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霁雪

作品数:13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城乡
  • 4篇城乡结合
  • 4篇城乡结合部
  • 3篇社会
  • 2篇社会学
  • 2篇实践逻辑
  • 2篇救助
  • 2篇口述
  • 2篇口述历史
  • 1篇单位人
  • 1篇单位制
  • 1篇都市
  • 1篇新马克思主义
  • 1篇学界
  • 1篇学系
  • 1篇游击
  • 1篇游击队
  • 1篇正规就业
  • 1篇政工
  • 1篇秩序

机构

  • 13篇吉林大学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作者

  • 13篇张霁雪
  • 5篇陶宇
  • 3篇田毅鹏

传媒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人口学刊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社会科学
  • 1篇理论界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职业圈

年份

  • 4篇2014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的空间实践与城市融入被引量:6
2014年
外来人口由原有的候鸟式流动转向蒲公英似的落地生根,城市融入不再是只关注产出的"异域嫁接",而是生命历程的总体性嵌入。在城乡结合部这一机会空间中,他们以"进城、容身、谋生、消费"等主体性的空间实践,实现了多帧日常生活图景合成似的阶段性成长。当然,现代性谋划的背后亦有他们所承受的自我身份再造的诸多阵痛,国家应当通过流动公共性构建和新集体认同重构等社会生根工程,实现对其发展平台的重塑,采用空间正义的社会性规划以实现他们个人现代性的培育与养成,使他们在微观世界的空间实践中实现深度的城市"着床"。
张霁雪
关键词:外来人口城乡结合部
社会学研究与民政工作结合的新探索——吉林大学社会学系与长春市民政局民政工作研究联合体的本土化实践
2011年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与长春市民政局的合作实践始于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与探索。2007年,长春市五个城区被纳入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为提升其建设水平和层次,长春市民政局与吉林大学社会学系策划共建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联合体,并由吉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田毅鹏教授为首席专家成立了"长春市城郊农村社区建设体制创新研究"课题组。
张霁雪
关键词:社会学系民政工作社会学研究
单位人的集体记忆与身份生产——基于H厂三代工人口述历史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单位人的集体记忆与身份生产揭示了单位制形成与变迁的心灵轨迹。创业时代,"单位共同体"的集体怀旧表达着第一代单位人强化历史的自我认同;"文革"时期,通过个体伤痕与社会境遇的勾连,第二代单位人以苦难的升华实现自我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单位共同体"迈向"原子化"的动向深深烙印于单位人的生活史之中,引发第三代单位人重置身份的集体焦虑。当下的社会建设应当反思单位制的传统价值,关注"尊重历史"的补偿性社会政策,激活"社区为依托"的中间力量,倡导"服务民生"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从而为单位人的现实命运进行制度化与结构化再造。
张霁雪陶宇
关键词:单位人集体记忆
近郊农民工惯习在都市求职场域中的运行机制——对长春市近郊农民工流动秩序的解读被引量:3
2007年
文章以求职场域、惯习为理论脉络深入分析了长春市近郊农民工在都市求职场域与近郊乡村之间的生存状态。笔者认为近郊农民工进城是一种在惯习制约下的选择,不仅有价值理性的执著、成本计算的工具理性权衡,更有家庭本位和传统情感的渗透、土地情结的牵引、熟人社会的示范。由于资本的不足,他们的求职生活充满了艰辛,而解决的方式应当在重视农民工近郊流动的优势上,不仅要有政府力量的理性治理,更重要的是对如何提升农民工多种资本的思考。
陶宇张霁雪
关键词:农民工
空间语境下关系与权力生产的实践逻辑——来自长春市“马路游击队”的生存状态调查
马路游击队的形成是一个包含时间性、空间性与社会性的动态结构化过程。在考察建国以来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这种长时段历史演进所造成的后果后,本文批判性地反思了都市空间对下层空间的吸引与排斥,在此追问“马路游击队”的实践逻辑。进一...
张霁雪
关键词:城乡关系权利保护
文献传递
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基于C市东村的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问卷中的数据分析与访谈资料中的行动再现,本文以静态之社会样态与动态之空间实践两个层次展现东村这一城乡结合部的社会变迁。探讨如何尽可能减少城乡结合部空间构型过程中的不平等与不公正,从而确保每一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底层...
张霁雪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社会变迁
空间生产、资本接续与权力介入的实践逻辑——对东北C市马路劳工生存状态的调查被引量:11
2010年
随着正规劳动力市场吸纳就业能力的日趋有限,曾一度被视为"现代的荒蛮"、"城市的污垢"并屡遭取缔和清退的马路劳动力市场却为个人资本处于弱势的庞大的就业大军提够了一个赖以生存的非正规就业空间。对于这一长期被忽视的劳动力市场,其劳工生存状态及内部运行现状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侧重主体实践的动态过程,在对C市马路劳动力市场调查中,作者看到的是马路劳工对城市边缘空间的生产与超越,在这里,为了求得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演绎着种种独特的生存策略。既有所谓的"江湖逻辑"成为劳工资本接续的路径依赖,又有"群体守望"和"游击战术"成为其在外在权力介入时展开博弈的手段,空间秩序深深地嵌入在不断再生产的互动关系中,马路劳工在非规范性中不断前行,演绎着艰难的生存史。
田毅鹏张霁雪陶宇
关键词:非正规就业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对我国地域政策的启示被引量:2
2014年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为解释城市动荡与重构社会秩序,以空间研究为核心,透视资本主义在空间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过程中的本质特征,批判城市空间扩张的唯物质主义、权力对空间权益的任意宰制以及优势空间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地域政策发展方向。这一学派的研究对我国城镇化也有如下启示:在地域开发中,应倡导以生活共同体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的社会性规划;在地域流动中,应主张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入口的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在地域协同中,要推进以缩小地域格差为目标的都市圈一体化的均衡发展;在地域共享中,应实施以消解集体消费危机为指向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反贫困政策。
张霁雪田毅鹏
近年来学界关于流浪乞讨问题研究述评被引量:11
2011年
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成为收容遣送办法转向救助管理办法的政策拐点,也开始引发学界对流浪乞讨问题研究的全面介入,形成了诸多共识与学术热点。在制度变迁方面,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标志着国家由维护稳定到提供服务、由强制救助到自愿受助、由生存救助到关爱救助的理念转型;在乞讨规制方面,禁讨区的设置与禁乞令的出台抹煞了个体乞讨权,容易造成行政权力的滥用以及重新从管理走向强制、从控制走向压制的危险;在救助途径上,原生乞丐与职业乞丐的刻板分型将问题的解决置于规训与宽容的制衡以及公权与私权的对抗中,按年龄、性别、病因进行的特殊群体分类救助则有益于救助管理社会化与专业化的提升。近年来学界对这些热点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也显露了一些有待加强的薄弱环节,田野调查尚显不足,建构救助体系的可操作性建议不多,未来的研究尚任重道远。
张霁雪田毅鹏
关键词:流浪乞讨救助管理
城乡结合部“撤村建居”型社区的文化转型与再生产被引量:10
2014年
"撤村建居"过程中,城市社区治理形式与城乡结合部社会机理契合中的水土不服,症候在于未能洞悉"亦乡亦城"社区独特的文化变迁内核。克服传统文化概念的笼统性与碎片化,以处理环境、群体、组织与自身关系的逻辑序列,将文化概念界定为以人为中心的时空、交往、制度与理念文化,在整体性与策略性的文化框架下,厘清城乡社区文化差异的谱系,面对当下城乡社区文化的机械杂糅,以"包容共生、平等关联"的文化融合实现新文化的再生产,从而促使"撤村建居"型社区由乡土褪色的家园迈向诗意栖居的新故乡。
张霁雪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文化转型文化再生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