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铃铛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腺瘤
  • 8篇垂体
  • 8篇垂体腺瘤
  • 7篇侵袭性
  • 6篇侵袭性垂体腺...
  • 3篇基因
  • 3篇基因表达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肿瘤
  • 2篇基因表达谱
  • 2篇基因芯片
  • 2篇MTA-1
  • 2篇表达谱
  • 2篇KISS-1
  • 1篇代谢
  • 1篇弹簧圈
  • 1篇弹簧圈栓塞
  • 1篇第三脑室
  • 1篇第三脑室底造...

机构

  • 8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三峡中心...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川北医学院附...

作者

  • 12篇张铃铛
  • 8篇吴留洋
  • 8篇杜安东
  • 8篇霍钢
  • 3篇肖文峰
  • 3篇冯清林
  • 3篇唐茂源
  • 3篇宋毅
  • 3篇刘明冬
  • 2篇杨刚
  • 1篇范仕兵
  • 1篇原周波
  • 1篇崔敏
  • 1篇张鹏
  • 1篇郑履平
  • 1篇祝瑞
  • 1篇杜江峰
  • 1篇冯梅
  • 1篇谭云

传媒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2
  • 6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长激素治疗鞍区肿瘤术后垂体功能减低的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在改善鞍区肿瘤术后生长激素缺乏患者的生活质量上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鞍区肿瘤切除术,术后合并垂体功能低下并来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或电话随访的13名患者,每天给予生长激素0.5单位(约0.17mg)替代治疗,使用QoL—GDHA量表在不同时间分别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行t检验。结果使用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后1、3、6个月患者的QoL—GDHA评分分别为3.91±2.29、3.38±2.43及3.23±2.28,较治疗前8.69±2.66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长激素替代治疗能明显改善鞍区肿瘤术后合并垂体功能减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吴留洋霍钢杜安东张铃铛冯青林唐茂源原周波
关键词:生长激素生活质量
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基因差异表达谱研究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基因差异表达谱。方法应用Illumina人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芯片检测6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以及6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并选择其中差异表达的两个基因进行逆转录一...
霍钢张铃铛肖文峰杜安东吴留洋
关键词:垂体腺瘤基因芯片
文献传递
国产弹簧圈栓塞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应用国产Jasper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医院行单纯动脉瘤栓塞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116例,其中37例联合使用国产弹簧圈和进口弹簧圈(国产组),79例使用进口弹簧圈栓塞(进口组)。两组患者在同一时间段由同一术者使用单纯栓塞的方法采用同种微导管进行治疗,术后采用栓塞体积比评估动脉瘤的栓塞致密度,并以患者出院时的住院费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两组治疗的经济性。结果国产组与进口组的入院Hunt-Hess评分、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出院GO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 0. 05);国产组费用/评分低于进口组(P <0. 05)。结论国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为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提供了一种更经济的方法。
宋毅刘明冬张铃铛谭云吴瑶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临床疗效
miRN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存在表达差异的miRNA,预测其靶基因。方法收集侵袭性、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样本各6例,利用miRNA芯片对其进行实验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其结果。结果部分miRN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异常,其中显著上调的为hsa-miR-27b,hsa-miR-103,hsa-miR-30d,hsa-miR-23a,hsa-miR-92b和hsa-miR-126*。显著下调的为hsa-miR-34b,hsa-miR-1258,hsa-miR-634,hsa-miR-99a,hsa-miR-885-5p,hsa-miR-1246,hsa-miR-499b,hsa-miR-22,hsa-miR-21和hsa-miR-138-1*。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部分miRNAs存在表达差异,这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关。
吴留洋霍钢杜安东肖文峰张铃铛
关键词:垂体腺瘤MIRNA荧光定量PCR侵袭性
垂体腺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预防和治疗
2011年
垂体腺瘤是发生于垂体前叶的良性内分泌肿瘤。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已可检测出以往不能发现的垂体微腺瘤。统计显示垂体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手术切除是治疗垂体腺瘤的有效手段。因垂体具有复杂而重要的内分泌功能且毗邻视交叉和下丘脑等重要结构,故手术切除肿瘤难度大,可能对垂体、视交叉及下丘脑等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
吴留洋霍钢杨刚杜安东张铃铛
关键词:垂体腺瘤钠代谢紊乱内分泌肿瘤术后手术切除垂体微腺瘤
KISS-1和MTA-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和转移相关基因MTA-1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2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标本KISS-...
杜安东霍钢张铃铛吴留洋冯清林唐茂源
关键词:垂体腺瘤KISS-1MTA-1侵袭性
文献传递
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基因差异表达谱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基因差异表达谱。方法应用Illumina人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芯片检测6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以及6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并选择其中差异表达的两个基因进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53条,包括63条上调表达基因和90条下调表达基因,其中部分差异表达基因是细胞粘附、癌基因、信号传导等的相关基因。对上调基因CDH12(N-cadherin 2)和下调基因KLF4(Kruppel-likefactor4)行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基因表达谱存在差异,其中差异表达基因SERPINE1(serpin peptidase inhibitor,clade E,member1)与KLF4可能通过作用于细胞生理过程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张铃铛霍钢肖文峰杜安东吴留洋车朋余
关键词:垂体腺瘤基因芯片基因表达
KISS-1和MTA-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
2011年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和转移相关基因MTA-1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2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标本KISS-1和MTA-1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RT-PCR法对KISS-1和MTA-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它们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59例垂体腺瘤患者中,侵袭性垂体腺瘤组KISS-1的蛋白阳性率和mRNA表达均低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x2=4.88,t=12.05,P<0.05),MTA-1的蛋白阳性率和mRNA表达均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x2=5.43,t=12.99,P<0.05)。结论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KISS-1表达下调、MTA-1表达上调,提示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杜安东霍钢张铃铛吴留洋冯清林唐茂源
关键词:垂体腺瘤KISS-1MTA-1侵袭性
215例垂体腺瘤手术治疗回顾分析
2012年
垂体腺瘤发病牢约2.7—2.8/10万,占颅内肿瘤10%~15%。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经术后病理明确、资料完整的215例行同顾分析,探讨其手术治疗策略。
崔敏霍钢杨刚郑履平祝瑞吴留洋张铃铛杜安东
关键词:垂体腺瘤侵袭性手术入路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继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继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SCV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SCVS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SAH患者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Fisher分级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发生SCVS的患者共3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CVS组与非SCVS组在年龄、高血压、吸烟、脑室内积血、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显示血管痉挛程度、尼莫地平使用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龄、高血压史、Fisher分级是发生SCVS的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0.567、1.982和2.713;而尼莫地平的使用是SCVS发生的保护因素,OR为0.799。结论 SAH后SCVS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低年龄、高血压史、Fisher分级是SCVS的独立危险因素,尼莫地平使用为保护因素。
张铃铛宋毅冯清林刘明冬范仕兵杜江峰张鹏冯梅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