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清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多功能上肢假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与医学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多功能假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现代运动康复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假肢的仿生控制,尤其是如何采用使用者自身的信号,灵活有效地控制上肢假肢,一直是假肢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运用此方法选取合适的控制信号源尤为重要。目前有多种关于多功能假肢的仿生控制信号的研究,从肌电信号控制、脑电信号控制、语音信号控制以及周围神经信号控制4个方面论述多功能上肢假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 张良清苏沂峰杨万章李光林
- 关键词:肌电控制语音控制
- 截肢上肢运动神经功能的重建方法及重建神经与假肢接口方法
- 一种截肢上肢运动神经功能的重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上肢截肢者体内选择目标肌肉;从上肢截肢者的残端将需要重建的臂丛神经的神经主支种植在目标肌肉。上述一种截肢上肢运动神经功能的重建方法能产生较强的肌电信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
- 李光林杨琳吴凤霞张良清田岚
- 文献传递
- 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大鼠模型及低频电刺激的效果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利用大鼠模型开展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TMR)研究,使用低频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神经移植后的再生和减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程度的效果。方法:所有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失神经支配组、TMR模型组及电刺激组。制作TMR大鼠模型,将大鼠右侧正中神经移植到胸大肌上,术后2天开始进行低频电刺激。利用植入的肌内电极采集大鼠双侧胸大肌的肌电信号;采用骨骼肌收缩的力学分析方法检测胸大肌的最大单收缩力及最大强直收缩力;应用肌湿重维持率检测胸大肌失神经萎缩情况。结果:1第4周与第1周相比,TMR模型组右侧胸大肌的肌电信号轻微增加;电刺激组右侧胸大肌的肌电信号明显增强;失神经支配组几乎观察不到右侧胸大肌的肌电信号;正常对照组的肌电信号基本不变。2正常对照组的最大单收缩力及最大强直收缩力均明显大于TMR模型组和电刺激组(P<0.01),电刺激组则明显大于TMR模型组(P<0.05)。3TMR模型组和电刺激组的胸大肌湿重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失神经支配组(P<0.01),电刺激组则明显高于TMR模型组(P<0.05)。结论:使用低频电刺激TMR大鼠模型,对促进神经移植后的再生和减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有积极作用。
- 张良清周慧杨琳黄剑平杨万章李光林
-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周围神经再生肌萎缩
- 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大鼠模型及低频电刺激治疗效果研究
- 目的利用大鼠模型开展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MR)研究,并使用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低频电刺激对神经移植后的再生和减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程度的治疗效果。
方法...
- 张良清
-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周围神经再生肌萎缩
- 文献传递
- 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对大鼠幻肢痛的影响及神经分布研究(英文)被引量:1
- 2013年
- 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技术(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MR)通过对假肢的实时直觉控制提高截肢者的运动功能。然而对于TMR技术是否能减轻幻肢痛、移植神经在肌肉内如何分布等问题,目前知之甚少。本文旨在探讨TMR手术对大鼠幻肢痛的影响和术后目标肌肉内神经的再分布情况。我们利用坐骨神经横断组(SNT)作为大鼠的疼痛模型,将神经近端移植到目标肌肉中作为TMR模型,并通过大鼠行为学来评价疼痛程度。实验发现,对照组大鼠不出现自残行为,而SNT组和TMR组从手术后第二天开始出现自残行为并逐渐加重,但TMR组的自残情况明显轻于SNT组。利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可以在目标肌肉内观察到移植神经末端再生的细小分支。实验结果初步证明TMR技术对幻肢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并且术后的神经可以在目标肌肉内重新分支分布。
- 吴凤霞杨琳张良清周慧李光林
- 关键词:幻肢痛
- 非人灵长类动物上肢运动信号采集系统的构建与实验研究
- 2013年
- 本文构建了一种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上肢运动信号采集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肢行为训练单元和肌电信号采集单元。通过对上肢行为训练单元的设计、加工制作并与肌电信号采集单元相结合,构建可操作性较强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上肢运动信号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取食和饮水这两种日常行为动作来激励动物的上肢运动,为动物行为训练与运动信号采集提供了方便,并通过实验初步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与其他类似系统相比较,该系统在动物上肢肌电信号采集方面实用性更强,且适用于不同体积大小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 匡星杨琳张良清李光林
- 关键词:非人灵长类动物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