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功能不全大鼠心脏α_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变化被引量:4
- 1996年
- 本文通过主动脉和左肾动脉缩窄复制心功能不全大鼠模型,并采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蛋白质和基因转录水平上观察在心功能不全时大鼠心脏α1-肾上腺素受体三种亚型的改变。Scatchard分析结果显示,在心功能不全组与对照组,大鼠心脏组织125I-BE与α1-肾上腺素受体结合的亲和性(229±32与195±15pmol/L)和数量(102±12与96±17fmol/mg)均无显著差异。但WB4101对125I-BE的竞争性抑制实验显示在心功能不全组高亲和性位点所占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增高(51±7%与22±5%)。RT-PCR的结果显示,在心功能不全大鼠心脏α1A-AR的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但α1B-AR的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而α1D-AR的mRNA水平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综合上述结果可知,在心功能不全大鼠,心脏α1A-AR增加,α1B-AR下降,而α1D-AR则没有显著改变。
- 许开明张幼怡曲鹏张萍田斌韩启德
-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心脏Α肾上腺素受体受体亚型
- 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心脏和血淋巴细胞β-肾上腺素受体的改变
- 1996年
- 在主动脉与肾动脉缩窄造成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β-AR)数量增加,其中β_1-AR及其mRNA增加,而β_2-AR及其mRNA不变;左心房异丙基肾上腺素(ISO)浓度-收缩效应曲线右移;而心肌ISO浓度-cAMP蓄积曲线无显著改变;血淋巴细胞β-AR数量显著减少.结果提示心功能不全时心脏β_1-AR数量增多,但其介导的正性变力效应反而降低,在cAMP生成以后的信号转导过程或心肌收缩成分功能存在障碍,而血淋巴细胞β-AR的改变与心脏β-AR的功能改变平行.
- 张萍韩启德张幼怡许开明田斌吕志珍郭静萱陈明哲
-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心脏淋巴细胞Β肾上腺素受体
- 不同起搏方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摘要)
- 1998年
- 探讨不同起搏方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慢一快综合征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转归。
- 葛堪忆张媛张萍陈明哲
- 关键词:起搏方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远期预后病窦综合征房性心律失常
- 不同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远期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5
- 1998年
- 为了解不同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特别是慢-快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利用超声心动图、体表心电图及Holter检查,对211例病窦综合征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生理性起搏(AAI/DDD)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明显增加(AAI:53.5±6.1%vs47.2±7.8%,4.95±0.57L/minvs4.20±0.62L/min;DDD:52.5±6.8%vs44.3±0.1%,5.12±0.71L/minvs4.41±0.38L/min;P均<0.01),左房内径(LAD)无明显变化;DDD组E/A比值明显增加(0.98±0.09vs0.87±0.15,P<0.01),AAI组E/A比值呈增加趋势(P=0.057)。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15.9%vs50%,P<0.01)。非生理性起搏(VVI)组术后LVEF、CO明显下降(44.1±4.7%vs48.3±4.3%,3.77±0.42L/minvs4.17±0.85L/min,P均<0.01),LAD明显增大(39.26±2.37mmvs36.81±2.35mm,P<0.01),E/A比值呈?
- 葛堪忆张媛张萍陈明哲
-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心脏起搏远期效果起搏方式
-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被引量:14
- 1999年
- 目的:观察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transmyocardiallaserrevascularization,TMR) 后新生血管的变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在缺血心肌的表达。方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单纯缺血为对照组,实验组行激光打孔。手术后6 个不同时间点(3 天、1 周、2 周、4 周、6 周、8 周) 观察新生血管的变化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VEGF及bFGF的变化,并于显微镜下行计算机图像扫描计算光密度值。结果:实验组2 周时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多。实验组孔道区在术后3 天即有VEGF的表达,在4 周时开始上升,bFGF在4 周无明显表达,二者于6 周时达高峰(0.062±0 .004 vs0.198 ±0 .022 , P< 0 .001;0 .118 ±0 .017 vs 0.233 ±0.012 ,P< 0 .001),8 周开始下降。对照组仅于2 周、4 周有少量表达,于6 周后逐渐消失。结论:TMR 术可通过介导致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
- 郭静萱黄璇张萍葛霁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激光手术心肌血管重建术
- 冠心病发病中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被引量:4
- 2000年
- 毛节明张萍
- 关键词:冠心病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基因多态性
- 四腔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房间和室内传导延迟的一年随访被引量:1
- 2001年
- 研究四腔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伴房间和室内传导阻滞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患者男性、70岁 ,反复发作CHF 5年 ,心功能进行性恶化伴房间和室内传导阻滞、阵发心房颤动 (AF)、NYHA分级Ⅳ级。采用Medtronic公司生产普通心房 (45 2 3)、心室电极 (40 2 3)和两根冠状窦电极 (2 188)和法国Ela公司生产的BrioDR 2 12型双腔起搏器。两根冠状窦电极分别经冠状窦进入心后侧静脉和心中静脉开口处 ,起搏左室和左房 ;右房、右室电极置于常规位置。起搏方式 :DDTAV。结果 :术后随访一年 ,不用药亦无房性心律失常发生 ,胸闷、憋气症状明显改善。术后二个月 6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 (2 0 0→ 710m)。术后一年各项活动基本不受限。超声心动图 (UCG)提示 :左室各壁运动呈向心性同步收缩。左室舒张末径缩小 (75 .8→ 6 4.4mm) ,左室射血分数增加 (0 .2 9→ 0 .33)。二尖瓣返流量减少(5 .0 6→ 3 .6 2m/s) ,NYHA分级Ⅰ~Ⅱ级。结论 :四心腔起搏治疗严重CHF伴房间和室内传导阻滞患者是可行的、安全的 ,近期疗效显著。双房同步起搏有助于预防AF复发 。
- 葛堪忆王方正张澍张媛张萍冯新恒陈明哲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
- 两种激光致心肌血管重建的组织学效应被引量:4
- 1997年
- 目的;研究两种激光在心肌血管重建术(TMR)中的组织学效应。方法:实验犬随机分为2组:连续波CO2激光组(n=20)及调制Nd:YAG激光组(n=10),2组均经心外膜法行激光打孔,观察激光孔道的组织学改变。结果:CO2激光孔道周围出现明显的碳化带、凝固性坏死层及心肌变性层,经8周的修复,出现不同程度的微循环改建,尤以碳化程度轻的部位为著;而Nd:YAG激光孔道未见碳化物形成,凝固性坏死及心肌变性范围明显减小,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均较CO2激光减轻。结论:Nd:YAG激光孔道的热损伤程度轻,有利于心肌内微循环改建,以改善心肌供血,且具有术中并发症少等优点。
- 郭静萱赵蕊陈凤荣张明杰毛节明李建权张萍葛霁
- 关键词:心肌血管重建术激光病理学血管重建
-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00年
- 评价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所起的作用。 4例因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VT VF)住院患者 ,采用ICD和药物治疗 ,并随访 2 1~ 36个月。结果 :4例患者均有室性心律失常再发 ,复发率 10 0 %。在复发心律失常时全部经ICD治疗成功转复窦性心律 ,有效率 10 0 %。对 4例ICD患者随访发现 ,共有 34次持续性VT VF发作 ,相对集中在 8个不同时间段 ,而每个时段都与患者全身状态改变有关。 2例非心律失常源性死亡。结论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有较高的复发率 ,且多数于再次发作时危及生命。服用抗心律失常药能减少VT VF发作 ,但不能完全控制其发作 ,尤其当患者处于各种应激状下时易反复发作。ICD治疗效果肯定 ,对这类高危患者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
- 葛堪忆张媛张萍陈明哲
- 关键词:心脏转复除颤器室性心律失常恶性药物疗法
-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房纤颤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分析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房纤颤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探讨冠脉病变的不同程度对急性心肌梗塞时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房颤的患者(87例),与同期无房颤发生的心肌梗塞患者(600例)的冠状动脉造影、急诊PTCA和静脉溶栓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梗塞相关血管发生的部位差别无显著性。而三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房颤组(31.4%)显著高于非房颤组(18.8%);梗塞相关血管的再通率非房颤组(69.6%)显著高于房颤组,在房颤组中,早期组的冠脉再通率(73.6%)又显著高于后期组(16.6%)。结论冠脉血管的多支病变和灌注不良与急性心肌梗塞后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发生房颤者冠脉血管再通率高,提示AMI发病后早期房颤的发生可能与再灌注损伤有关。
- 张萍郭静萱毛节明郭丽君郭丽君单健张福春陈明哲
-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房纤颤冠状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