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娴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甲基化
  • 7篇宫颈
  • 6篇DNA甲基化
  • 5篇宫颈癌
  • 4篇子宫
  • 4篇基因
  • 3篇启动子
  • 3篇肿瘤
  • 3篇子宫内膜
  • 3篇内膜
  • 3篇宫内
  • 3篇宫内膜
  • 2篇人乳
  • 2篇人乳头瘤
  • 2篇人乳头瘤病毒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瘤
  • 2篇乳头瘤病毒
  • 2篇启动子甲基化
  • 2篇危型

机构

  • 11篇聊城市人民医...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1篇张娴
  • 4篇武玉
  • 4篇张艳
  • 2篇张友忠
  • 1篇张玉丽
  • 1篇周宏
  • 1篇刘薇
  • 1篇晋阳秋
  • 1篇李爱华
  • 1篇孙东霞
  • 1篇孙红丽
  • 1篇杜然
  • 1篇陈超

传媒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高危HPV感染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
2022年
目的探讨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该院确诊的79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及63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组)组织标本,其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8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5例。同时选取29例子宫平滑肌瘤行子宫全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HR-HPV感染情况。结果癌前病变组中HSIL患者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宫颈癌组、对照组患者及癌前病变组中LSIL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HR-HPV感染率及感染者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中,HPV16/18阳性患者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高于非HPV16/18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前病变组中,HPV16/18阳性患者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高于非HPV16/18阳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K2常因其启动子高甲基化而失活,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宫颈癌分子标志物。
张娴武玉张艳
关键词:宫颈癌癌前病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组织中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在子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RASSF2A基因在62例子宫颈癌组织、3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和表达情况。结果RASSF2A基因启动子区在子宫颈癌组织的甲基化比例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分别为53.2 % (33/62)和13.3 %(4/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颈癌组织中RASSF2A基因mRNA表达低于正常子宫颈组织(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54 3±0.102 7和0.623 4±0.063 8,t=0.932,P〈0.05);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甲基化组RASSF2A基因的mRNA表达低于非甲基化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8 2±0.035 2和0.301 2±0.076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81,P〈0.05)。结论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RASSF2A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在子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娴张鑫武玉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DNA甲基化
宫颈癌患者癌组织Dickkopf相关蛋白2基因甲基化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22年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Dickkopf相关蛋白2(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9例宫颈癌患者,63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ISL)患者25例,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ISL)患者38例,并以29例因子宫平滑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MSP)检测宫颈组织中DKK2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组织中DKK2甲基化率明显高于HISL(χ2=8.346,P<0.05)。HISL中DKK2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标本(x2=7.934,P<0.01)和LISL标本(χ2=4.375,P<0.05)。宫颈癌中DKK2甲基化阳性率随着淋巴结转移而升高,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DKK2甲基化率(76.5%vs45.2%,x2=5.239,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不同病理类型、分期、分化程度与DKK2甲基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DKK2基因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潜在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可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参考。
张娴张艳武玉
关键词:宫颈癌DNA甲基化分子标志物
反复种植失败患者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后临床妊娠与活产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后的临床妊娠与活产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自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223例RIF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临床妊娠结局、不同临床活产结局RIF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妊娠与活产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223例RIF患者中,临床妊娠成功118例(52.91%;临床妊娠成功组),临床妊娠失败105例(47.09%;临床妊娠失败组)。临床妊娠成功组和临床妊娠失败组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ERA)、抗苗勒激素、卵泡刺激素、RIF次数、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量、胚胎质量等变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胚胎质量、移植胚胎数量、RIF次数是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118例临床妊娠成功患者中,临床活产67例(56.78%;临床活产组),临床非活产51例(43.22%;临床非活产组)。临床活产组和临床非活产组的抗苗勒激素、卵泡刺激素、RIF次数、移植胚胎数量、胚胎质量等变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质量、移植胚胎数量、RIF次数是临床活产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影响接受IVF-ET治疗的RIF患者临床妊娠成功率的因素包括ERA、RIF次数、移植胚胎数量及胚胎质量,影响临床活产率的因素包括RIF次数、移植胚胎数量及胚胎质量。
晋阳秋王卉赵丽媛孙东霞吴滨张娴
关键词:反复种植失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活产子宫内膜容受性
子宫内膜癌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目前,我国子宫内膜癌(EC)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及年轻化趋势。早期EC经规范治疗预后良好,因此EC筛查越来越受到重视。病理检查是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取样技术的侵入性,其在临床筛查的推广中受限。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利用微创采样技术、基因甲基化检测等方法探索新型生物标志物在EC筛查中的价值。该文就EC筛查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王丽(综述)张娴李爱华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DNA甲基化
宫颈癌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Ras相关区域家族2A(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RASSF2A基因甲基化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46例宫颈癌、3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宫颈癌组织中RASSF2A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CIN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RASSF2A甲基化阳性率随着淋巴结转移而升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不同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及病理性类型与RASSF2A基因甲基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为频发事件,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张娴张友忠
关键词:宫颈癌DNA甲基化
光动力治疗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存在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经LEEP术后6个月HR-HPV阳性且阴道镜活检为LSIL的患者102例,遵循患者的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予以光动力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4次;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治疗后3、6个月两组均行HR-HPV检测评估HR-HPV转阴率,阴道镜活检评估LSIL的消退率。结果治疗后第3、6个月,观察组HR-HPV转阴率分别为63.46%(33/52)、86.54%(45/52),LSIL消退率分别为73.08%(38/52)、84.62%(44/52),观察组HR-HPV转阴率、LSIL消退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第3、6个月,观察组中不同型别HR-HPV组(HPV16/18组和非HPV16/18组)的HPV转阴率和LSIL消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第3、6个月,观察组中<50岁组的HR-HPV转阴率高于>50岁组[74.29%(26/35)vs 7/17,P=0.032;94.29%(33/35)vs 12/17,P=0.031];两组LSIL消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对LEEP术后LSIL病变合并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
张艳杜然张娴刘薇张玉丽
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光动力疗法宫颈环形电切术
熊果酸诱导卵巢癌细胞SKOV3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三萜类化合物熊果酸(UA)诱导卵巢癌细胞SKOV3凋亡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UA处理体外培养的SKOV3细胞,用MTT法、活细胞荧光染色技术、流式细胞术(FCM)、RT—PCR、细胞免疫化学技术,检测UA对SKOV3细胞的增生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结果UA抑制SKOV3细胞增生,30μmol/L的熊果酸在作用24h后即表现出较强的增生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并使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核质浓集,出现凋亡小体,FCM检测显示40μmol/LUA作用24h后SKOV3细胞开始出现G0/G1期阻滞,72h时早期凋亡细胞达(28.7±2.4)%,并诱导野生型p53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UA诱导SKOV3细胞凋亡,上调胞内野生型p53基因表达是所涉及的分子机制之一。
周宏张娴
关键词:熊果酸卵巢肿瘤细胞系肿瘤P53
宫颈癌细胞系中RASSF2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2014年
目的拟通过检测4株不同宫颈癌细胞系HeLa、CaSki、SiHa和C33A中RASSF2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以及分析去甲基化前后RASSF2A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甲基化状态及细胞生物活性的变化,探讨宫颈癌发生的可能机制及治疗对策。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去甲基化药物5-杂氮-2′-脱氧胞苷(5-aza-dC)作用前后RASSF2A基因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4株宫颈癌细胞系中RASSF2A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RASSF2A基因表达变化,并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宫颈癌细胞系HeLa和SiHa表现为完全甲基化状态,细胞系CaSki和C33A表现为部分甲基化状态。5-aza-dC可使宫颈癌细胞系部分去甲基化,并使RASSF2A基因在宫颈癌细胞中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通过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生物学行为检测发现,通过5-aza-dC的诱导作用,其增殖能力和抗凋亡能力明显下降。结论甲基化是导致宫颈癌细胞中RASSF2A基因表达缺失或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去甲基化药物5-aza-dC能够逆转宫颈癌细胞系RASSF2A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水平,提高RASSF2A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提示RASSF2A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去甲基化干预是否有效的分子学标志物,为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
张娴武玉
关键词:宫颈肿瘤DNA甲基化5-AZA-DC细胞生物活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子病因学研究现状被引量:15
2019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子宫内膜腺体和基质种植于子宫以外的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是引起该病患者盆腔疼痛和不孕的常见因素。EMS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是妇产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认为,EMS发病的分子机制不纯粹是某一生物学特征异常,尚涉及腹膜侵袭、血管形成、细胞凋亡、细胞黏附及自噬等方面,并且某一信号通路异常,参与EMS发病过程的各个环节,而涉及整个通路调控网络异常。笔者拟从腹膜的侵袭、血管形成、细胞凋亡、细胞黏附、自噬等方面,对EMS的分子病因学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张艳孙红丽张娴陈超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基质金属蛋白酶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细胞粘附女(雌)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