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飞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雍正
  • 1篇雍正时期
  • 1篇政教合一
  • 1篇中共
  • 1篇入藏
  • 1篇省志
  • 1篇土司
  • 1篇土司研究
  • 1篇清代
  • 1篇历史沿革
  • 1篇历史影响
  • 1篇民族
  • 1篇民族关系
  • 1篇纪律
  • 1篇纪律建设
  • 1篇嘉庆
  • 1篇官修
  • 1篇佛教
  • 1篇藏传
  • 1篇藏传佛教

机构

  • 4篇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成飞
  • 1篇蒋若凡

传媒

  • 1篇党史博采(下...
  • 1篇巴蜀史志
  • 1篇中国藏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清代四川省志中的西藏书写
2023年
四川因与西藏接壤,在历代中央政府治藏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样,其相较于内地,了解西藏、认识西藏也更早、更全面。清代四川3部省志,康熙《四川总志》设“西番”目,雍正《四川通志》设“西域志”一卷,嘉庆《四川通志》设“西域志”六卷,专目专卷记载川西高原地区和相邻的西藏地区,逐渐形成了清代四川省志书写西藏和行省修藩志的特色。此与川相邻的地缘格局,清朝不断调整完善的治藏政策,四川省在边疆经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清代从上至下对修志的重视密不可分。清代四川3部省志书写西藏及川西高原地区,经历从西番之地、四川之西域到国家一统下的西藏书写视角的发展,展现出有清以降内地人们从对“氐羌地外”之“吐蕃区域”模糊认识,到以宁静山为行政区划的初步认识,再到大一统疆域观下西藏的成熟认识,反映了清代大一统疆域观中内地时人对西藏认识变化的过程。清代四川3部省志书写西藏的资料,也从延续明代的地方性文献,逐渐发展为基于中央政府贮存的史志修纂,超越了狭隘的地域局限,展现出四川省官署从“经世致用”的地方志修纂思路转变为对标中央政府权威史志编纂思路上,对之后西藏地方志修纂产生了影响,昭示了“一统无外之盛”的大一统政治文化,是清代官方西藏观念的重要体现。
成飞
木里土司研究
本文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学科的特殊要求,运用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系统收集整理文献史料,并广泛吸取和参考学术界前辈们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木里土司的兴衰历程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旨...
成飞
关键词:民族关系藏传佛教政教合一
文献传递
1949—1966年中共四川省纪委(监委)历史沿革述略
2019年
中共四川省纪委(监委)是建国后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次设置的纪律检查专门机构。自1952年四川省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先后经历了中共四川省纪委(1952年10月至1955年6月)、中共四川省监委(1955年6月至1959年2月)、中共四川省委监委(1959年2月至1973年4月)三个时期,本文就其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主要工作、开展廉政建设意义四个方面,试述建国初期由各行署区分设到合并办公,初步成立到开展纪律检查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索,以便对建国初期四川省纪委(监委)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也是对建国后地方纪检监察事业的历史研究的有益补充。
成飞蒋若凡
关键词:纪律建设历史影响
清嘉庆《四川通志·西域志》对入藏沿途的书写
2022年
清雍正《四川通志·西域志》自东向西依次记载打箭炉(今康定市)至西藏拉萨沿途情况,是清代四川官修方志中第一次记载川藏道沿途详情。时隔80余年,清嘉庆《四川通志·西域志》在延续清雍正《四川通志·西域志》体例基础上,记载雍正时期川藏以宁静山划界后江卡以西的西藏14个地区,此为清代四川官修的第一部名实相符的西藏地方志,形成了清代四川省编纂西藏方志的特色模式。
成飞
关键词:雍正时期打箭炉官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