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海
- 作品数:25 被引量:192H指数:9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功能磁共振成像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刺镇痛对坐骨神经痛患者脑功能成像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7年
- 目的观察1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脑功能磁共振信息的变化,研究电针穴位镇痛影响脑功能区的位置及其效应的变化,探索电针镇痛的作用机制与脑功能成像关系。方法选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和悬钟穴,分别选受试者患侧和健侧下肢穴,应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全脑扫描,FSL3.2软件进行图像处理,P<0.01分析得出脑功能图像。结果电针健侧和患侧肢体相同穴位后,脑激活区脑功能信号增加,包括对侧初级感觉皮层(SI)与次级感觉皮层(SII)区、双侧岛叶(Insula)、双侧扣带前回(ACC)(BA24)、双侧颞上回、双侧小脑等。电针患侧肢体穴位出现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区信号明显增高,双侧尾状核及对侧豆状核(基底节核团Basal ganlia)、对侧海马信号明显升高。电针健侧肢穴位,双侧杏仁体及视皮层信号改变,针刺患侧肢体与健侧肢体,引起的脑功能区变化有显著差异,以针刺患侧肢体的脑功能变化更明显。结论肢体在病理和生理状态下,针刺肢体相同穴位对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作用不完全相同,fMRI影像适合针刺穴位镇痛的研究,且进一步说明了针刺调节具有双向性特点。
- 李霁张俊海董竞成
- 关键词:针刺镇痛坐骨神经痛磁共振成像
- 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悲伤体验的fMRI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体验悲伤表情的脑功能区变化特点。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机,对1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别于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和1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fMRI检查。运用SPM2分析软件,比较悲伤表情(与中性表情对照)体验的脑功能区变化。结果:悲伤体验时,治疗前患者组扣带回前部皮质活动性较正常人增高(P<0.001,uncorrected),治疗后明显恢复(P<0.001,uncorrected)。结论:悲伤体验的fMRI是一项用来动态评价抑郁症患者情感障碍的重要手段,可以作为一项客观评价抗抑郁药物疗效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 孙军刘含秋孙华平张俊海冯晓源郭琴施慎逊
- 关键词:抑郁症药物治疗功能磁共振成像
- 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治疗系统缓解骨转移瘤疼痛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治疗系统(MR-guidedFocusedUltrasoundSurgery,MRgFUS)缓解骨转移疼痛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 熊海芮周茜张俊海李浩雄陈烨李琼唐颖姚振威冯晓源
- 关键词:MRGFUS骨转移瘤疼痛缓解安全性
- MR引导下聚焦超声术缓解骨转移瘤疼痛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MR引导下聚焦超声术(MRgFUS)缓解骨转移瘤疼痛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14例骨转移瘤患者,行病变部位的MRgFUS治疗。术后对疗效进行评估,观察指标包括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和标准简明疼痛量表问题调查(BPI-QOL)评分,以及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的卡氏功能状态量表评分(KPS)。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数据)或Wilconxon配对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比较术后和术前疗效评分的差异。结果1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患者术后退出试验观察,对12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疗效。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NRS评分分别为6.50(4.00)、5.00(5.25)、2.50(5.00)、2.50(4.75)、2.00(6.00)分[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的NR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773、-2.740、-2.769、-2.675,P均〈0.05)。9例的NRS下降≥2分,止痛有效。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BPI-QOL评分分别为(42.42±8.27)、(30.67±12.29)、(29.17±15.38)、(29.92±17.67)和(35.67±19.28)分,术后1周、1个月、2个月的BPI-QOL评分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31、2.820、2.453,P均〈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的BPI-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6,P〉0.05)。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的KPS评分分别为80(28)、80(20)、65(45)分,术后1周与术前的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42,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的K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4,P〈0.05)。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MRgFUS缓解骨转移疼痛近期疗效好,安全性较高。
- 熊海芮周茜张俊海李浩雄陈烨李琼唐颖姚振威冯晓源
- 关键词:骨肿瘤肿瘤转移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 个性化注射CT冠脉成像在心脏结构显示的价值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评价个性化注射方案与传统的注射方案的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在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图像质量上的差异,进一步优化心脏大血管CT造影的造影剂注射的方案。方法:对随机行传统注射和个性化注射各50例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中的心脏和大血管显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个性化注射组肺动脉与右心室(RV)CT值较传统注射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左心室(LV)的感兴趣区CT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个性化注射组室间隔显示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注射组(P<0.05)。结论:个性化注射组提高了右心的强化程度,使右心室及室间隔的结构得到良好的显示,能更好的满足临床诊断和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价。
- 尹璇祝瑞江刘含秋李克杨艳梅张俊海
- 关键词:多排螺旋CT造影剂
- 一种武器装备人员安全性假人测试系统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武器装备人员安全性假人测试系统。包括假人模型,用于测量冲击下假人受到的振动加速度的加速度测试子系统,用于测量假人耳朵和胸腔受到的噪声和冲击波大小的噪声及冲击波测试子系统,用于测量爆炸...
- 张琪 吴诗熳张俊海 杜鹏 王东东
- MRI成像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MRI检查的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探讨MRI成像在对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36例在手术前接受了MRI检查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检查采用SIEMENS 1.5T超导型成像仪,体部线圈;扫描序列包括T_1WI、T_2WI横断面、矢状面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后动态增强扫描。将MRI诊断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结果: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为宫腔内肿块或子宫内膜的弥漫性增厚;MRI术前分期的准确率达94.4%(34/36)。结论:MRI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准确可靠,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 刘晓霞钱慧君王士甲张国福李克张俊海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 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诊断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征象,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室管膜下瘤是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发病年龄平均40.7岁,具有一定特征性:①肿瘤多位于侧脑室内,第四脑室、颈髓或颈胸髓、脑实质内亦可发生。②肿瘤多呈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髓内的多呈条状,边界清晰,病灶内常伴小的囊变,少数有细小的砂粒样钙化。③CT平扫肿瘤呈低或等密度,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1H-MRS显示为低级别良性肿瘤的代谢波峰。肿瘤内的小囊变区呈更低密度及T1WI更低、T2WI更高信号影,有时瘤内可见流空血管影。④MRI增强扫描病灶一般无或轻度强化,具有特征性。结论:充分认识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可以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 张俊海姚振威李克汪寅刘含秋冯晓源
- 关键词:室管膜下瘤磁共振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生理学基础被引量:2
- 2004年
- 脑功能成像的方法是测量脑代谢或血流参数。脑活动特别是突触前活动会伴随耗能的增多,主要由葡萄糖有氧氧化供给。脑活动激发后,会有信号传送到供血的微动脉使之发生扩张,从而使微动脉下游的毛细血管脑血流量(CBF)增加。血流的增加超过了氧耗的增加,因此氧化增加特别是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和静脉,且血流的增加主要是血流速增加,去氧血红蛋白减少,而后者是功能磁共振BOLD对比的生理学基础。
- 黎元张俊海冯晓源汤伟军刘含秋
- 关键词: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血流参数供血脑代谢脑活动
- 颅骨骨肉瘤的CT、MRI影像学诊断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颅骨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颅骨骨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结果:7例均为普通型骨肉瘤;CT上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伴骨质破坏,其内可见肿瘤骨,受累颅骨均有骨膜成骨后的明显骨质破坏;MRI信号不均匀,增强后显著不均匀强化,瘤骨在T1WI还是T2WI均表现为低或等信号,轻度强化或无强化;MRI能更清楚显示肿瘤与邻近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并判断肿瘤的范围。结论:颅骨骨肉瘤较为罕见,影像学上极易误诊,CT上肿瘤骨及其破坏的表现与MRI表现相结合,对该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周茜熊佶张俊海胡星初曙光刘含秋姚振威
- 关键词:颅骨骨肉瘤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