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套式RT-PCR法检测肝细胞癌中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检测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方法 用RTPCR法常规检测HCC组织和部分患者血清HCV,再以巢式RTPCR法对HCV阳性标本中5种HCV基因型进行鉴别。对多数标本中HBsAg和HBVDNA也进行了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HCC组织中HCV阳性率为50%(39/78),与HBV者(64.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者重叠感染率34%(20/59)。在10例血清HCV阴性HCC患者中,3例HCC冰冻组织检出HCVRNA。在HCC组织中共检出3种HCV基因型,其中2a、1b、3a和混合型分别为17例(43.6%)、9例(23.1%)、4例(10.3%)和2例(5.1%),各基因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但2a型与1b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a型与HBV的重叠感染明显较其他HCV基因型者常见(P<0.05)。结论 2a型HCV是HCC组织中最常见的基因型并易与HBV重叠感染率,HCC患者血清HCV检测不一定能准确反映HCC组织中的HCV感染率,其所示基因型也有所不同。
- 苏英豪朱世能陆世伦张王海
- 关键词:肝细胞癌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分子病理学研究
- 近20年来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细胞癌(HCC)发病关系的研究取得长足进展.现在普遍认为HBV慢性感染与HCC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在流行病学、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等方面得到证实.近年来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或...
- 张王海
- 关键词:肝细胞癌癌基因原位杂交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 丙肝病毒抗原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定位——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被引量:1
- 1999年
- 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LaserScanningMicroscope,CLSM)观察免疫荧光标记的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P-1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免疫组化普通光镜观察结果比较,显示HCVCP-10抗原在肝细胞癌和癌周肝组织的定位特点,介绍CLSM在病理学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HCVCP-10抗原大部分存在于胞浆,少部分存在于胞核,HCV的表达有核内过程;HCVCP-10抗原在癌周肝组织的表达明显强于癌组织;
- 张王海朱世能陆世伦黄娅林赵鹏
- 关键词:肝细胞癌丙型肝炎病毒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 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
- 朱世能陆世伦张王海苏英豪李明升顾映红朱腾方
- 该研究组于1989年起采用病理形态的光镜、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免疫组化、分子杂交、RT-PCR技术,进行了有关临床病理特征、HCV在HCC发生中的作用(包括HCC中HCV感染情况、HCV发生与HCV亚型的关系、H...
- 关键词: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
- 肝细胞癌癌组织三维形态学观察——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的应用
- 1998年
- 目的 应用CLSM对肝细胞癌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三维重建,显示立体形态特点,探讨CLSM在肿瘤病理学中的应用.方法 30μm石蜡切片,YOYO-1碘化物DNA荧光探针标记细胞核,CLSM连续光学切片、三维重建,观察肝细胞癌、不典型增生及正常肝组织的三维形态特点.结果 肝癌细胞核排列紊乱、积堆,体积增大、大小不等、明显多形;核表面不规则、凹凸不平、荧光强度不均;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结构粗糙、多浓集于核膜下.结论 CLSM的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功能提供了高精密度的三维图象和丰富信息,有助于准确诊断.
- 张王海朱世能陆世伦黄娅林赵鹏
- 关键词:肝细胞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 HCV相关HCC中伴随HBV感染的意义被引量:8
- 2000年
- 目的 了解HCV相关HCC中伴随HBV感染的意义,初步探讨HCV和HBV在HCC的发生中的独立作用或相互作用的机制。 方法 原位杂交检测HCC中c-myc,H-ras,N-ras和nm23H1的mRNA表达,观察它们在伴随HBV感染组(n=44)与单纯HCV感染组(n=10)之间的差异。 结果 H-ras和nm23H1在两组的表达强度有差别,H-ras在C+B组的表达强于C组(P=0.0254),而nm23H1的表达C组强于C+B组(P=0.0158)。 结论 HBV与HCV能协同影响H-ras的表达;单纯HCV相关HCC组之nm23H1 mRNA表达高于伴随HBV感染组,可能是HCV相关HCC低转移率的机制之一。
- 张王海朱世能陆世伦丛文铭吴孟超
- 关键词:肝肿瘤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癌组织的病理分析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探讨和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癌组织变性区病理形态特点,为正确评价该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技术以及细胞凋亡检测技术(PCD)进行分析。结果:10例导管浸润癌中有2例未找到残留癌组织,1例仅见少量残留癌组织,7例有不同程度癌组织残留。残留癌组织分为变性癌组织区(DCC)和非变性癌组织区(ND-CC)。比较两者癌细胞的PCNA表达,NDCC明显高于DCC,而PCD检测DCC阳性癌细胞高于NDCC。浸润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10例中有4例32个腋窝淋巴结发生癌转移,其中20个出现了DCC改变。结论: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后残留癌组织DCC变化是反映其疗效的一种形态变化,它可以通过启动细胞凋亡途径使癌细胞坏死以及使细胞增殖能力降低,激发局部组织抗肿瘤的细胞免疫能力,杀死部分淋巴结转移的癌细胞。
- 谭云山陈君雪纪元周燕南张王海亓发芝
-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病理学残留癌
- 丙型肝炎病毒颗粒研究进展
- 1997年
-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丙型肝炎病毒(HCV)颗粒的研究进展。在HCV感染引起的肝炎组织标本、血液标本及培养细胞中,普通透射电镜下发现有病毒颗粒的存在。核内颗粒直径为20~27nm;胞质内颗粒的大小报道各异,其结构包括核心和外壳两部分,核心平均直径40nm。这种颗粒的特性尚未被阐明。近年在HCV感染的培养细胞及黑猩猩HCV肝炎模型中免疫电镜检查证明这种颗粒有病毒抗原性,但在人HCV肝炎肝组织中这种颗粒的免疫电镜结果未见有报道。且免疫电镜检测的仅是抗原,是否为病毒本身尚有待于杂交电镜的证实。
- 张王海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