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食管
  • 3篇食管癌
  • 3篇肿瘤
  • 2篇上腹
  • 2篇食管癌贲门癌
  • 2篇食管中下段
  • 2篇食管中下段癌
  • 2篇术后
  • 2篇切口
  • 2篇切口治疗
  • 2篇中下段
  • 2篇中下段癌
  • 2篇左上腹
  • 2篇贲门癌
  • 2篇细胞
  • 2篇下段
  • 2篇小切口
  • 2篇小切口治疗
  • 2篇疗法
  • 2篇高龄

机构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作者

  • 7篇张帆
  • 5篇于振涛
  • 4篇刘向明
  • 4篇屈大望
  • 3篇张熙曾
  • 3篇岳杰
  • 2篇金庆文
  • 2篇任鹏
  • 2篇乔宇峰
  • 2篇唐鹏
  • 1篇齐大亮
  • 1篇尚晓滨
  • 1篇杨彦卓
  • 1篇潘毅
  • 1篇冯庆来
  • 1篇李文良
  • 1篇尤健
  • 1篇张振
  • 1篇张连郁
  • 1篇王晶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骨嗜酸细胞肉芽肿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骨嗜酸细胞肉芽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1991年3月至2006年3月收治骨嗜酸细胞肉芽肿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61岁,平均22.4岁。病程20d~10个月。单发24例,多发4例。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改变,15例伴软组织肿物影。于外院确诊5例,入院后误诊为原发肿瘤及转移癌12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确诊。单发病例行化疗1例,手术治疗20例,手术后辅以放疗、化疗、激素综合治疗3例;多发病例采用放疗1例,激素治疗1例,综合治疗2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7个月 ̄15年,平均5.3年。20例手术者手术治愈率100%;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者无复发;植骨者6~12个月骨性愈合,随访功能不受限。1例行胸椎椎板减压术者截瘫部分恢复。4例多发病例中2例出现复发,再次给予激素及放疗、化疗后缓解。结论骨嗜酸细胞肉芽肿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类似,误诊率极高。术前应尽可能行穿刺活检。对单发病例宜采用手术治疗,可辅以放疗或化疗;多发病例病灶多、范围广,不宜采用手术治疗,可选择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等综合疗法。
刘向明张熙曾王晶屈大望张帆赵华锋
关键词:嗜酸细胞肉芽肿骨肿瘤综合疗法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为了探讨术后应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A-MSHA)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并评估用药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耐受性。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PA-MSHA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PA-MSHA治疗组在手术结束前胸腔注射PA-MSHA 10 mL,术后第4天起开始PA-MSHA皮下注射,1次/d,连续注射10 d;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手术。检测患者手术前,以及术后第3、15天的免疫学指标,包括CD3+T、CD4+T、CD8+T、NK细胞及血清IFN-γ水平。PA-MSHA治疗组术后的CD3、CD4、NK及IFN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PA-MSHA治疗组术后的NK细胞比例和IFN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能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免疫状态,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长期应用后的抗肿瘤疗效值得期待。
杨彦卓齐大亮张帆尤健张振黄崇标岳杰
胸腔巨大肿物伴椎管内肿物被引量:1
2008年
患者胸闷、憋气5年,加重1年;上腹胀、发现"左下肺"肿物1年余入院。入院后胸部CT、MRI发现:左下胸腔椎管内来源巨大肿物,考虑神经源性肿瘤,伴左侧胸腔积液;胸腔内肿物穿刺病理提示:孤立性纤维瘤。行左胸后外侧切口+背部纵切口手术切除肿物。术后病理显示:孤立性纤维瘤。孤立性纤维瘤发生部位广泛,几乎囊括躯体所有的解剖部位,临床上常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出现相应部位的压迫症状。手术可以治愈绝大部分病例。
张帆姜宏景于振涛李文良马育林潘毅张连郁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椎管内肿瘤
左上腹旁正中联合胸部小切口治疗75岁以上高龄食管中下段癌贲门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食管中下段癌贲门癌外科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自2003年4月---2007年4月间采用左上腹旁正中+胸小切口治疗75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17例。手术首先仰卧位,腹部垫高,取上腹部左侧剑突与肋弓交...
乔宇峰于振涛任鹏金庆文刘向明唐鹏岳杰张帆屈大望
文献传递
胸腺囊肿(附16例报道)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胸腺囊肿的诊断、治疗。方法:天津市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60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胸腺囊肿16例,其中男5例,女11例;年龄22~78岁,平均44.6岁;病期2天~2年,平均99.8天。术前胸片、CT、MRI检查诊断:胸腺囊肿1例,皮样囊肿1例,14例诊断前纵隔肿瘤(前上纵隔肿瘤12例,前中纵隔肿瘤2例)。结果:1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5例完整切除:胸骨柄上颈横切口3例,胸骨正中切口3例,左腋径第二肋间切口1例,右后外切口5例,左后切口3例。1例右纵隔胸腺囊肿与心包及上腔静脉粘连,未能全切除。病理检查:肿瘤有完整包膜,囊肿,内含暗红色液体,多为单层。病理诊断为胸腺囊肿,无手术并发症,随访4个月~10年,患者完全生存。结论:胸腺囊肿为纵隔良性肿瘤,易误诊,但囊肿必须有胸腺组织才能确诊,手术切除可治疗。
于振涛冯庆来尚晓滨张帆张熙曾
关键词:胸腺囊肿
食管癌术后早期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构成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死亡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食管癌术后死亡原因构成差异,探讨食管癌术后死亡危险因素及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切除食管癌3 284例,按年代统计,将前32年(1954年1月-1985年12月)和后22年(1986年1月-2008年3月)分为A、B两组,并就其术后早期死亡128例原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A组早期术后死亡44例,死亡率为8.15%(44/540)。B组84例,死亡率为3.06%(84/2 744)。A组首要死亡原因为术后特殊并发症,其次为重要脏器衰竭;B组首要死亡原因为重要脏器衰竭,其次为术后特殊并发症。结论食管癌术后死亡原因构成比例的变化与食管癌根治术日趋成熟及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有关,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将是未来导致食管癌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屈大望张熙曾于振涛乔宇峰刘向明唐鹏任鹏岳杰张帆
左上腹旁正中联合胸小切口治疗75岁以上高龄食管中下段癌及贲门癌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食管中下段癌及贲门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2003年4月~2006年 3月采用左上腹旁正中联合胸小切口治疗75岁以上高龄食管中下段癌及贲门癌11例(最大年龄92岁)。手术首先仰卧位, ...
屈大望于振涛金庆文刘向明张帆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