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X线
  • 3篇影像
  • 3篇体层摄影
  • 3篇肿瘤
  • 3篇螺旋CT
  • 3篇结核
  • 3篇X线摄影
  • 3篇X线摄影术
  • 2篇新生儿
  • 2篇术前
  • 2篇术前分期
  • 2篇双期增强
  • 2篇双期增强扫描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结核
  • 2篇胃癌
  • 2篇卵巢
  • 2篇卵巢肿瘤
  • 2篇螺旋CT双期...

机构

  • 18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江西医学院第...

作者

  • 18篇张磊
  • 11篇黎昕
  • 5篇蓝博文
  • 5篇曾裕镜
  • 2篇谭秀中
  • 2篇周玉祥
  • 2篇邓凯军
  • 2篇邓明
  • 2篇朱文丰
  • 2篇刘国荣
  • 2篇曾庆勇
  • 2篇陈镜聪
  • 1篇王新源
  • 1篇黄丽莹
  • 1篇饶红萍
  • 1篇曾少良
  • 1篇曾金球
  • 1篇程传虎
  • 1篇邢萍萍
  • 1篇谭秀钟

传媒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江西医学院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国CT和M...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心电图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髋关节结核的CT、MRI诊断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髋关节结核的CT、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髋关节结核的CT、MRI影像资料。结果髋关节结核的主要CT、MRI表现为:(1)病灶多为单发;(2)骨性关节面破坏,可有硬化边;(3)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脓肿及钙化;(4)关节间隙变宽或变窄,关节腔积液;(5)关节邻近骨质疏松;(6)关节脱臼等。MRI对病灶及范围显示更佳,病灶一般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等高信号,压脂为高信号,增强见强化。结论髋关节结核CT表现结合临床一般能够诊断,MRI对术前显示病变范围必不可少。
张磊黎昕朱文丰
关键词:结核髋关节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及相关临床与预后
2005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CT诊断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新生儿HIE,其中合并颅内出血28例。结果:HIE主要CT表现为脑实质密度减低,最常见为额、颞叶,其次为枕叶,以其分布范围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治疗及预后效果理想,中、重度伴颅内出血治疗及恢复时间长。结论:CT对新生儿HIE的诊断、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大意义。
张磊黎昕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预后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诊断的探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及/或病理证实的胃癌的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图像。结果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对胃癌的检出与手术或病理符合率100%,而平衡期扫描显著提高了胃癌T分期的准确度,TNM分期准确性为83.3%。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检出、定性、分期与预后的评估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张磊黎昕
关键词:术前分期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卵巢囊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卵巢囊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囊腺癌(瘤)的螺旋CT双期增强表现,对肿瘤进行定位、定性分析,重点观察肿瘤部位、内部密度、分隔、瘤壁、软组织成分以及腹水、腹膜、网膜种植及淋巴结转移的影像特点,从而达到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病灶多分布于附件区及子宫直肠窝区(77.3%);病灶多大>5cm(93.5%);病灶表现为囊肿型(Ⅰ型)、囊实型(Ⅱ型)、实质型(Ⅲ型),以囊实型多见(60%),囊实型又分为Ⅱa、Ⅱb、Ⅱc3个亚型;转移多表现为腹水及腹膜、网膜种植。结论卵巢囊腺癌(瘤)最常见的类型为Ⅰ、Ⅱ型。良性肿瘤以Ⅰ型常见,恶性肿瘤以Ⅱ型常见。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卵巢囊腺癌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蓝博文谭秀钟刘国荣曾庆勇曾裕镜张磊
关键词:卵巢肿瘤囊腺癌螺旋CT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计算机X线摄影表现与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的计算机X线摄影(CR)表现、分级与临床多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1月经临床证实HMD198例患儿的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根据其X线表现将其分为不同等级,比较X线等级与临床多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98例中首次胸片正常5例,X线征象有:①肺野透亮度减低;②网粒状、结节状影,融合呈"白肺";③支气管充气征;④心缘膈面模糊;⑤小泡状透亮影与气胸征、纵隔气肿征。按胸部X线表现最严重时分Ⅰ级91例,Ⅱ级52例,Ⅲ级37例,Ⅳ级18例。有并发症129例,其中≥2种并发症63例。死亡43例。出生体重、胎龄、宫内缺氧/出生窒息、≥2种并发症、死亡率各与X线分级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在现有分级中,可将首次检查为正常胸片归为0分级;胸部CR检查对HMD诊治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周玉祥程传虎肖俊强张磊饶红萍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真菌病的影像诊断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肺真菌病的X线及CT表现,探讨其影像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21例肺真菌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肺真菌病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肺炎性实变12例,坏死伴空洞12例及曲菌球6例,结节病灶及肿块12例,毛玻璃样阴影16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胸膜炎及胸腔积液8例。病理组织学及真菌培养结果为曲霉菌13例,白色念珠菌5例,隐球菌3例。结论肺真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是多发、多种形态的病变并存。出现曲菌球者可明确肺曲菌病的诊断,当出现弥漫混合病变(实变、结节病灶及肿块)、绕有"晕征"的结节时应考虑是否有真菌感染,并结合其临床可提高诊断率。
张磊黎昕
关键词:肺疾病真菌体层摄影术
3D-CTA和3D-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影像诊断的应用检出率评价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实施3D-CTA和3D-DSA检查,观察其临床效果,探究3D-CTA和3D-DSA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从来我院诊治的2016年1月-2017年10月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均进行3D-CTA和3D-DSA检查。结果在本研究中90例患者中,3D-CTA发现有9例阴性、71例颅内动脉瘤、3例烟雾病、5例动静脉畸形、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3D-DSA发现有3例阴性、74例颅内动脉瘤、4例烟雾病、6例动静脉畸形、3例硬脑膜动静脉瘘。3D-CTA结果阴性病例而进行DSA检查为阳性的病例为:3例基底动脉动脉瘤、1例小脑动静脉畸形、1例侧窦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3D-CTA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阳性率为90.00%低于3D-DSA阳性率(96.67%)(χ^2=11.632, P<0.05);在本研究中74例颅内动脉瘤进行3D-DSA检查动脉瘤有96个,具有65例单发动脉瘤的患者,9例多发动脉瘤患者;3D-CTA动脉瘤有87个,有9个漏诊,漏诊的动脉瘤都是夹层动脉瘤和微小动脉瘤。3D-CTA动脉瘤的检出率为100%高于3D-DSA(90.63%)(χ^2=13.245, P<0.05)。结论 3D-CTA和3D-DSA都可以准确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但是3D-DSA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阳性率较高,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的漏诊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邓凯军张磊陈镜聪邓明
关键词:3D-CTA3D-DSA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脊椎结核X线诊断
2005年
目的:研究脊椎结核X线表现,探讨脊椎结核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脊柱结核临床和X线表现。结果:脊椎结核好发于脊柱胸、腰段,常使2个以上椎体受累,主要X线表现为:1椎体破坏;2椎间隙变窄;3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脓肿;4脊柱生理弧度改变。结论:熟练掌握其X线特点及临床病理改变是诊断本病的关键。
张磊黎昕王新源
关键词:脊椎结核X线摄影术
颈椎病X线表现与其解剖应力的关系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分析颈椎病的X线表现,以探讨其与解剖及生物力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头、颈、肩不适患者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片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椎体边缘骨质增生90例,占90%;钩突增生60例,占60%;椎间隙变窄85例,占85%;椎间孔狭窄60例,占60%;生理弧度变直76例,占76%;项韧带钙化27例,占27%。结论依据颈椎正、侧、双斜位X线平片并结合临床能明确诊断颈椎病,而其解剖及生物力学的改变与颈椎病X线表现密切相关。
张磊黎昕
关键词:颈椎病X线摄影术解剖学生物力学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与骨囊肿的影像鉴别诊断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与骨囊肿在X线及CT上的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收集60例手术病理诊断明确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与骨囊肿,结合有关文献对其X线及CT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灶形态呈多样性,病灶内部改变不同,发生在骨干骺端时跨越骺板;而骨囊肿发生病理性骨折时骨碎片移位呈“碎片陷落征”。结论依其X线及CT表现并结合临床,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与骨囊肿大多可作出正确诊断。
黎昕张磊
关键词: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囊肿X线CT鉴别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