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卿
- 作品数:246 被引量:1,051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婴的传播阻断被引量:9
- 2011年
- 编者按 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HBV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本文对阻断母婴传播的有关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文献复习,冀以引起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共同关注,也可开展相关问题的学术争鸣,本刊欢迎大家参与。
- 蒋佩茹慕永平张占卿张琴徐国光王介非卢洪洲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婴传播途径传播阻断阻断母婴传播学术争鸣
- 教学查房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试用
- 2007年
- 为寻求客观、公正的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方法,本文采用模糊数学原理,设计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项目的因素集和评价集、确定评价项目的权重集,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3位医生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 张占卿李海燕徐庆年石磊樊大海
- 关键词:教学查房综合评价
- 肝硬化并发症之三:腹水
- 2002年
- 张占卿
- 关键词:肝硬化并发症腹水门静脉高压症水潴留
- 我需要继续服阿德福韦酯吗
- 2012年
- 我刚开始是大三阳。吃阿德福韦酯一年后两对半只有最后一项是“+”。第二年还是这样,所以我就把药给停了。检查结果显示,病毒定量在500以下,两对半只有最后一项是“+”号,最后一次检查是停药后20天,转氨酶也正常.
- 张占卿
-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两对半大三阳停药后转氨酶
- 慢性乙型肝炎HBIG-HBsAg复合物诱导的γ-干扰素反应
- 2001年
- 目的 :探讨 HBIG-HBVac复合物消除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机理。方法 :采用EL ISA法检测 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IG-H Bs Ag复合物和 HBs Ag诱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γ-干扰素反应。结果 :H BIG-HBs Ag复合物和 HBs Ag刺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清液中仅 1例可测出 γ-干扰素 ;以 P/N≥ 2 .0为标准 ,HBIG-HBs Ag复合物和 HBs A g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清液中各仅 1例阳性。结论 :HBIG-H Bs Ag复合物不能更有效地诱导细胞免疫反应。
- 张占卿邬祥惠张清波
-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Γ-干扰素
- 上海市各级医院内科医生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模糊构成的调查
- 2007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现状。方法制订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模糊构成调查表,调查表由肝炎门诊医生根据自己的模糊体验填写。通过方差分析,评估医院等级和职称等级对抗病毒治疗模糊构成的影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抗病毒治疗的大致比例。结果抗病毒治疗的模糊构成,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抗病毒治疗的模糊构成为48.92%。结论医院等级和职称等级均为医生选择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上海市接近半数的肝炎门诊医生正在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
- 张占卿董华娟巫善明
-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抗病毒治疗
- 基于血清蛋白电泳的比例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构建基于血清蛋白电泳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程度的数学模型,探讨提升血清蛋白电泳诊断肝纤维化程度效能的方法。方法 1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本研究。根据病理学诊断,肝纤维化程度被分为非显著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0.05)。结论无论诊断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基于SPE的比例模型的诊断价值均不优于γ-球蛋白含量构成比。
- 张占卿陆伟王雁冰冯洁丁蓉蓉周毅冯艳玲
- 关键词:血清蛋白电泳乙型肝炎肝纤维化ROC曲线无创诊断
- 血浆氨基酸比例模型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效能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基于6种氨基酸血浆摩尔浓度构建的比例模型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状态的效能.方法 选择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8例,病理学分级G2、G3、G4分别被称为显著炎症、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炎症,分期S2、S3和S4分别被定义为显著纤维化、严重纤维化和进展期纤维化.血浆氨基酸摩尔浓度测定采用Agilent 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血浆氨基酸比例模型通过建立分数函数的方式构建.选择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有显著相关性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排列的前6个模型进行分析.血浆氨基酸比例模型诊断肝组织不同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评价采用ROC曲线法.结果 亮氨酸/酪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诊断显著和严重炎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最佳截断值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37 ~0.55,0.79 ~0.97,0.51 ~0.61和0.53 ~0.67,0.69 ~0.86,0.68~0.74.(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诊断严重和进展期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最佳截断值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52~0.76,0.59 ~0.83,0.66~0.69和0.53 ~0.83,0.64~0.82,0.68 ~0.76.结论 基于氨基酸血浆摩尔浓度的部分比例模型对诊断显著和严重炎症、严重和进展期纤维化均有一定意义,但其中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最佳模型尚不能明确.
- 陆伟张占卿贾小芳张丽军王雁冰丁荣蓉周新兰冯艳玲
- 关键词:肝纤维化ROC曲线无创诊断
- 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1998年
- 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一种低分子糖蛋白细胞因子,其编码基因位于第5号染色体长臂;由活化的单核细胞、活化的T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肥大细胞和成纤维母细胞产生;具有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外周单核细胞及T细胞来源的GM-CSF在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 冯淑英张占卿邬祥惠
- 关键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粒细胞细胞集落单核细胞乙肝疫苗GM-CSF基因
-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变化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血清IAP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对血清IA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间细胞绝对计数进行Spearman双变量相关和直线回归分析。对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CD4+、CD8+、CD1+9、CD5+6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G、A、M、E水平进行Spearman双变量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结果:98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AP异常降低率和异常升高率分别为59·18%(58/98)和5·1%(5/98),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IA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24,P=0·026和r=0·366,P=0·005);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中间细胞绝对计数之间均无显著性相关性(r=0·067,P=0·076和r=0·113,P=0·268);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为影响血清IAP水平的主要因素(偏回归系数=1·024,P=0·004)。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免疫球蛋白G呈显著负相关(r=-0·2037,P=0·048),与免疫球蛋白M呈显著正相关(r=0·3281,P=0·001)。结论:代表肝脏贮备功能急性下降的血清前白蛋白为影响血清IAP水平的主要因素。在慢性肝炎活动期,血清免疫球蛋白M升高可能上调IAP的合成和分泌,而血清IAP的升高可能下调免疫球蛋白G的合成和分泌。
- 张占卿史佩炯邹莹肖宏王冯滨
- 关键词:慢性肝炎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粒细胞中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