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培英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学

主题

  • 5篇主客体
  • 5篇主客体关系
  • 5篇客体关系
  • 2篇文学
  • 2篇小说
  • 1篇信仰
  • 1篇人物观
  • 1篇日常生活审美...
  • 1篇神魔
  • 1篇审美
  • 1篇审美化
  • 1篇水浒
  • 1篇斯诺命题
  • 1篇女性
  • 1篇女性主体
  • 1篇女性主体性
  • 1篇评点
  • 1篇曲化
  • 1篇人化
  • 1篇主体性

机构

  • 7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7篇张培英
  • 1篇周静
  • 1篇钟扬
  • 1篇段艳红

传媒

  • 4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宁波职业技术...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主客体关系辩证
2006年
日常生活审美化已是学界众说纷纭的话题,对此进行主客体关系的辨证可以提供新的阐释角度。正是由于主客体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交互作用,不断达到新的统一,从而获得新的双向发展,推动了人的需要感觉力与思维和审美感觉力的发展,故而出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趋向。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趋向并加以正确引导,这对追求人类生活的全方位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培英段艳红
关键词:审美化主客体关系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启示——一个主客体关系的视角被引量:11
2006年
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已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尚未得到足够的阐释,那就是其观察问题的特殊角度,即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视角。从这一视角看问题,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存在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规定性中,人的真正发展应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发展,发展的永续性机制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双向建构中。从这一角度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培英钟扬苗德才
关键词:主客体关系
女性主体性的迷茫与困窘——解读曹明霞小说中的婚姻
2005年
在曹明霞的小说中,女性受环境所迫,走上追求婚姻的独木桥,她们拒绝感性的冲动而追求冷静的衡量:即排除爱情、性快感,而尽量达到现实目的:或建立经济联合体,或得到金钱、权力带来的方便,或争取社会的认同。她们为了缔结婚姻而努力,也为了维持婚姻而憔悴,从中透露出女性主体性的迷茫与困窘,显示出作者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无奈,也从特定的角度折射了时代生活的某些特点。
张培英周静
关键词:小说婚姻主体性
人物形象是小说艺术的核心——金评《水浒》人物观之一被引量:2
1997年
金圣叹评点《水浒》 ,从对艺术形象的鉴赏与品评入手 ,对人物在小说中的重要性有着敏感而深刻的体察。他认为小说中的人物是反映生活与表现作家主观情志的载体 ,在小说文本建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并且以其强大的情感力量对读者的鉴赏接受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他注意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对小说作品艺术成就和社会作用的影响 ,从而在大量分散的评点中表达了对小说人物重要性的理性认识。
张培英
关键词:金圣叹小说评点
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看文学中人类信仰的发展被引量:2
2003年
人类的信仰问题与生俱来,其植根于人类面对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状况及对主体有限性的超越性想象,指向对终极意义的求索。作为“人学”的文学一直对此情有独钟,以最鲜活的生命方式描述和表达着人类信仰,寻找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支点,而文论界对此鲜有论述。本文从此角度立论,提出伴随人类主客体关系的发展,文学中人类信仰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对神灵的信仰——对人类自身的信仰——信仰危机。反思这一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在当代寻找合理的意义建构方式,从而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张培英
关键词:主客体关系信仰文学
文学中的人物形象与人类主客体关系被引量:2
2005年
人类生存发展中所面对、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作为“人学”的文学也一直以艺术的方式探索和解答着这一问题,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鲜明而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神魔化阶段—常人化阶段—扭曲化阶段。这一发展轨迹反映了人类主客体关系的状况:主客体之间的混沌统一及人类主体性迷茫和幻想提升—主客体之间的现实统一及人类主体性确立和发展—主客体之间的统一被破坏及人类主体性由扩张导致失落,形成新的迷茫。
张培英
关键词:主客体关系
“斯诺命题"与人类立场的根本错误——一个主客体关系的视角被引量:2
2004年
“斯诺命题”所揭示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分裂已成世界范围内十分热烈的讨论话题,但迄今为止,学界的纷纭众说距问题稳实质尚有距离。关键在于:“斯诺命题”反映的并非仅只文化自身的问题,而是反映了人类主体与客体相分裂的错误立场造成的理论及实践困境,由此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只有在改变这一错误立场的前提下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世界范围内有关两种文化的热烈纷争提示我们:21世纪的文化将是一种充分整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综合型文化,21世纪人类的发展也必须在主客体关系的和谐统一中才能谋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反省与纠正人类主客体相分裂的错误立场,建立一种主客体美系立场应是新时代必然而迫切的要求。
张培英
关键词:斯诺命题主客体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