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大鹏

作品数:61 被引量:517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5篇心肌
  • 33篇梗死
  • 32篇心肌梗死
  • 25篇动脉
  • 24篇介入
  • 24篇冠状
  • 22篇冠状动脉
  • 19篇介入治疗
  • 14篇血管
  • 14篇急性心肌梗死
  • 10篇急诊
  • 9篇血栓
  • 8篇药物洗脱
  • 8篇灌注
  • 7篇药物洗脱支架
  • 7篇预后
  • 7篇再灌注
  • 7篇造影
  • 7篇左主干
  • 7篇介入治疗后

机构

  • 5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山东省医学科...
  • 2篇济源市第二人...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临汾市人民医...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作者

  • 61篇张大鹏
  • 43篇杨新春
  • 37篇王乐丰
  • 27篇王红石
  • 24篇徐立
  • 23篇李惟铭
  • 20篇倪祝华
  • 17篇葛永贵
  • 17篇夏昆
  • 14篇刘宇
  • 10篇路方红
  • 8篇孙昊
  • 7篇吴凡
  • 7篇赵颖馨
  • 6篇薛永利
  • 5篇连勇
  • 5篇迟永辉
  • 4篇田奇
  • 4篇孙慧
  • 4篇吴虹

传媒

  • 13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中国介入心脏...
  • 5篇临床心血管病...
  • 5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中国循证心血...
  • 3篇THE 22...
  • 2篇高血压杂志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4
  • 2篇2003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不良的靶病变冠状动脉造影学特征
张大鹏王乐丰杨新春葛永贵王红石李惟铭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近、远期预后。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14年5月,共完成5798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入选经急诊造影证实梗死相关血管(IRA)为ULMCA的AM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存在CS将患者分为休克组和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及介入治疗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近、远期临床随访结果。分析ULMCA病变导致AMI患者合并CS的临床特点,以及合并CS对该类患者近、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最终有58例ULMCA病变所致AMI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1例患者(53.4%)存在CS。与对照组比较,CS组患者术前侧支循环2—3级的比率、最终的TIMI血流3级比率和左室射血分数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则提示仅有较低的术前侧支循环2-3级是住院期间发生CS的预测因素(OR=0.19,P=n02)。住院期间一共死亡23例(39.7%),其中休克组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4.5%郴.11.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S是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因素(OR:6.94,P=0.01)。35例患者存活出院,完成中位数42.0个月(12.0,60.0)的随访。Kaplan—Meier分析估算无休克患者的总累计生存率为51.8%,而休克患者的总累计生存率仅为20.3%(Log—rank,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期间存在CS则是ULMCA病变所致AMI患者总病死率的唯一预测因素(HR=4.67,P=0.004)。结论ULMCA病变所致的AMI患者病情凶险,CS发生率高,CS与该类患者近、远期病死率相关。
徐立王乐丰杨新春李奎宝张大鹏王红石刘宇李惟铭孙昊倪祝华夏昆迟永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左主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体质特点与脉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人群体质特点与脉压的相关关系。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 83 71名成年人 ,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 3组 ,研究各项体质指标与脉压的关系。  结果 :男女两性脉压大多随体重指数及腰臀比四分位数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 ,尤以女性为明显。性别在青年人群为一明显影响因素 ,而在中老年人群其与脉压相关性不明显。每周参加锻炼次数在老年组与脉压呈负相关。  结论 :防治超重及中心型肥胖有助于降低脉压 ,尤其对女性和中青年人群 ,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脉压及心脑血管发病危险。
路方红张大鹏李琦吴凡田奇赵颖馨
关键词:脉压中老年人群中心型体质特点体质指标人群体质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良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09年
孟先张大鹏杨新春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治疗不良预后冠状动脉AMI患者再发性心肌梗死急诊
脉压对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预测价值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脉压 (P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于 1991年 8月对山东省中老年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基线调查 ,对AMI事件的发病进行随访登记。到 1999年底 ,110 0 8例中老年人共发生AMI 117例 ,应用Cox回归分析PP对AMI的预测价值。结果 :AMI患者的PP均值[5 8.4 2mmHg(1mmHg =0 .133kPa) ]明显高于非AMI者的PP均值 [(5 0 .0 4mmHg) ,(P <0 .0 1) ]。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 ,老年人PP每增加 10mmHg ,AMI危险增加 2 9.8% ;在每一舒张压水平 ,PP每增加 10mmHg ,AMI危险增加 2 5 .7% ,但不独立于收缩压。中年人PP不是AMI的预测指标 ,而平均动脉压和舒张压则是。老年人PP≥ 5 0mmHg者患AMI危险为PP 4 0~ 4 9mmHg者的3.2~ 3.3倍 ,校正舒张压后依然如此 ;PP <4 0mmHg者AMI危险有增高的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PP为老年人AMI新的预测因子 ,但不独立于收缩压。中年人AMI危险主要与平均动脉压和舒张压相关。②老年人PP≥ 5 0mmHg应作为AMI危险的界值 ,且PP 4 0~ 4 9mmHg时AMI的风险最小。
张大鹏路方红吴虹赵颖馨吴凡阮景纯1
关键词:高血压脉压心肌梗死
老年高血压患者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 β 4 5 5G/A基因多态性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高血压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了 10 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组 )、10 1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组 )及 10 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的 β Fg 4 5 5G/A基因多态性 ,比浊法测定血浆Fg水平。 结果 血浆Fg水平在脑卒中组 (3 4 5 g/L)显著高于高血压组 (3 12 g/L)和对照组 (2 95g/L ,P <0 0 1)。各组内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显著高于GG基因型者 (对照组 :3 2 5对 2 87g/L ;高血压组 :3 4 4对 2 97g/L ;脑卒中组 :3 76对 3 18g/L ,P <0 0 5或 0 0 1) ,且更易受吸烟等环境因素影响。β Fg 4 5 5G/A基因多态性分布在高血压组、脑卒中组和对照组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A等位基因频率在脑卒中组 (0 2 6 7)显著高于对照组 (0 16 7,P <0 0 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存在此突变位点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为正常纯合子高血压者的 1 5 2 6倍。 结论 β Fg 4 5 5G/A基因多态性中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孙慧路方红田奇吴凡赵颖馨张大鹏商青张薇
关键词:高血压Β-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脑缺血
经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对重度血栓负荷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研究
目的:探讨对于重度血栓负荷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对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与临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连续选择9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造影后提示靶病变处为重度血栓负荷者,...
张大鹏杨新春王乐丰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合并抑郁的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因AMI行急诊PCI治疗且资料完整患者295例,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标准分≥53分视为抑郁。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年龄≥60岁,144例)组和中青年(年龄〈60岁,151例)组。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再住院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12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老年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1.7%(60/144)比21.2%(32/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女性、高血压病及2型糖尿病是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老年组抑郁患者再住院率和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抑郁患者[18.3%(11/60)比6.0%(5/84)和15.0%(9/60)比4.8%(4/84)],LVEF明显低于非抑郁患者[(41.50±2.25)%比(49.76±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抑郁患者LVEF明显低于中青年组抑郁患者[(41.50±2.25)%比(51.50±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术后抑郁的发病率较高;女性、高血压病及2型糖尿病为术后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抑郁明显影响患者预后,尤其对老年患者的LVEF影响明显。
陈贝健孙昊李惟铭张大鹏王乐丰
关键词:抑郁心肌梗死预后
冠状动脉内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5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 PCI 时国产替罗非班的不同应用途径(静脉内/冠状动脉内)对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与临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连续选择60例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拟行急诊 PCI 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静脉内应用组(静脉组,n=30)与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应用组(冠状动脉组,n=30),比较两组术后即刻造影结果、住院期间以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差异。结果共有54例完成试验,其中男性43例,女性11例,年龄29~75(58.80±12.57)岁,冠状动脉组在术后心外膜 TIMI 分级、TIMI 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Perfusion,TMP)、心电图 ST 段回落、梗死相关血管远端末梢栓塞、以及治疗后5~7天的心脏彩超射血分数值、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等方面均显著优于静脉组,虽然心脏肌钙蛋白 I(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两组无差异,但是冠状动脉组 CK-MB 达峰值的时间显著缩短,两组院内 MACE 事件发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平均住院日亦相同,但是30~90(平均57±21)天随访期间冠状动脉组总的 MACE 事件发生显著少于静脉组(7.1%与30.8%,P=0.02)。应用 Cox 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吸烟等危险因素以及心肌梗死部位、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后,计算冠状动脉组在平均57天随访期间发生总的 MACE 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为0.14(P=0.03)。冠状动脉组发生轻度出血与严重出血并发症有增多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 PCI 治疗的患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与静脉内应用相比可以进一步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并能提高临床预后,这对于在急诊室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提前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来说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杨新春张大鹏王乐丰徐立葛永贵王红石李惟铭倪祝华夏昆连勇薛永利马利祥
关键词: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高血糖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观察入院时随机血糖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功能及术后1年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284例急诊PCI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后即刻的随机血糖,将患者分为3组:A组(血糖〈7.8mmol/L)、B组(血糖7.8~10.9mmol/L)及C组(血糖≥11.0mmol/L)。结果(1)与A组比较,B组、C组患者女性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6.5%比33.3%、40.2%,均P〈0.01),平均住院时间较长(分别为13.9d比16.0d、16.6d,均P〈0.05)。C组有高血压病史患者的比例高于A组(72.1%比54.9%,P〈0.01)。(2)急诊PCI后,合并高血糖的B组、C组患者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0~1级所占比例高于血糖正常的A组(分别为22.6%、34.1%比13.3%,均P〈0.05),TMPG达3级所占比例低于A组(分别为74.3%、57.6%比84.4%,均P〈0.05)。C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及B组(分别为42.5%比20.6%、26.6%,均P〈0.01),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比例高于A组及B组(分别为19.5%比4.9%、6.4%,均P〈0.01)。(3)C组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及B组(分别为44.8%比23.5%、27.7%,均P〈0.01)。与A组比较,C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8.0%比1.1%,P〈0.05)及术后1年病死率(18.7%比3.4%,P〈0.05)较高。结论合并高血糖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心功能及预后均较差。
池洪杰张大鹏杨新春杨中苏徐援
关键词:心肌梗死高血糖症预后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