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龙

作品数:51 被引量:49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9篇暴雨
  • 11篇局地
  • 11篇局地暴雨
  • 9篇地形
  • 9篇雷暴
  • 9篇复杂地形
  • 6篇中尺度
  • 6篇数值模拟
  • 6篇台风
  • 6篇气旋
  • 6篇热带
  • 6篇热带气旋
  • 6篇热带气旋生成
  • 6篇结构特征
  • 6篇值模拟
  • 5篇降水
  • 5篇出流
  • 4篇低空
  • 4篇低空急流
  • 4篇正压

机构

  • 44篇中国气象局北...
  • 26篇中国科学院大...
  • 18篇北京市气象局
  • 17篇中国气象科学...
  • 5篇国家海洋环境...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马里兰大学
  • 2篇吉林省气象局
  • 2篇兰州中心气象...
  • 2篇中国民航大学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天津市气象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城市气象...

作者

  • 51篇张文龙
  • 19篇崔晓鹏
  • 16篇王迎春
  • 10篇黄荣
  • 7篇王昂生
  • 5篇董剑希
  • 4篇王婷婷
  • 4篇陈明轩
  • 3篇范水勇
  • 3篇张大林
  • 3篇李青春
  • 2篇王蕾
  • 2篇刘海文
  • 2篇周军
  • 2篇王建捷
  • 2篇陈双
  • 1篇丁青兰
  • 1篇王令
  • 1篇肖现
  • 1篇仲跻芹

传媒

  • 7篇暴雨灾害
  • 5篇大气科学
  • 4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气象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内蒙古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第27届中国...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第十四届中国...
  • 1篇2014年京...
  • 1篇第六届海峡论...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4
  • 2篇2013
  • 14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西南低空急流和西南低层大风对比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通过从垂直切变角度对中国低空急流的定义,表明西南低层大风现象有两类:有垂直轴的低空急流和无垂直轴的西南低层大风(简称低层大风),并揭示了二者的气候学和天气学特征差异。分析表明:在江南地区,低空急流主要活动在4~7月850hPa,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华南、江淮地区的暴雨期同步;在东北地区,低空急流在全年都有较多活动,多在925hPa,日变化不明显,和降水季节没有同步性。低层大风主要活动在700hPa,日变化不明显,江南地区主要发生在12月至翌年4月,东北地区全年都有少量出现;江南地区低空急流日,从850hPa至500hPa随着高度增加,气压梯度明显减小,风速随高度减小,大风只存在于对流层低层。东北地区低空急流日的气压梯度随高度减弱不明显,低空急流轴浅薄,位于925hPa左右的低层,其上方仍然受高空急流控制。低层大风日,从850hPa至500hPa随着高度增加,气压梯度明显增大,风速随高度增强,大风存在于对流层整层。风场和气压场变化趋势都近似满足地转风关系。江南地区低空急流的水平尺度和垂直厚度比较大,东北地区的低空急流尺度与“狭管”地形相当。江南地区的西南低层大风当其活动高度下降到850hPa以下并和副高西侧西南气流配合时,也有较强的水汽输送作用,伴有明显降水天气。东北地区的低空急流和低层大风,主要是与中高空大风的向下延伸和地形强迫有关,气流一般为西北再转成西南风,水汽输送能力小,不利于产生大的降水天气。总之,低空急流和低层大风有着不同的结构和成因,它们的动力热力学涵义也不同,通过对二者区分,可以更合理地理解中国低空急流与暴雨(雪)天气的关系。
张文龙董剑希王昂生王蕾
关键词:低空急流垂直切变
复杂地形下雷暴增强过程的个例研究被引量:52
2011年
本文基于多普勒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反演的对流层低层热力和动力场,并结合多种稠密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2009年7月22日一次弱天气尺度强迫下雷暴在山区和平原增强的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暴过程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不明显,对流前期地面弱冷锋,是此次雷暴新生的触发机制,高层冷平流、低层偏南暖湿气流的稳定维持和对流不稳定能量的聚集是本次雷暴增强的必要条件。雷暴从河北北部移进北京西北山区后,在下山和到达平原地区时,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发展增强阶段。雷暴第一阶段下山增强,地形强迫起着主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地形斜坡使得雷暴冷池出流下山加速与稳定维持的偏南气流形成了强的辐合区;(2)地形抬升使得偏南暖湿入流强烈地上升,从而加剧了对流的发展;(3)地形抬高了冷池出流高度,使得出流与近地面偏南气流构成随高度顺转的低层垂直风切变,低层暖空气之上有冷平流叠加,使得雷暴前方的动力和热力不稳定增强。雷暴第二阶段在平原地区再次增强的主要原因是:组织完好的雷暴到达平原地区后,其冷池与低层暖舌在城区(朝阳地区)的对峙,产生了强的扰动温度梯度;强的冷池出流与势力相当的偏南暖湿气流相互作用产生了强的辐合上升气流,并与下沉气流在较长时间内共存;冷池出流形成的负涡度与低层切变产生的正涡度达到近似平衡状态。运用RKW理论,三者导致雷暴前方低层的辐合抬升最强,最有利于雷暴的维持发展。
陈双王迎春张文龙陈明轩
关键词:复杂地形辐合线
中国西南低空急流活动的统计分析被引量:23
2003年
参照北美研究低空急流气候特征的方法,对中国低空急流进行重新定义,实现了低空急流定义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对低空急流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低空急流主要有两个活动中心,分别位于江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江南地区的低空急流活动主要有两个活跃期,分别为1—4月和6—7月;东北地区的低空急流活动主要表现为2月、8—9月两个活动较弱期;江南地区的低空急流主要在6—8月表现出独立的急流轴,东北地区则主要在8月份;汛期低空急流活动与长江流域区域性暴雨有伴随性,多雨年急流次数很多,少雨年则很少;长江中下游及两湖盆地附近急流活动有明显的日变化。
王蕾张文龙周军
关键词:低空急流气候特征
北京复杂地形下雷暴新生机理的系列研究
围绕北京局地暴雨的精细化预报业务需求,利用北京地区多种加密观测资料,结合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同化反演资料、云尺度数值模拟等方法,针对北京复杂地形雷暴新生和增强机理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主要成果包括:(1)提出了干、湿雷暴形成机...
张文龙王迎春黄荣王婷婷
关键词:暴雨复杂地形
文献传递
城市化对北京地区强降水及其降水系统的影响研究
本文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分析北京地区降水量的时空统计特征及其城市化影响特征.利用加密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城市化非均匀下垫面对降水的影响机理,研究城市局地暴雨(或强对流)发生发展细化特征,探讨城市对强降水天气系统的影响...
李青春郑祚芳苗世光张文龙
关键词:城市化建设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对流层中层中尺度对流涡旋在台风榴莲(2001)生成中的作用——模拟诊断分析
本文基于PSu/NCAR MM5中尺度模式对台风榴莲(2001)生成过程成功的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输出的较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台风榴莲生成过程中对流层中层中尺度对流涡旋(MCV)的作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层MCV在...
张文龙崔晓鹏董剑希
关键词:台风生成
文献传递
2001年台风“榴莲”生成前期对流“热塔”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5
2008年
积云对流热塔(hot tower)对台风生成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对热塔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概念性语言描述上。采用PSU-NCAR MM5模式对2001年台风"榴莲"在正压环境条件下的生成过程,进行了成功的高分辨率(6 km)显式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与台风"榴莲"生成相关的对流热塔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察,分析了成熟热塔的结构图像,并通过实例证实了Montgomery(2006)提出的热塔偶极涡度对概念模型。其主要特征包括:(1)热塔内部垂直上升运动强烈,从边界层开始,直达甚至穿透对流层顶,最大上升速度中心位于对流层中上层;(2)在地面到200 hPa之间,具有强雷达回波特征的对流云塔垂直耸立,边界光滑;(3)热塔的侧边界相当位温面十分陡立,基本呈中心对称分布;(4)热塔远比周围环境空气温度高,高温扰动中心可达4 K以上,位于最大上升速度中心上方附近;(5)所有热塔都伴随有偶极涡度对,在垂直剖面图上偶极涡度对呈现多样性,以单偶极和双偶极为主要形式,有时也存在三偶极的形式;(6)偶极涡度对进一步与偶极涡旋对对应;(7)垂直速度和正涡度柱在对流层中上层基本不重合;(8)热塔内水平风速剧烈地向垂直方向扭转。另外,初步分析了偶极涡度对的形成机制,偶极涡度对的产生归因于水平涡管向垂直涡管的剧烈扭转。
张文龙崔晓鹏王昂生宗志平
关键词:结构特征
对流层低层偏东风对北京局地暴雨的作用
本文利用风廓线仪、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及NCAR/NCEP 1oX1o分析资料等,对北京地区两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对流层低层偏东风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重点分析了浅薄和深厚两次偏东风的形成机制、偏东风的垂直结构特征和温、湿特...
张文龙崔晓鹏王迎春李青春黄荣
关键词:结构特征
文献传递
北京市“7·21”特大暴雨不同预报产品可预报性对比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ECMWF、NCEP全球预报产品和BJ-RUC区域预报产品,对比了不同模式对北京市"7·21"特大暴雨暖区降水、锋面降水的预报效果,同时利用WRF高分辨率中尺度模式同化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NCEP和ECMWF的全球集合预报产品都能预报出北京市"7·21"特大暴雨过程,但在暖区降水阶段和锋面降水阶段存在6 h左右的时间滞后,且降水量偏小;BJ-RUC区域模式预报出了整个强降水过程,且较好地预报了暖区降水,优于NCEP和ECMWF预报,但锋面降水较之实况锋面阶段降水偏南,预报的降水量小于实况。对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模拟,暖区降水和锋面降水的预报要优于业务预报,且暖区降水接近实况降水,但整个锋面降水过程存在3 h的时间滞后。
宋强孙鑫张文龙黄武斌段伯隆刘林春
关键词:特大暴雨锋面降水可预报性
重庆夏季暴雨和非暴雨天气的西南低涡个例对比分析
2017年
针对带来重庆暴雨和未带来暴雨的的两类西南低涡,使用重庆34个常规地面站降水资料和NCEP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开展个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能给重庆带来暴雨的西南低涡表现为一个深厚系统;500 h Pa重庆上空为一深槽,200 h Pa上处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有明显的辐散,重庆南北两侧形成两个闭合的次级环流圈,非常有利上升运动维持;700 h Pa上来自河西走廊的偏西气流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相遇,在重庆上空形成一个暖舌,IPV分析发现到达重庆的冷空气较弱;四边水汽收支诊断表明,东、南以及西边界是水汽输入边界,只有北边界是水汽输出边界,使得重庆上空水汽出现盈余,利于暴雨发生。而不能给重庆带来暴雨的西南低涡表现为对流层中层的浅薄涡旋;500 h Pa重庆处于脊前西北气流控制下,200 h Pa无明显辐散,重庆上空表现为弱的下沉运动,两侧无明显的闭合次级环流圈;700 h Pa上形成一个气旋性环流,重庆上空很少有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IPV分析显示影响重庆的冷空气较强;四边水汽收支诊断表明,西边界和北边界是水汽输入边界,而南边界和东边界是水汽输出边界,使得重庆上空水汽表现为亏损,不满足暴雨发生的水汽条件。
段伯隆刘海文张文龙王丹
关键词:天气动力学西南低涡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