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萍

作品数:12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孝感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护理
  • 4篇新生儿
  • 2篇输液
  • 2篇静脉
  • 2篇静脉输液
  • 2篇护理质量
  • 2篇黄疸
  • 2篇干预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异位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电动机
  • 1篇新生儿呼吸
  • 1篇新生儿呼吸机
  • 1篇新生儿呼吸机...
  • 1篇新生儿黄疸
  • 1篇新生儿听力
  • 1篇宣教
  • 1篇鸦胆子

机构

  • 12篇孝感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张萍
  • 8篇冯敏容
  • 1篇曾金波
  • 1篇何源萍
  • 1篇周洁
  • 1篇曾旭东
  • 1篇严福波
  • 1篇张彩
  • 1篇汪武
  • 1篇杨国强

传媒

  • 4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护理专案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作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采用护理专案进行护理对降低其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新生儿计866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n=433)与采用护理专案进行护理的实验组(n=433),对比护理后新生儿各项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包括粘贴伤计18例,划伤/割伤/擦伤/压伤计16例,药物渗漏3例,总发生率为8.55%(37/433),对照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包括粘贴伤计61例,划伤/割伤/擦伤/压伤计55例,药物渗漏6例,感染性损伤6例,总发生率为29.56%(128/433),实验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采用护理专案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张萍邹珊
关键词:专案新生儿药物渗漏医源性皮肤损伤
早产儿PICC发生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与处理方法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与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PICC置管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导管异位将其分为异位组与未异位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早产儿临床资料,分析其PICC发生导管异位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不同胎龄、体质量、置管前有无机械通气、置管日龄、置管部位、置管静脉、操作者层级的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儿体质量、置管前有无机械通气、置管部位、置管静脉、操作者层级均是早产儿PICC发生导管异位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早产儿PICC发生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体质量、置管前有无机械通气、置管静脉、操作者层级、置管部位是其独立影响因素,应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张萍冯敏容
关键词:导管异位PICC早产儿影响因素
一种静脉输液集中配送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脉输液集中配送车,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配送箱、抽屉和锁定装置,所述车架上端与配送箱连接,配送箱的空腔内设有多个隔板,每个隔板上设有一抽屉,抽屉的末端设有限位轴,配送箱的侧壁上...
冯敏容张萍
文献传递
微波配合鸦胆子油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临床观察
曾旭东何源萍严福波曾金波周洁汪武杨国强张萍张彩
微波配合鸦胆子油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是课题组成员在临床工作中的一种尝试,实验证明鸦胆子油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干扰肽键的形成。目前鸦胆子油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
关键词:
关键词:鸦胆子油喉乳头状瘤微波
6S管理模式在PIVAS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6月本院PIVAS内部差错发生情况和工作质量、效率;在PIVAS成立6S管理小组,由专业人员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总结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对可能影响工作效率、质量并造成内部差错的环节进行系统分析,找出缘由并完善工作流程。于2017年1月正式在PIVAS实施6S管理,比较6S管理开展前(2016年7-12月)、开展后(2017年1-6月)的内部差错(贴错标签、标签打印错误、标签遗漏、药品排错、加药错误)、服务质量(科室满意度、投诉率)及工作效率。结果:实施6S管理后,贴错标签、标签打印错误、标签遗漏、药品排错、加药错误等内部差错发生频次均低于6S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科室满意率、工作效率均高于6S管理前,投诉率低于6S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S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科室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减少内部差错的发生和投诉率,更有利于临床静脉用药的安全性。
冯敏容张萍
关键词:PIVAS安全管理
综合护理干预及全面性健康宣教对病理性黄疸患儿护理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及全面性健康宣教对黄疸患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9月-2019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相关诊疗的70例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一般组与综合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总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综合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一般组(P<0.05);综合组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一般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一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及全面性健康宣教对黄疸患儿护理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可推广。
张萍
关键词:黄疸患儿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基因筛查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基因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本院出生的2 450例新生儿,均使用耳声发射初步筛查听力,使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或双耳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实施诊断性听力检查。同时对入组新生儿行耳聋基因筛查。结果 2 450例新生儿听力初筛时未通过比例为3.31%(81/2 450),其中单独右耳未通过者15例(18.52%),单独左耳未通过者19例(23.46%),双耳未通过者47例(58.02%)。经听力学评估显示,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24%(6/2 450);2 450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出耳聋基因123例(5.02%),其中GJB2基因共检出82例(3.35%),SLC26A4共检出21例(0.86%),GJB3基因检出16例(0.65%),12Sr RNA基因检出4例(0.16%);耳聋基因筛查异常比例高于听力筛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450例新生儿听力和耳聋基因筛查均通过者2 258例(92.16%)。结论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具有互补性,可提高听力异常检出率,指导临床早期给予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张萍
关键词:新生儿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发射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临床护理工作产生的影响,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1日—2017年10月1日本院未开展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之前收治的1 0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0月30日—2018年10月30日本院开展静脉用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之后收治的1 00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应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次的案例进行分析,对临床合理用药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展开探究。结果在本院过去两年时间里临床护理工作之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存有的1 053条不合理用药医嘱,之后进行医嘱审核更正1 012条,临床不合理用药更正率为96.11%。1053条不合理用药医嘱之中,溶媒选择不当共429条,药物用法用量不当共195条,配伍禁忌共183条,143条未注明过敏试验结果,52条给药频次不当,50条医嘱录入错误。其中药物用量用法不当、溶媒选择不当、药物存有配伍禁忌、未注明过敏试验结果、给药频次不当、医嘱录入错误成为了用药医嘱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本次实验之中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之中护理人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及时对不合理用药状况进行更正,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得以提升,值得推广。
冯敏容张萍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临床护理工作合理用药溶媒配伍禁忌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效果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给予机械通气的新生儿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的时间段为2016年1月15日—2017年1月15日,将其分为两组患儿,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将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VAP发生率:实验组为7.55%,常规组为32.0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实验组为(5.10±1.36)d,常规组为(7.75±1.52)d,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实验组为96.23%,常规组为81.1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便于优化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张萍冯敏容
关键词:新生儿集束化护理呼吸机相关肺炎护理质量机械通气
静脉治疗专业小组联合循环改进管理模式对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专业小组联合循环改进管理模式对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该院于2012年6月成立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对小组实施PDCA循环改进管理模式,小组成员均进行静脉输液理论和技能培训,并建立相关质量监督体系、静脉输液会诊制度,在执行静脉输液治疗中结合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静脉输液质量改进。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指标,包括药物错误、药物外渗、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炎、输液反应、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等发生率,以及静脉输液工具的选择,同时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指标,于每季度评估小组成员静脉输液技能操作,并统计投诉及纠纷发生率。结果2011年份药物错误、药物外渗、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炎、输液反应、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均显著高于2013年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1年份一次性钢针使用率显著高于2013年份,静脉留置针使用率、其他输液工具,均显著低于2013年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1年份小组成员理论及操作技术成绩均显著低于于2013年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1年份投诉、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高于2013年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治疗专业小组联合PDCA管理模式显著提高护理质量,科学使用静脉输液工具,并提高护士专业素养,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冯敏容张萍
关键词: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