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临床分离99株孢子丝菌病原体的分子和表型鉴定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对99株来自我国十个省市孢子丝菌病患者组织分离的病原体进行分子鉴定和表型分析。方法对99株孢子丝菌核糖体基因ribosomal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钙调蛋白基因(Calmodulin,CAL)PCR多位点扩增、测序以及种系进化分析,并对其进行包括温度试验(30℃,35℃,37℃)、糖同化试验、不同培养基生长试验、双相转换试验等表型研究。结果依据ITS\CAL基因序列分析显示96株孢子丝菌被鉴定为球形孢子丝菌;37℃时有90.91%(90/99)生长受抑,9株不生长;99株同化蔗糖、96株不同化棉籽糖,3株同化棉籽糖;申克孢子丝菌的孢子形态多样。结论中国十省市的孢子丝菌以球形孢子丝菌为主,也存在申克孢子丝菌。
- 景东云王学军彭琳琳张勤王玲吕雪莲
- 关键词:孢子丝菌分子生物学表型
- 皮肤型孢子丝菌病8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有效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对2011-2012年确诊的82例皮肤孢子丝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临床株进行形态学、ITS和钙调蛋白(CAL)基因测序为基础的分子鉴定。结果82例患者中,以60~70岁年龄段居多(28,05%),以淋巴管型(49例,59,76%)为主,1例治愈后复发。CAL基因序列比对证实为球形孢子丝菌。、结论该组皮肤型孢子丝菌病以淋巴管型为主,病原体以球形孢子丝茵为主,可能存在耐药菌株。中老年为易感人群。
- 景东云王学军彭琳琳张勤王玲吕雪莲
- 关键词:孢子丝菌病皮肤型
- 球形孢子丝菌64株由菌丝相向酵母相的转化实验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球形孢子丝菌由菌丝相向酵母相转换形态学的变化,在三种培养基的酵母转化率。方法将64株球形孢子丝菌于脑心浸液琼脂(BHI)35℃观察菌落及显微镜下酵母转化形态,并与0.5%葡萄糖脑心浸液琼脂(GSBHI)、马龄薯(PDA)培养基上酵母相转化率进行比较。结果多次传代能使酵母转化更完全,BHI转化率48.43%,GSBHI转化率65.63%,PDA转化率为20.31%。结论球形孢子丝菌由菌丝相至酵母相转化需经过连续多次传代;在GSBHI培养基中35℃酵母转化率最高。
- 景东云黄欣昕王学军彭琳琳张勤王玲吕雪莲
- 关键词:酵母相菌丝相
- 皮肤型孢子丝菌病82例临床分析
- 目的与方法:对2011—2012年大连皮肤病医院皮肤科确诊的82例皮肤孢子丝菌病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有效治疗及预防。结果:82例患者中男女比1:1.56,平均年龄58.5岁,发病年龄以61...
- 景东云王学军彭琳琳张勤王玲吕雪莲
- 文献传递
- 皮肤型孢子丝菌病82例临床分析
- 景东云王学军彭琳琳张勤王玲吕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