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玉宏

作品数:42 被引量:10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会议论文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源岩
  • 6篇烃源
  • 6篇烃源岩
  • 6篇盆地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油气
  • 5篇油源
  • 5篇生物标志
  • 5篇生物降解
  • 5篇碳同位素
  • 5篇同位素
  • 5篇热解法
  • 5篇降解
  • 5篇干酪根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页岩
  • 4篇油藏
  • 4篇油源对比
  • 4篇生排烃

机构

  • 42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广州海洋地质...
  • 4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化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42篇廖玉宏
  • 20篇耿安松
  • 10篇吴亮亮
  • 9篇方允鑫
  • 5篇彭平安
  • 4篇熊永强
  • 3篇孙永革
  • 3篇王云鹏
  • 2篇李志明
  • 2篇王嘹亮
  • 2篇卢家烂
  • 2篇黎茂稳
  • 2篇潘银华
  • 1篇简晓玲
  • 1篇蒋启贵
  • 1篇张莉
  • 1篇徐国强
  • 1篇刘德勇
  • 1篇刘金萍
  • 1篇史权

传媒

  • 5篇地球化学
  • 5篇第十四届全国...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3
  • 2篇2012
  • 10篇2011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十八烷的裂解动力学研究(I):气态烃组分及其碳同位素演化特征被引量:18
2005年
本文通过对纯烃类化合物——正十八烷的动力学模拟实验,阐述了正十八烷裂解过程中气态烃组分及其同位素的演化特征,获得了产自正十八烷的甲烷生成动力学参数。运用动力学参数将模拟实验结果外推到地质条件下,表明由烷烃裂解形成的甲烷主要生成于150~200℃(Easy%Ro介于1.0%~2.0%)的范围,裂解产生的甲烷、乙烷、丙烷的碳同位素分馏效应与Easy%Ro的关系曲线受升温速率的影响,不能直接应用于地质条件。
张海祖熊永强刘金钟廖玉宏耿安松
关键词:动力学研究裂解过程碳同位素烃组分气态动力学参数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间云质页岩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间云质页岩具有形成规模页岩油资源的潜力。通过对潜江组未熟的云质页岩烃源岩样品开展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定量分析了不同热成熟度烃源岩有机质的生烃产率,并探讨了盐间云质页岩的生排烃过程。此外,将由总排烃量计算获得的转化率作为热成熟度的标尺,分析了排出油和烃气组成随热成熟度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残留油和排出油之间存在明显的"前驱体—产物"关系,反映了有机质生油过程为"干酪根→沥青→原油"两步同时进行的转化过程。由总排烃量计算获得的转化率与EasyR_o之间服从较严格的玻尔兹曼分布,可用于描述生油窗内烃源岩的排烃行为。当转化率在0~25%之间时,排出油各族组分相对含量变化较小;而当转化率在25%~100%之间时,排出油沥青质组分的相对含量迅速减少而饱和烃和芳烃组分明显增加,说明干酪根裂解形成的沥青(即残留油)是排出油中烃类逐渐富集的主要物质来源;与此同时,形成更多的小分子烃类改善了烃类流体的流动性,排烃作用相应增强,导致排出油产率在该阶段快速增加。
潘银华潘银华黎茂稳李志明孙永革李志明
关键词:转化率
原油中的中性氮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途径--基于ESI-FT-ICR MS技术的研究
原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包括中性氮化合物(如吡咯、咔唑和吲哚)和碱性氮化合物(如吡啶和喹 啉衍生物)两类.含氮化合物在炼油过程中常常会带来很多问题,诸如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和增加储油过程中燃料的不稳定性.在利用阴离子模式电喷雾-傅...
潘银华廖玉宏史权
关键词:原油生物降解
初次运移中的同位素分馏效应被引量:5
2006年
在陆相干酪根生排烃过程中,烃类可能会发生同位素分馏效应。干酪根的热降解过程、烃类的二次裂解以及初次运移过程中的扩散都可能发生同位素分馏。下面的初次运移模拟实验通过在源岩中加入氘代的正构十五烷(n-C15D32)来研究初次运移中的同位素分馏。实验结果表明,烃类在富镜质体煤中初次运移会发生比较强的同位素分馏(在不到10 cm距离里发生了约3‰的同位素分馏),而在丝炭和暗色泥岩的初次运移中的同位素分馏不明显。富镜质体煤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Ⅲ型干酪根的热降解的区间比较宽,因此生排烃过程比较复杂,比较容易产生同位素分馏。鉴于煤系排烃的这些特点,在油—源对比中,应该考虑生排烃中可能发生的同位素分馏效应。
廖玉宏耿安松卢家烂
关键词:初次运移生排烃油-源对比
广元长江沟地区海相层系油苗及沥青油源的探讨
<正>广元地区位于龙门山-米仓山山前断褶构造带。在该区地表和钻井中,中生界及古生界海相层系油气显示丰富,展示该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广元地区各层系中的油苗及沥青,为龙门山逆掩推覆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同时形成的。四川盆...
吴亮亮廖玉宏方允鑫耿安松
文献传递
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页岩基质的力学性能原位测试方法
本发明属于页岩油气开发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页岩基质的力学性能原位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200×~4000×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确定页岩的基质,包括硅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黏土基质以及有机质,挑选...
王建丰杨超柳宇柯郑仰成蒋文敏郑益军廖玉宏彭平安熊永强
高硫环境中极性有机化合物的硫化与保存
碳循环和硫循环是自然界中两种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二者之间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存在着诸多物质上的联系.其中,沉积有机质在富硫环境中的保存过程深刻地反映了这种联系,因而这一过程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磁场强度为9.4T的...
廖玉宏刘卫民蒋彬史权彭平安
关键词:高硫原油硫化机理
厌氧和好氧生物降解过程中原油的化学组成变化对比研究
生物降解是最常见的油藏次生蚀变作用之一,也是世界上大多数稠油形成的主要过程。在原油的生物降解过程中,烃类化合物被微生物大量消耗掉,并生成大量的极性化合物,导致原油中的极性组分——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变高,同时原油的密度、酸...
廖玉宏潘银华史权刘卫民曾清蒋彬
聚苯乙烯在在线PY-GC分析中的裂解特征研究与应用
聚苯乙烯(Polystyrene,—[CHCH(CH)]—)常作为在线热解分析的内标,来对干酪根、沥青质、固体沥青、腐殖酸等地质大分子侧链结构进行定量化的研究。以往的研究通常把聚苯乙烯作为地质大分子热解产物中C6+定量化...
朱训勇廖玉宏耿安松
文献传递
不同成熟度烃源岩的催化加氢热解与索氏抽提在生物标志物特征上的对比被引量:8
2012年
选取四川盆地内处于生油窗范围内的广元长江沟剖面和已处于高演化阶段的旺苍鹿渡剖面的大隆组烃源岩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烃源岩索氏抽提和干酪根催化加氢热解实验,将两种方法获取的生物标志物特征进行了对比,以探讨催化加氢热解产物同抽提物中生物标志物特征的异同,以及热成熟作用对键合态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过成熟烃源岩以及存在不同岩性夹层的烃源岩干酪根中的键合态生物标志物都很难同其抽提物中的游离态生物标志物进行直接对比,而采用干酪根催化加氢热解技术可以较大程度上帮助消除热成熟作用(在Ro≤2.4%的范围内)的影响以及烃源岩夹层间运移烃的干扰,所提取的键合态生物标志物能够有效地应用于高-过成熟烃源岩的分子地球化学表征及油源对比研究.
吴亮亮廖玉宏方允鑫耿安松
关键词:四川盆地大隆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