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艳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苦荞
  • 2篇大学生
  • 2篇突变体
  • 2篇尼氏真绥螨
  • 2篇酶活性
  • 1篇大学生综合测...
  • 1篇贷款
  • 1篇性别
  • 1篇性状
  • 1篇学生综合测评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有机质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生物菌
  • 1篇生物菌剂
  • 1篇食物密度
  • 1篇突变体筛选
  • 1篇土壤

机构

  • 9篇贵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9篇彭艳
  • 4篇阮景军
  • 3篇程剑平
  • 1篇金道超
  • 1篇江燕
  • 1篇韦莉丽
  • 1篇陈继辉

传媒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农技服务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西部素质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校助学贷款学生还款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被引量:2
2013年
为推进高校助学贷款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针对高校助学贷款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违约和违背诚信的现象,从社会、家庭、个人等因素分析了诚信缺失的原因,并从高校应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方面提出了加强诚信还贷的几点对策。
彭艳
关键词:大学生贷款诚信
尼氏真绥螨性分配的研究
根据性分配理论解释雌雄异体的进化问题已经成为近代研究的热点领域,尼氏真绥螨[Euseiusnicholsi(EharaetLee)]是多种经济作物害螨的有效天敌,在害螨的综合防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系统研究了5种温度...
彭艳
关键词:尼氏真绥螨食物密度
文献传递
饲油茶花粉的尼氏真绥螨性分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以油茶花粉为食研究了尼氏真绥螨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卵的孵化率及孵化后的性比,以及在25℃、80%RH条件下开始1周的逐日产卵及子代性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温、湿度等外界条件的变化对其卵的孵化率和后代性比有明显的影响,温度或湿度越高,子代愈为偏雄分配。尼氏真绥螨第1天所产卵孵化的后裔有非常明显的偏雄分配,随后6 d则均是差异不显著的偏雌分配。
彭艳金道超韦莉丽陈继辉
关键词:尼氏真绥螨
川荞2号高芦丁突变体的筛选及F3’H基因的TILLING分析
苦荞作为一种药食同源作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就是其中一种。芦丁作为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性、抗糖尿病和保护心血管等功能。随着人们对苦荞的需求逐渐增多,目前具有优良品质的品种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TI...
彭艳
关键词:苦荞突变体反向遗传学
川荞2号表型变异突变体筛选及黄酮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2022年
以50 mmol/L甲磺酸乙酯(EMS,ethyl methanesulfonate)为诱变剂,构建川荞2号的突变体库,并观察了M2至M3群体表型的变化情况,测定M3群体中叶片和茎秆颜色突变植株的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并用qRT-PCR对叶片和茎秆颜色突变植株中的黄酮合成代谢酶基因(CHS、F3H、F3′H、FLS和UFGT)进行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在M2突变群体中发现茎秆、叶片和生育期的突变植株共177株,突变率为10.56%;在M3群体中的突变类型较丰富,包括叶片、生育期、茎秆和其他类型的突变植株共665株,占M3群体的45.86%;同时,也观察到M3籽粒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通过测量发现,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在两类突变植株中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均只有叶基部红色植株的含量高于正常植株,其余类型的突变植株含量均低于正常株,其中黄绿色斑纹叶的含量最低。此外,还发现CHS和F3H基因在红色茎秆植株中的表达量最高,FLS基因在黄色叶片植株中的表达量最高,而F3′H在叶边缘红色植株和叶基部红色植株中的表达量较高,其中在叶边缘红色植株中的含量最高;由此推测,M3群体中叶片和茎秆颜色的突变可能与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本研究筛选的突变体将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材料。
彭艳刘婷婷阮景军姚鑫唐勇高安静程剑平
关键词:苦荞突变体基因表达
H_(2)O_(2)浸种对苦荞幼苗根系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024年
过氧化氢(H_(2)O_(2))是一种参与生长调节的外源信号物质,有利于维持植物的细胞稳态,且H_(2)O_(2)浸种可以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在生理生化过程中具有浓度效应。为探究H_(2)O_(2)浸种对苦荞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和筛选H_(2)O_(2)浸种处理苦荞种子的适宜浓度,本试验以‘川荞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H_(2)O_(2)浓度(1, 5, 10, 20, 50和100 mmol/L)浸种对苦荞幼苗根系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_(2)O_(2)浓度为1~10 mmol/L内根系性状、根系活力、CAT、POD和SOD活性显著高于CK (P<0.05);除RAD外,其余根系性状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超过20 mmol/L H_(2)O_(2)浓度时逐渐降低,且达到显著水平;通过聚类分析,1~10 mmol/L H_(2)O_(2)浓度范围内绝大多数指标均达到峰值,且各指标分为了两类,一类为RAD、RA、CAT和POD,其余指标归为另一类;相关性分析显示,除RAD、RA、CAT和POD外所有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RL、RSA、RV、RF、RC、RFW和SOD可作为评价H_(2)O_(2)浸种对苦荞幼苗根系特征的一级指标,RAD和POD可作为二级指标。综上所述,浓度为1~5 mmol/L H_(2)O_(2)浸种有利于‘川荞2号’幼苗根系的生长、根系活力及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H_(2)O_(2)浸种苦荞种子的适宜浓度和评价指标,为H_(2)O_(2)浸种预处理提高苦荞种子提供理论依据。
姚鑫刘婷婷阮景军彭艳唐勇杨浩高安静程剑平
关键词:过氧化氢苦荞根系酶活性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苦荞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对干旱胁迫下苦荞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其在苦荞抗旱生理基础研究和应用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苦荞品种川荞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15%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设CK(蒸馏水)、PEG、PEG+50μmol/L MT、PEG+100μmol/L MT和PEG+200μmol/L MT共5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苦荞幼苗的地上部分鲜干重、地下部分鲜干重、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并利用熵权TOPSIS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外源MT处理干旱胁迫下苦荞幼苗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喷施不同浓度MT均可减轻干旱胁迫对苦荞幼苗生长的抑制,其中喷施100μmol/L MT处理的效果较佳,苦荞幼苗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和根冠比等较PEG处理分别增加18.6%、38.6%、18.1%、136.4%和96.7%,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35.0%、19.6%、48.3%和30.8%,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高27.1%和74.4%,丙二醛(MDA)含量降低45.9%,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11.07%和50.2%。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外源MT主要通过提高POD活性及可溶性糖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途径来减缓干旱胁迫对苦荞幼苗的伤害。【结论】100μmol/L MT能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苦荞幼苗生长的抑制和损伤作用,提高苦荞幼苗抗旱性。
高安静刘婷婷周美亮姚鑫彭艳唐勇程剑平阮景军
关键词:苦荞干旱胁迫褪黑素灰色关联度分析
大学生综合测评办法的优化路径探索
2016年
为了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地全面反映和评价大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结合5年来开展学生综合测评工作的实践和探索,对现行的综合测评办法提出细化标准、量化指标、材料客观化、评定内容动态化等优化路径。
彭艳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测评
有机质和微生物菌剂对苦荞连作农艺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添加有机质和施用微生物菌剂对连作苦荞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以‘川荞2号’和连种三季苦荞的土壤为试验材料,设置添加有机质(T1)、施用微生物菌剂(T2)和对照(CK)3个处理,分别测定3种处理下苦荞的农艺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两种处理均能促进连作苦荞的生长,其中添加有机质处理的效果更好;测定的4种土壤酶活性中,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均呈增加趋势,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两种处理下的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且添加有机质的增加和降低程度更高;而对脲酶活性的影响,只有施用微生物菌剂的处理存在显著差异,虽然添加有机质处理下的脲酶活性也高于对照,但未存在显著差异。就苦荞暂时的整体长势而言,添加有机质的效果比施用微生物菌剂更好,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土壤酶活性,除碱性磷酸酶活性外,其他3种酶在两种处理下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两种处理对连作苦荞均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减缓苦荞连作障碍提供了科学依据。
彭艳江燕刘代铃阮景军
关键词:苦荞连作农艺性状土壤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