抗原升高提示预后不佳,存在因肿瘤异质性导致身体其他部位病灶未控制可能。
- 陈红石国刚宋文广刘海霞任淑华杨贺江杨连秀胡金瑶王原于锦萍庞红梅巩春艳丁静洁潘涛
- 关键词:大肠癌癌胚抗原
-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法对139例RA患者和139名正常对照组进行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的SNP分型,比较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人群和RA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RA组STAT4 rs7574865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T型和G型等位基因频率在R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OR1.658,95%可信区间为1.154~2.383)。结论 STAT4 rs7574865位点GT/TT基因型与RA发病具有相关性,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T等位基因为RA患者的易感基因。
- 庞红梅舒荣崔刘福杨文浩宋海澄韩依轩陆艳萍于萍王建王洁蕊
-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类风湿关节炎
- STAT4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研究
- 庞红梅崔刘福贾育红
- 类风湿关节炎确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遗传因素与RA发病密切相关,业已证明多个基因参与RA的发病过程,国外研究发现STAT4SNP在RA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课题旨在研究STAT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中...
- 关键词: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
- 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直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
- 郭倩茹徐应军庞红梅黄金纬
- 该课题通过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除常规的观测指标外提出了一种新的观测视角,运用计算机辅助测量系统量化视网膜血管直径的大小,并且这种方法无创、直接、准确、可重复强,并将血管直径大小及血糖、血脂、血压水平及病程等2型糖尿病危...
- 关键词: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视网膜血管
- STAT4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的关系
- 2010年
- 目的研究STAT4基因多态性与唐山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情活动度和疾病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LDR法检测RA患者的STAT4基因型,记录其年龄、性别、病程、双手/双腕关节X线分期,检测血沉(ESR),计算DAS28评分。结果 STAT4 rs7574865位点T等位基因为RA发病的危险基因;T等位基因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双手/双腕关节X线分期、ESR及DAS28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STAT4基因多态性与唐山地区汉族人群RA病情活动度及疾病严重度不相关。
- 庞红梅崔刘福陈红贾育红杨文浩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
- 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与老年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检测白细胞黏附分子PSGL-1在老年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变化,评价该黏附分子能否成为老年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相关性指标。方法选择25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1年内没有脑卒中临床证据的年龄、性别配对的单纯糖尿病患者25例和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GSL-1表达情况,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样本中PGSL-1水平。结果 PGSL-1水平变化与健康对照组(33.2±3.9)比较,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4.7±5.8,P<0.01)和单纯糖尿病患者(41.2±4.4,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PGSL-1表达的荧光强度较健康体检人群明显增加。结论老年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GL-1显著增高,PSGL-1高度表达可能是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 张禾伟牟凤群赵国玉陈红庞红梅王原陈通
-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
- 后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化疗治疗老年人乳腺癌伴脑转移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 观察后程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紫杉醇同步化疗治疗老年乳腺癌伴脑转移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放疗加化疗组,26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组,24例).两组前程全脑均行普通二维放疗,在全脑照射总剂量(DT)30~40 Gy后,后程缩野对脑转移癌局部病灶行3D-CRT,每次2 Gy,每周5次,加量DT 10~24 Gy,至DT 50~64Gy.观察组在放疗2~4周期间给予紫杉醇65~8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同步化疗,然后继续用紫杉醇单药化疗2~4个周期(紫杉醇65~85 mg/m2,第1、8、15天静脉滴注);28 d为1周期,治疗2月后,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评价生活质量;随访2年评价客观疗效和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76.9%,高于对照组45.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5.120,P<0.05).Karnofsky计分提高+稳定者观察组80.8%、对照组54.2%,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对照组(x2=4.059,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白细胞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60,P<0.05).结论 后程3D-CRT联合紫杉醇单药化疗治疗老年乳腺癌伴脑转移癌患者可提高远、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虽有所增加,但患者能耐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肖颖房芳陈红庞红梅宋文广王瑞林
- 关键词:脑肿瘤
- 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适形放疗及同步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后程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同步依托泊苷+顺铂(Etoposide+Cisplatin,EP)方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伴脑转移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6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两组均行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EP方案化疗,间隔3周后用EP方案化疗2~6个周期,28 d为一周期。观察组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第1~21 d每日一次静脉滴注250 ml,28 d为一周期。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周期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2年评价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9.4%)高于对照组(8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arnofsky计分提高+稳定者占84.2%(16/19),高于对照组的52.9%(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EP方案化疗治疗SCLC脑转移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 王海波陈红宋文广庞红梅刘秀艳翟力军李国忠杨照环杨宏
- CT增强检查评估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检查评估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晚期NSCLC患者经分子靶向药物埃克替尼治疗前后的CT动态增强检查资料及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RECIST标准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测量并比较两组治疗前1 w内及治疗后1个月病灶CT动态增强检查结果。结果分析测量45例患者,其中缓解组26例,未缓解组19例;两组患者治疗前病灶密度及强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缓解组患者治疗后病灶密度及强化程度均减低(P<0.05);未缓解组治疗后CT密度及强化程度较治疗前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治疗后病灶密度及强化程度均低于未缓解组(P<0.05)。结论 NSCLC经过埃克替尼治疗后定量分析病灶密度变化及强化程度可以为疗效评估提供参考。
- 陈红金淑芹潘涛周淼刘海霞庞红梅巩春艳王林王原石国刚葛红娣部春芳孙晓东张瑞虹房芳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埃克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