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俊芳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难混溶合金
  • 3篇核壳
  • 3篇合金
  • 2篇CU
  • 1篇液相分离
  • 1篇偏析
  • 1篇相变
  • 1篇相变行为
  • 1篇SN
  • 1篇AL
  • 1篇BI
  • 1篇表面偏析
  • 1篇N-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张俊芳
  • 2篇张曙光
  • 1篇李建国
  • 1篇王予津
  • 1篇卢温泉

传媒

  • 1篇金属学报
  • 1篇热加工工艺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Al-Bi-Sn-(Cu)难混溶合金的液相分离与核壳组织
难混溶合金在自润滑、电接触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该类合金经由液相分离在一定条件下凝固会形成核壳组织,预示着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核壳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在电子封装用焊料、特种喷涂粉末等功能材料方面应用前景良好。利用难混溶...
张俊芳
关键词:难混溶合金液相分离表面偏析相变行为
Al_(70)Bi_(11)Sn_(19)合金颗粒的核壳组织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Al_(70)Bi_(11)Sn_(19)难混溶合金,基于相分离制备了Al/Sn-Bi核壳型颗粒.利用SEM,EDS和DSC研究了颗粒的组织形貌、成分和相变行为,并结合温度场模拟,探讨了核壳形貌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合金颗粒以具有良好导电导热性的铝合金为内核,以Sn-Bi亚共晶无铅合金为壳层,表现出两阶段熔化特征;随粒径从0.5 mm增大到0.9 mm,核壳形貌从多核月偏食型向单核同心型及月偏食型转变,这是由于表面偏析、Marangoni和Stokes运动、Ostwald熟化以及冷速等多种因素相互竞争的综合作用.
张俊芳王予津卢温泉张曙光李建国
关键词:难混溶合金核壳
Al-Bi-Sn-(Cu)难混溶合金颗粒的核壳组织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Al_(75)Bi_9Sn_(16)和(Al_(75)Bi_9Sn_(16))_(95)Cu_5难混溶合金,基于液相分离制备出了Al/Sn-Bi核壳型颗粒。采用SEM、EDS和DSC研究了颗粒的组织形貌、成分和相变行为。结果表明,合金颗粒以具有良好导电导热性的铝合金为内核、以Sn-Bi合金为壳层;添加Cu后,Cu主要存在于A1基内核中;Cu对壳层组织的Bi相有明显细化作用,含Cu合金颗粒壳层中Bi相尺寸仅为不含Cu合金的3/1;Cu的添加使Al_(75)Bi_9Sn_(16)合金的共晶反应和偏晶反应温度降低,而使液相分离温度增高。
张俊芳张曙光
关键词:难混溶合金核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