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传开

作品数:54 被引量:277H指数:9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97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骨折
  • 18篇关节
  • 11篇脱位
  • 10篇皮瓣
  • 10篇关节脱位
  • 8篇疗效
  • 8篇内固定
  • 7篇营养血管
  • 7篇神经营养
  • 7篇神经营养血管
  • 6篇腰椎
  • 6篇护理
  • 6篇肌腱
  • 5篇血管皮瓣
  • 5篇远期
  • 5篇转位
  • 4篇营养血管皮瓣
  • 4篇远期疗效
  • 4篇韧带
  • 4篇神经营养血管...

机构

  • 52篇解放军第97...
  • 4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徐州医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州总医院
  • 1篇解放军第45...
  • 1篇邳州市人民医...
  • 1篇江苏省沭阳县...

作者

  • 53篇张传开
  • 36篇宋一平
  • 18篇刘宏滨
  • 16篇童迅
  • 12篇刘英
  • 10篇王和洪
  • 10篇雷会宁
  • 9篇冯晖
  • 9篇赵日光
  • 6篇韩冰
  • 6篇陈启忠
  • 5篇孙燚炎
  • 5篇张发惠
  • 5篇陈烁
  • 3篇彭文娟
  • 3篇孟磊
  • 3篇王善松
  • 3篇陈惠萍
  • 2篇史跃
  • 2篇曹建刚

传媒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东南国防医药
  • 4篇解剖与临床
  • 3篇颈腰痛杂志
  • 3篇人民军医
  • 2篇河北医学
  • 2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五届全国解...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8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在手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手部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手部创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及瘢痕挛缩6例,皮瓣修复刨面面积11cm×7.2cm-4cmx4cm....
王和洪刘宏滨张传开赵日光冯晖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急诊修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创面被引量:4
2005年
刘宏滨宋一平雷会宁张传开童迅
关键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创面急诊修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胫前
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在手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手部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手部创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及瘢痕挛缩6例,皮瓣修复创面面积11 cm×7.2 cm~4cm×4 cm。结果 6例皮瓣全部一期成活,1例皮瓣出现边缘皮肤坏死,占皮瓣面积的1/10,经换药术后1月愈合。经6月至2年的随访,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满意,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皮瓣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具有皮瓣血供可靠,质地薄,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选择。
王和洪宋一平刘宏滨彭文娟张传开
自体红骨髓注射治疗腕舟状骨骨折骨不连(附31例报告)
2005年
欧琪亮宋一平张传开
关键词:自体红骨髓注射治疗石膏固定术
健侧下肢带胫后血管皮瓣桥携游离(骨)皮瓣转移修复对侧下肢严重创伤
2000年
目的:探讨下肢严重创伤需行游离组织移植而患侧下肢无血管可供吻接时的修复方法。方法:健侧小腿胫后血管蒂与带蒂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组成皮瓣桥,携带皮瓣或骨皮瓣转移修复患肢。结果:6周后血管造影显示皮瓣与周围组织建立血循环。断蒂后皮瓣与骨皮瓣一期成活,后期复查移植骨成活并且增粗。结论:下肢严重创伤无血管可供吻接时,健侧胫后血管皮瓣桥可作为一种有效的供血途径,这为下肢严重创伤提供一种新的修复方法。
宋一平刘宏滨孙俊藏谋生雷会宁陈启忠张传开王善松张庆涛童迅
关键词:创伤游离组织移植皮瓣转移修复
新型多孔面螺钉研究及在腰椎峡部裂内固定的远期效果
2013年
目的探讨新型多孔面螺钉在单个腰椎峡部裂内固定的临床远期效果。方法在新型多孔面螺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20年来新型多孔面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断裂患者237例,117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8.2±7.8)年。所有病例均为椎体的双侧峡部裂,其中L317例,L431例,L569例,无滑脱100例,伴Ⅰ°滑脱20例,Ⅱ°滑脱7例。所有病例采用神经根管减压,峡部硬化骨、疤痕组织切除术+神经粘连松解+峡部植骨+多孔面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本组117例随访时,112例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术前工作,腰部活动不受限。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28.37±3.99减少至随访时5.33±2.70,术前与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由术前19.00±2.78增加至随访时28.08±1.04,术前与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7患者的治疗改善率90.34%。峡部愈合率达99%,腰椎滑脱纠正率达80%。随访病例未出现螺钉松动及断裂现象,未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等并发症。结论多孔面螺钉通过直接固定峡部断裂,重建脊柱单个运动单元的完整性,有效避免了松动、断钉以及邻近节段病的发生,可长期置留体内。
张发惠宋一平张传开陈惠萍郑和平李平朱云孙阳韩冰
关键词:腰椎
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四肢骨不连的护理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肝细胞(BMSCs)移植术对四肢骨不连的治疗护理的观察效果。方法:选取四肢骨折骨不连患者41例,抽取BMSCs后进行培养、扩增,在C-臂机定位下注射于骨不连部位,定期X线下观察骨不连愈合情况。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9~24个月,骨不连愈合39例,Johner-Wruhs功能分级法评定,疗效为:优25例、良9例、可5例、差2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肝细胞(BMSCs)移植术治疗四肢骨不连安全、有效、护理方便、费用低、病人易接受。
刘英张传开
关键词:骨不连
双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为双锚钉固定修复新鲜肩锁关节脱位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10具成人肩部标本,将周围软组织剔除仅保留喙锁韧带连接喙突与锁骨,分别进行韧带破坏荷载、单枚带线锚钉固定力学测试及双枚带线锚钉固定力学测试。[结果]喙锁韧带断裂载荷(413.0±123.48)N,1枚锚钉组失效载荷(345.1±111.23)N,2枚锚钉组失效载荷(465.3±100.64)N。[结论]双枚带线锚钉固定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力学强度与原喙锁韧带的力学强度相当。临床应用12例,均获满意效果。
张传开韩冰冯晖王德广赵日光陈烁
关键词:带线锚钉生物力学肩锁关节脱位
修复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的生物力学变化被引量:20
2015年
背景:肩锁关节脱位常见的修复方法包括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锁骨钩内固定、带线锚钉内固定等,但各有其优缺点。无论是克氏针还是锁骨钩钢板,都存在着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问题,并且都不是按照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内固定。目的:使用带线锚钉按照锁骨上喙锁韧带的足印解剖重建喙锁韧带,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使用10个肩部防腐标本,并给予编号,每个标本分别做3次试验。1拉伸喙锁韧带试验:将标本固定在生物力学机器上给予拉伸,直至韧带断裂,记录其最大破坏载荷。21枚锚钉重建喙锁韧带试验:使用1枚锚钉重建喙锁韧带,并在生物力学机器上拉伸,直至锚钉失效,记录其最大破坏载荷。32枚锚钉重建喙锁韧带试验:使用2枚锚钉重建喙锁韧带,并在生物力学机器上拉伸,直至锚钉失效,记录其最大破坏载荷。结果与结论:试验结果显示,喙锁韧带断裂载荷(413.0±123.48)N,1枚锚钉组失效载荷(345.1±111.23)N,2枚锚钉组失效载荷(465.3±100.64)N。提示1枚锚钉重建喙锁韧带,在外力的作用下应力过于集中,容易出现锚钉从骨质中拔出而导致手术失败,从生物力学数据上较喙锁韧带的断裂载荷小,修复效果不可靠。使用2枚锚钉按喙锁韧带的印迹重建喙锁韧带,应力得到了分散,符合生物学特点,生物力学数据理想。
韩冰冯晖陈烁王德广张传开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韧带生物力学植入物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带线锚钉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改进被引量:40
2005年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改进的效果。方法: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血管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远端蒂皮瓣旋转点降至外踝尖上2cm,术中结扎远端蒂小隐静脉以及复合瓣设计,临床应用15例。伤因及伤情:车祸伤6例,砸伤6例,机器绞伤3例。创面有骨与肌腱外露或在足跟负重区,其中足背创面5例,足跟创面3例,前足背4例,胫前创面2例,小腿远段创面伴胫骨缺损1例。皮瓣修复方式:低旋转点远端蒂皮瓣13例,远端蒂腓骨皮瓣1例,远端蒂腓肠肌皮瓣1例。结果:临床15例皮瓣全部一期成活,2例皮瓣边缘皮肤坏死,最大占皮瓣总面积的1/10,脱痂后自行愈合。经1月至8月的随访,皮瓣质地良好,厚薄均匀,颜色一致,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与邻近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临床对严重的外伤造成的骨不连、骨缺损和大的死腔,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修复是理想的选择。
宋一平张发惠刘宏滨雷会宁童讯张传开刘英
关键词: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