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岚

作品数:362 被引量:1,402H指数:1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79篇期刊文章
  • 7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6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120篇细胞
  • 84篇星状细胞
  • 84篇肝星状细胞
  • 50篇结肠
  • 44篇结肠炎
  • 43篇纤维化
  • 41篇蛋白
  • 41篇肠病
  • 39篇炎症
  • 38篇炎症性
  • 38篇溃疡
  • 37篇炎症性肠病
  • 36篇激酶
  • 35篇溃疡性
  • 34篇溃疡性结肠炎
  • 30篇肝纤维化
  • 28篇肝硬化
  • 26篇凋亡
  • 24篇增殖
  • 24篇黏着斑

机构

  • 354篇河北医科大学...
  • 10篇河北医科大学
  • 7篇石家庄市第五...
  • 7篇石家庄市第一...
  • 6篇解放军白求恩...
  • 5篇华北煤炭医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深圳市人民医...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厦门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 3篇空军军医大学
  • 3篇顺平县医院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61篇张晓岚
  • 53篇姜慧卿
  • 47篇霍晓霞
  • 44篇尹凤荣
  • 36篇郭金波
  • 27篇安君艳
  • 26篇任锡玲
  • 26篇姚冬梅
  • 24篇刘丽
  • 23篇申建刚
  • 22篇魏娟
  • 20篇王冬
  • 19篇宋佳
  • 16篇刘娜
  • 16篇李娜
  • 15篇牛宏垚
  • 15篇秦玉彩
  • 15篇房澍名
  • 15篇郝礼森
  • 14篇田晓鹏

传媒

  • 60篇临床荟萃
  • 25篇世界华人消化...
  • 17篇中华消化杂志
  • 16篇中华肝脏病杂...
  • 15篇胃肠病学和肝...
  • 14篇临床肝胆病杂...
  • 14篇基础医学与临...
  • 14篇河北医科大学...
  • 13篇中国病理生理...
  • 9篇中华炎性肠病...
  • 9篇中华医学会第...
  • 8篇中国中西医结...
  • 6篇中华内科杂志
  • 6篇中国应用生理...
  • 5篇胃肠病学
  • 4篇国际消化病杂...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临床药物治疗...
  • 3篇第五届全国肝...

年份

  • 1篇2024
  • 13篇2023
  • 15篇2022
  • 21篇2021
  • 21篇2020
  • 13篇2019
  • 11篇2018
  • 18篇2017
  • 17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17篇2012
  • 10篇2011
  • 12篇2010
  • 23篇2009
  • 31篇2008
  • 56篇2007
  • 17篇2006
  • 6篇2005
3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血化瘀药物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及机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探讨活血化瘀药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与分子机制。方法培养HepG2细胞,将中药黄芪、复方当归、复方丹参、川芎嗪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应用MTS法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细胞迁移实验观察其对HepG2细胞迁移的影响;应用RT-PCR方法检测对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对PAI-1表达的影响。结果活血化瘀中药黄芪、当归、丹参、川芎嗪可不同程度地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与迁移,降低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抗原水平,以复方丹参、川芎嗪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可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与迁移,同时抑制PAI-1表达,这可能是其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韩盈杨长春张晓岚包志宏李卉胡萍高敏张菁
关键词:活血化瘀肝癌细胞细胞迁移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李斯特菌感染及脑膜脑炎一例被引量:1
2020年
在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过程中,由于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疾病本身可导致患者营养状况下降,以及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的广泛应用,机会性感染风险明显升高。本文报道了1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李斯特菌感染及脑膜脑炎的诊治经过。
尹凤荣郭亚慧贾文秀罗雨欣弥丽丽赵静霞张晓岚
关键词:李斯特菌病脑膜脑炎
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过表达对慢性实验性结肠炎辅助性T淋巴细胞9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相关分子1A(TL1A)对慢性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Th9活化的影响.方法 间断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慢性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将32只淋系细胞高表达TL1A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分为野生型对照组、转基因对照组、野生型模型组和转基因模型组.对照组小鼠饮用蒸馏水.模型组小鼠饮用含3% DSS的饮用水.于第29天处死小鼠,测定体质量,记录结肠长度,进行结肠大体评分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学改变,分离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Th9数量,ELISA法测定血清及LPMC分泌IL-9水平,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9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野生型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百分比低于转基因模型组[(16.2 ± 1.0)% 比(18.9 ± 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P〈0.05).转基因模型组小鼠结肠大体形态学评分、DAI评分和病理学评分均高于野生型模型组[分别为(2.80 ± 0.64)分比(1.60 ± 0.31)分,(2.55 ± 0.20)分比(1.58 ± 0.17)分,(11.85 ± 0.86)分比(9.50 ± 0.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7、10.45、5.69,P均〈0.05).转基因模型组LPMC数高于野生型模型组(3.70× 10^6± 0.28×10^6比2.65×106± 0.32×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P〈0.05),转基因模型组结肠组织LPMC中T h9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野生型模型组[(0.54 ± 0.04)% 比(0.23 ± 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4,P〈0.05).转基因模型组血清中IL-9水平高于野生型模型组[(170.23 ± 5.69)pg/mL比(150.62 ± 6.4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P〈0.05),转基因模型组LMPC分泌IL-9水平高于野生型模型组[(265.21 ± 8.76)pg/mL比(237.58 ± 10.2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P〈0.05�
魏芳刘美玉韩菲郑力搏郭金波王冬尹凤荣霍晓霞李辉张晓岚
关键词:炎性肠疾病白细胞介素9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肺部病变一例被引量:1
2021年
炎症性肠病(IBD)合并肺部病变包括非药物诱导和药物诱导的肺部异常,其中药物诱导的肺部异常相关药物主要包括柳氮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英夫利昔单抗等。IBD患者肺部受累发生率低、症状隐匿,易被忽视,现报道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肺部病变1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王冬赵亦雯李风华霍晓霞张晓岚
关键词:药物肺部病变
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栓塞1例并文献复习
2019年
背景内镜下套扎术是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线治疗方法.食管胃静脉曲张密集套扎后形成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新发血栓临床罕见.病例简介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乙肝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经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密集套扎治疗后出现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新发血栓,积极给予抗凝治疗后,新发血栓消失.结论对于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尤其同时存在慢性门静脉血栓者,如需行套扎治疗,勿使套扎范围过密,不要追求一次性全部阻断血流,以防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新发血栓形成.
霍晓霞牛巍巍赵亦雯张晓岚
关键词:静脉曲张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2013年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2013年,国内外胃肠病学相关学会及专家制订或更新了诸多消化领域的指南及共识意见,无论从涉及的疾病种类之多到更新的范围之大都是近年少有。作者主要从胃轻瘫、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驰缓症、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胰腺疾病、炎症性肠病、肝脏疾病等疾病的更新部分入手,全面详实的介绍了消化领域疾病的国内外诊治进展,以期为消化内科医生诊疗疾病提供帮助。
张晓岚郭金波尹凤荣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研究被引量:36
2020年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复杂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可导致多器官损伤甚至衰竭,急性发作时死亡率高,炎症介质所致全身炎症反应是该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AP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深入性进展,同时对AP的严重程度评估及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策略。在本文中我们对AP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行概述。
李辉贾文秀李风华张晓岚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免疫调节
Th9细胞与IL-9及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Th9细胞是一种新发现的CD4^+T细胞亚群,主要分泌白介素-9(Interleukin-9,IL-9),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IL-9主要通过促进炎性细胞的增殖并分泌炎症介质而引起炎症,其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 B D)的发生发展中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实验性结肠炎模型还是IBD患者中,Th9细胞与I L-9均加重结肠炎症,而IL-9抗体的应用能够明显缓解结肠炎症.
吴梦瑶王冬李辉张晓岚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TH9细胞IL-9免疫反应
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黏着斑激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化,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增加。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
任桂芳张晓岚
文献传递
MSCs分化为功能性肝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来源于中胚层间充质,广泛存在于骨髓、脐带组织、脐血、外周血、脂肪等组织中.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骨、脂肪、神经细胞及肝细胞等多种细胞,进而作为一种替代器官移植的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肝源紧张、免疫排斥限制了肝移植的临床应用,然而众多研究证实MSCs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等肝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分化为功能性肝细胞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就MSCs的分化能力及其分化的调控、分子机制和不同来源干细胞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张国尊李春生张晓岚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肝细胞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