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磊

作品数:59 被引量:271H指数:10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关节
  • 11篇切除
  • 10篇韧带
  • 10篇术后
  • 10篇前交叉韧带
  • 10篇交叉韧带
  • 10篇关节镜
  • 9篇十二指肠
  • 9篇手术
  • 9篇切除术
  • 6篇单束重建
  • 6篇胆管
  • 6篇胰十二指肠
  • 6篇胰十二指肠切...
  • 6篇胰十二指肠切...
  • 6篇十二指肠切除
  • 6篇十二指肠切除...
  • 6篇细胞
  • 5篇止点
  • 5篇疗效

机构

  • 55篇沧州市中心医...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间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青县人民医院
  • 1篇黄骅市骨科医...
  • 1篇保定市第一中...

作者

  • 56篇张磊
  • 21篇张秋学
  • 16篇杨冬山
  • 13篇张执全
  • 12篇苏航
  • 11篇刘汝海
  • 11篇王铁功
  • 10篇马世云
  • 10篇张为民
  • 9篇陈百成
  • 7篇陈新
  • 7篇李学锋
  • 7篇张海森
  • 5篇李凤山
  • 5篇刘畅
  • 5篇孙敏
  • 4篇李学峰
  • 3篇何翔
  • 3篇李龙杰
  • 3篇刘超

传媒

  • 5篇河北医药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国现代普通...
  • 3篇影像研究与医...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运动医学...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解剖与传统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比较解剖与传统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9月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44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传统组(22例,采用传统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和解剖组(22例,采用解剖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采用主观功能指标(IKDC、Lysholm评分)和客观稳定性指标(Lachman、轴移试验及KT-1000)比较两组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IKDC、Lysholm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提高(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Lachman试验和KT-1000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轴移试验术后解剖组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解剖单束和传统单束重建ACL均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前向稳定性,但是解剖单束重建在恢复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单束重建。
苏航张磊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前交叉韧带重建
MRI在胆囊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MRI在胆囊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胆囊癌患者的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评价MRI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56例中85.37%的患者出现门腔静脉间隙-胰后组淋巴结转移,73.71%的患者出现腹腔动脉干组淋巴结转移,58.54%的患者出现腹主动脉组淋巴结转移,36.59%的患者出现肠系膜血管组淋巴结转移。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3.17%,转移淋巴结分布:门腔静脉-胰后组占37.83%,腹腔干组占30.40%,腹主动脉组占26.35%,肠系膜血管组占12.16%。肠系膜组转移淋巴结短径明显小于门腔静脉间隙-胰后组、腹主动脉组和腹腔动脉干组(P<0.05)。淋巴结转移在MRT1WI图像上呈低信号,在T2WI图像上呈高信号,D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ADC值明显减低。结论MRI在判断胆囊癌腹部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门腔间隙-胰后组、腹腔动脉干组。
孙敏张磊董红焕郭靖宋彦澄康立清卢姗张夏
关键词: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磁共振成像
糖尿病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措施与方法探讨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全膝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2006年73例接受全膝置换术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空腹血糖(13.2±1.2)mmol/L,术前空腹血糖控制于(7.0±1.0)mmol/L,术后空腹血糖为(7.4±1.1)mmol/L。所有患者中仅3例(3膝)伤口愈合不良(3.7%),无1例深部感染,有6例(8.2%)术后泌尿系感染;有11膝(13.5%)发生深静脉血栓。平均术前膝关节HSS评分27.6分,术后84.2分。术后随访按照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达到94.7%。结论有效血糖控制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抗生素及抗生素骨水泥应用及术后防止血栓形成是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重要保证。
刘亚非陈百成孙然郑永辰张磊
关键词:人工关节糖尿病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近期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33例陈旧性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单束重建,通过胫骨、股骨独立建立隧道将移植同种异体肌腱定位于胫骨、股骨止点的中点并固定。应用Lachman和轴移实验及KT-1000评估膝关节稳定性,按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标准(IKDC)、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6.6个月。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内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均未发现免疫排异反应及过敏反应。术后1年随访结果:术后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检查、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利用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同种异体肌腱单束重建ACL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近期疗效较好。
张磊陈百成马世云张为民苏航张海森林瑜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同种异体肌腱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治疗兔膝骨关节炎被引量:2
2013年
骨关节炎(OA)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关节软骨的损伤退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最有效的软骨细胞分裂素,bFGF缓释微球能维持其关节腔内的有效浓度。目前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
张磊马世云张为民王军苏航陈百成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膝骨关节炎缓释微球关节软骨细胞分裂素病理改变
PNF技术在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神经肌肉本体促进(PNF)技术对本体感觉训练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陈旧性ACL断裂病例33例,所有病例进行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应用PNF技术进行术后本体感觉训练。应用Lach—nlall、轴移实验及KT-1000对膝关节稳定性进行评估,应用IKDC、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16.6个月(13~24个月)。所有病例无感染发生,均为I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重建术后1年与术前结果对比,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检查、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单柬ACL重建术后利用PNF技术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近期疗效良好。
李龙杰张磊张为民马世云苏航马成海吴金红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本体感觉
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留置引流与否的对比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留置引流与否的临床结果。方法:将2008年2月~2013年2月54例陈旧性ACL断裂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的患者分为2组,一组不留置引流(27例),一组留置引流(27例),采用相同的手术技术和术后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肢体周径增加、关节活动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血肿形成、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临床结果。结果:无引流组在术后2周患膝周径与术前相比差值显著大于有引流组(P〈0.05),术后4、6周患膝周径与术前相比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引流组术后2周患膝关节活动角度显著小于有引流组(P〈0.05),两组术后4、6周患膝关节活动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1、2、3天,2周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血肿、伤口感染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常规不留置引流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张磊陈百成马世云张为民刘畅苏航张海森裴宝静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关节镜引流术
1.5T磁共振ADC在舌癌患者病理分级中的应用
2021年
目的:观察1.5T磁共振ADC在舌癌患者病理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对2015年1月—2019年12月至我院进行舌癌治疗的患者7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1.5T磁共振检查。比较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的ADC值、有转移灶和无转移灶ADC值、不同病理分期的ADC值。结果:不同分化程度、不同分期以及是否有转移灶的舌癌患者,ADC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从分化程度上看,高分化癌患者ADC值高于中分化癌和低分化癌,中分化癌患者的ADC值高于低分化(P<0.05)。从分期上看,随着分期的增加,ADC值逐渐降低,两两相比均有差异(P<0.05)。从转移灶上看,有转移灶患者ADC值高于无转移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5T磁共振ADC值对于舌癌患者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是否有转移灶的判断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李国策刘凤海王妍赵梦宋彦澄张磊
关键词:磁共振ADC舌癌病理分期
不同术式治疗104例肝门胆管癌疗效及生存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比较我科1998—2008年手术治疗104例肝门胆管癌的疗效。其中根治性切除45例,姑息性切除38例,体外桥式引流21例。结果93例获得5~67个月随访。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1年生存率分别为80.0%(32/40)、86.8%(33/3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67.5%(27/40)、39.5%(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37.5%(15/40)、13.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性切除1年生存率优于体外桥式引流(P〈0.01)。结论手术是治疗肝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根治性切除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根治性手术优于姑息性手术,而姑息性手术优于体外桥式引流术。对重度黄疸合并胆道感染患者术前选择性引流减黄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张秋学杨冬山张执全张磊李学锋陈新
关键词:胆管肿瘤外科手术预后
MRI结合MRCP在胆囊癌与胆囊腺肌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MRI结合MRCP在胆囊癌与胆囊腺肌症(gallbladder carcinoma,GB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8例GBA及22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RI/MRCP对胆囊癌与GBA进行鉴别诊断。分析MRI结合MRCP诊断GBA及胆囊癌的准确度、特异度以及敏感度;GBA与胆囊癌的MRI/MRCP的征象。结果 MRI/MRCP诊断胆囊癌的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86.36%、92.57%及90.55%。除胆囊腔缩小及胆囊周围脂肪间隙渗出改变方面的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征象(胆囊壁增厚方式、胆囊壁光整、RAS窦显示、胆囊中存在结石、胆囊壁中存在钙化现象、肝胆交界清晰以及浆膜下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MRCP能够很好地对胆囊壁厚度方式、胆囊壁是否光整、显示RAS窦、胆囊壁是否出现钙化现象、肝胆交界是否清晰以及浆膜层是否存在强化等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价,上述影像学征象可作为鉴别诊断GBA与胆囊癌的重要参考指标,其中显示RAS窦可显著提高鉴别诊断地准确率。
孙敏张磊刘洋康立清刘风海李国策
关键词:胆囊癌胆囊腺肌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