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富春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症
  • 2篇脂血症
  • 2篇高脂
  • 2篇高脂血
  • 2篇高脂血症
  • 2篇肠屏障
  • 1篇胆碱
  • 1篇胆碱能
  • 1篇胆碱能纤维
  • 1篇氮能神经
  • 1篇氮能神经元
  • 1篇凋亡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炎相关
  • 1篇乳酸
  • 1篇上消化道
  • 1篇上消化道出血
  • 1篇神经丛
  • 1篇神经元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张富春
  • 2篇吴婷
  • 1篇彭如洁
  • 1篇叶源春
  • 1篇曾庆新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上皮通透性改变和细胞凋亡、增殖情况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通过观察研究SAP大鼠肠黏膜通透性改变及细胞凋亡、增殖情况,以探讨SAP时肠屏障损伤可能的机制;并观察高脂血症SAP大鼠的肠屏障损伤情况,试以探讨肠道损伤在高脂血症加重SAP病情...
张富春
关键词:高脂血症肠屏障通透性D-乳酸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肠屏障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7年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腹症,其病情凶险,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国内外的较多结果研究表明,SAP病程中肠屏障损伤所导致的继发细菌移位是影响其愈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关于SAP中肠屏障损伤的发病机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张富春吴婷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肠屏障
伴高脂血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胃肠传输与肠肌间神经丛形态改变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肠肌间神经丛形态改变与伴高脂血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胃肠传输延迟的关系。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单纯ANP组、高脂对照组、高脂ANP组),分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应用逆行胰胆管注射3.5%牛磺胆酸钠制作ANP大鼠模型。用墨汁灌胃法测量各组大鼠胃肠传输距离,计算胃肠传输率,以Karnovsky-Root直接法和NADPH组织化学法观察回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高脂ANP组较单纯ANP组胰腺炎病理损伤加重(病理学评分12.8±0.63比10.8±1.93,P〈0.01),胃肠传输明显延迟(传输率27%±5%比38%±6%,P〈0.01),胆碱能神经元密度下降(4.80±1.23比5.80±0.79,P%0.05),氮能神经元密度明显升高(8.70±0.75比6.80±1.48,P〈O.01)。肌间神经丛乙酰胆碱脂酶和一氧化氮合酶改变与胃肠传输率有线性回归关系(R^2=0.531,P〈0.01)。结论伴高脂血症ANP的大鼠存在明显胃肠动力障碍,肠肌间神经丛形态改变与其密切相关。
吴婷叶源春张富春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高脂血症胃肠活动氮能神经元胆碱能纤维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的出血病因、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及伴随全身慢性疾病,并与同期174例中青年患者比较。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主要为消化性溃疡,以胃溃疡居多,其次为上消化道肿瘤,所占比例较中青年患者高。老年人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药物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较中青年患者多,无痛性黑便常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发症状,上消化道出血伴随全身慢性疾病较中青年患者多。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中,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是主要病因,服用NSAIDs药物是主要诱因,以无痛性黑便为其首发症状及伴随多种慢性疾病是主要的临床特点。
曾庆新彭如洁张富春
关键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