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宁

作品数:11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有效积温
  • 2篇玉米
  • 2篇气温
  • 2篇夏季
  • 2篇小麦
  • 2篇小麦-玉米
  • 2篇轮作
  • 2篇轮作系统
  • 2篇精细化预报
  • 2篇积温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日平均
  • 1篇日平均气温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适宜性
  • 1篇数据集
  • 1篇突变
  • 1篇年代际

机构

  • 10篇山西省气象信...
  • 5篇山西省气候中...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作者

  • 10篇张宁
  • 3篇胡伟
  • 3篇杨培芬
  • 3篇王靖
  • 2篇余卫东
  • 2篇常清
  • 2篇黄明霞
  • 1篇郝婧宇
  • 1篇赵永强
  • 1篇米晓楠
  • 1篇李燕
  • 1篇栾青
  • 1篇杨超
  • 1篇尹红
  • 1篇杜美丽

传媒

  • 2篇山西气象
  • 2篇山西省气象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科技与创新
  • 1篇全球变化数据...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3
  • 3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省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有效积温、热量利用率及其潜力数据集(1981-2014)被引量:1
2020年
作者利用河南省1981-2014年17个研究站点的气象资料(逐日平均气温)及农业气候资料(逐年小麦、玉米实际播种和成熟日期、实际产量),经过Matlab编程计算统计、回归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再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将站点数据插值到河南省区域尺度,得到河南省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有效积温、热量利用率及其潜力数据集(1981-2014)。该数据集存储为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和表格数据。空间数据包括:(1)河南省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区域和17个研究站点分布数据;(2)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的有效积温和热量利用率的空间分布;(3)1981-2014年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的有效积温和热量利用率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表格数据存储为4个Excel文件:文件1包括2个表格,分别存储四个区域不同品种小麦和玉米的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文件2包括3个表格,分别存储基于研究站点的小麦、玉米及其轮作系统的实际生育期及其长度;文件3包括3个表格,分别存储基于研究站点的小麦、玉米及其轮作系统有效积温及其变化率;文件4包括3个表格,分别存储基于研究站点的小麦、玉米及其轮作系统热量利用率及变化趋势。该数据集存储为.xlsx,.shp和.tif格式,由56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4.26 MB(压缩为1个文件,1.40 MB)。
常清王靖王靖余卫东张宁孟洁李文科黄明霞
关键词:有效积温
山西省逐日日平均气温插值方法适用性评估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ANUSPLIN软件,对2019年山西省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基准站、基本站、原一般站)和周边相邻省份的国家级地面气象站的逐日日平均气温数据,使用薄盘光滑样条法进行空间插值,并选取反距离权重法、普通克里金法2种常用的传统插值方法进行结果对比。研究表明,利用ANUSPLIN软件进行日平均气温空间插值,由于考虑了温度同海拔高度变化的关系,引入高程作为协变量,插值结果更符合气温随地势高低的变化规律,细节更突出;反距离权重法在插值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牛眼”现象;普通克里金法对于地势小范围高低变化的插值表面趋向于平滑,气温高低变化不明显。但3种插值方法对于台站密度较大的地带、山西中南部临运盆地一带的插值精度差异不大。同时,将利用3种插值方法得到的预测日平均气温数据,与由省级气象观测站实测小时数据计算得来的日平均气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选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2个评价指标,结果同样表明,基于ANUSPLIN软件的空间插值方法得到的插值结果更为精准。
卫倩倩陈霄健闫佳逸张宁
关键词:空间插值
1980年以来晋北黄花菜气候适宜性评价
2023年
利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4个区域站2019—2021年逐日气象资料及黄花菜品质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以及专家打分法得到了影响黄花菜品质的关键生育阶段关键气候因子及其对应的阈值,基于GIS技术将各要素网格推算分析得出了晋北黄花菜关键气候要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对晋北黄花菜进行了气候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影响黄花菜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为全生育期降水量、抽薹—收获期大于5℃有效积温、苗期平均最低气温、收获期平均最高气温、收获期日较差等因素;1980—2010各年代际晋北黄花菜适宜区范围的变化特征为扩大—缩小—扩大,主要位于大同市中南部、朔州东部、忻州西部、中南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晋北地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黄花菜的高质高产提供参考。
常清张宁李孟蔚裴克丽乔云红朱杰杨超李燕赵丽平
关键词:黄花菜年代际气候要素气候适宜性
山西省自动站实时气温数据质量控制因子分析
2012年
本文采用算法重建的方式对山西省级自动站实时气温数据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再分析,旨在总结分析气温判定可疑和错误的具体因子,寻找优化系统参数,提高系统自动判定准确率的方法。本文从气候学界限值检查、区域界限值、站点界限值、内部一致性和时间一致性等气温质量控制方法出发,对系统判定的2011年6月、7月、8月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为可疑和错误的值进行再分析。由于空间一致性检查比较复杂,本文不包含空间一致性算法重建,从6月、7月、8月再分析结果来看,山西省气温判定结果中时间一致性判定的小时变率判定量最大。
杨培芬杜美丽白玎玲张宁
关键词:温度
河南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热量利用率时空分布被引量:4
2019年
为研究河南省小麦、玉米及其轮作系统热量利用率的时空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地提出挖掘河南省不同区域热量潜力和提升热量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本文利用河南省1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4年的气象资料及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发育资料,统计分析了河南省不同区域小麦、玉米及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的热量分布及其利用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剖析了其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981—2014年,不同年代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生育期在豫北略增加、在豫东呈增—减—增变化特征、在豫西缩短、在豫南则先减后增;河南省各区域小麦和玉米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均呈增加趋势,是各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提高热量利用率而选用中晚熟品种的结果;小麦和玉米潜在与实际有效积温差南高北低,且小麦有效积温差升高,玉米有效积温差降低,表明玉米热量利用程度高于小麦热量利用程度;在小麦和玉米潜在与实际有效积温的共同变化下,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有效积温差在豫南和豫东大部较高,而热量利用率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但均呈升高趋势,表明河南大部分地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热量利用率有明显提升,但在豫南和豫东仍存在较大的提升潜力,今后应着重提高该区的热量利用率。
常清王靖王靖余卫东张宁李文科黄明霞
关键词:生育期
1951-2011年太原降水时间变化趋势分析
本文利用太原市1951-2011年的降水资料分析降水要素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如下:(1) 1951-2011年太原市平均降水量为442.2mm.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二段式变化.80年代初期为降水...
郝婧宇张宁胡伟
关键词:年降水量夏季降水量
精细化预报产品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3年
根据预报业务的发展和服务需求,中国气象局对全国城镇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做出了重大调整。由于业务调整对文件名和文件格式作了很大改变,使省级打包上传方式与以往有明显区别。本文通过对新的精细化城镇天气预报传输流程、文件名命名规则、文件格式、传输考核规定等业务需求的详细分析,介绍了精细化预报传输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实现方法。经过多次修改完善使系统功能日益成熟,有效保障了山西省精细化预报的传输质量,在气象业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白玎玲杨培芬张宁胡伟
关键词:精细化预报
2000-2019年吕梁市植被NDVI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详细分析吕梁市植被生长变化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基于吕梁市的2000—2019年逐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13个县(市、区)气象观测站年气温和降水观测数据,采用空间插值方法、空间相关性分析法和残差分析法,对吕梁市多年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吕梁市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2019年吕梁市96.32%的区域NDVI呈现增加趋势,但各区域间存在明显空间性差异,中部吕梁山山区NDVI较高,东部平川地带和西部沿黄区域NDVI较小。总体而言,2000—2019年吕梁市的NDVI呈波动增加趋势,2018年达最大值。2000—2019年吕梁市NDVI与降水量和气温在年尺度上均呈正相关关系,且植被生长发育受降水的影响强于气温,全市38%的区域植被NDVI与气温-降水的复相关性通过0.05显著水平检验;人类活动对吕梁市95%以上地区的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表明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对吕梁市植被覆盖增加有积极作用,生态提升效应逐渐凸显。
李孟蔚栾青张宁常清樊子菡杨倩赵永强米晓楠
关键词:植被覆盖
山西省夏季极端高温的时空变化及特征分析
2022年
利用山西省6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夏季6~8月的日最高气温数据,依据百分位法计算、统计得到山西省夏季极端高温阈值、强度和天数,并通过反距离加权法、克里金法、薄盘光滑样条法插值得到山西省夏季极端高温阈值、强度的空间变化规律,评价了极端高温综合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Theil⁃Sen法分析了山西省夏季最高气温的变化规律,并通过Mann⁃Kendall法对最高气温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971-2020年山西省夏季极端高温阈值变化范围为29.4~37.7 ℃,强度为30.2~38.4 ℃,自北向南递增;1971年以来山西省夏季极端高温天数为5.8~8.0 d·a^(-1),晋南>晋北>晋中,晋西>晋东,1997年前及2011年前后极端高温综合强度较弱,而1997-2011年及2011-2020年极端高温综合指数变化幅度加大,极端性整体增强;山西省夏季最高气温整体呈显著上升,平均上升速率为0.3℃·10 a^(-1),晋北、晋中和晋南上升速率分别为0.3 ℃·10 a^(-1)、0.3 ℃·10 a^(-1)和0.2 ℃·10 a^(-1);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晋北和晋中区域最高气温突变发生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末,晋南区域突变发生在2000年左右。研究结果对未来山西省、华北地区及全国极端高温的预测、极端高温影响评估及对策提出具有重要意义。
张宁常清尹红王靖李孟蔚朱杰
关键词:极端高温阈值频数突变
精细化预报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根据预报业务的发展情况和预报服务需求,中国气象局预报减灾司于2008年5月对全国城镇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做出了重大调整,于2008年6月正式启用新的精细化预报业务。业务调整不仅针对预报时次和时效,对报文的文件名和文件格式也作...
白玎玲杨培芬张宁胡伟
关键词:精细化预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