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衍朋
- 作品数:154 被引量:52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一种蜜炙甘草的炮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甘草的炮制品的炮制方法,可有效解决甘草饮片制备成蜜炙甘草饮片时,主观控制炒制时间,质量不稳定的缺点。具体实施方案是:取生甘草饮片,置于加水的炼蜜中,拌匀,闷润至炼蜜被甘草充分吸尽后,置炒制容器中炒炙一...
- 孙立立周倩孙付军杨书斌李贵海石典花戴衍朋
- 文献传递
- 山茱萸多糖炮制前后的化学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对比炮制前后山茱萸多糖分子量和组成的变化,探讨炮制对其结构和组成的影响,阐述山茱萸多糖炮制增效的机理。方法:经脱脂、沸水提取,乙醇沉淀、Savage法脱蛋白得到粗多糖,再经DEAE-52阴离子交换树脂和SephadexG-20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纯化的山茱萸精多糖(SZYS和SZYP),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其结构,凝胶色谱测定其相对分子量,HPLC测定其单糖组成。结果:分离得到了山茱萸多糖SZYS,其分子量为3.59×104,单糖组成为Glu∶Ara∶Rha=1∶1.51∶1.17;山茱萸多糖SZYP,分子量为1.16×104,单糖组成为Glu∶Ara∶Rha=1∶8.05∶1.78。结论:炮制前后山茱萸多糖分子量和单糖组成均发生变化,为山茱萸炮制增效的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 戴衍朋丁霞傅紫琴蔡宝昌
- 关键词:山茱萸多糖化学结构
- 一种基于电子眼色度辨识技术计算小蓟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眼色度辨识技术计算小蓟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及应用,属于中药分析技术领域。利用电子眼的色度辨识技术对小蓟炭外观颜色进行测试,记录色度值E*值、L*值和b*值,分析色度值和内在表征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计...
- 石典花卢琪赵新芝林丽徐中利张军戴衍朋
- 对中药炮制研究的一点思考
- 中药饮片是根据中医临床辩证施治需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材炮制成供中医临床应用的药品,也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天然药物最突出的特点,而饮片质量的优劣则是中医药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中药饮片和中药炮制进行科学研究,阐...
- 孙立立戴衍朋周倩石典花
- 文献传递
- 艾叶及艾叶炭可溶性钙离子含量比较
- 比较分析不同炮制程度的艾叶中钙离子的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422.7 nm的钙空心阴极灯,10mA的灯电流,0.4nm的光谱宽度,0.6nm的燃气高度,300 v的负高压,1700 mL/min的燃气流量下,对不...
- 戴衍朋孙立立于晓赵春慧
- 关键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钙离子
- 基于电子仿生感官技术的山楂不同炮制品颜色、味道变化研究
- 2024年
- 目的 基于电子仿生感官技术探索山楂Crataegi Fructus生品、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炮制过程变化规律,表征炮制过程中的颜色、味道变化与内在有机酸之间的关系,为山楂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电子眼技术,通过明度值(L^(*))、黄蓝值(b^(*))、红绿值(a^(*))和总色度值(Eab^(*))对山楂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颜色进行客观表征。利用电子舌技术,采集山楂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味觉值,绘制雷达图,通过建立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 mponent analysis,PCA)模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 sis,PL S-DA)模型、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模型来区分山楂生品及其炮制品,并与山楂炮制过程中总有机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电子眼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整体颜色变暗加深、红色度值先升高后降低,黄色度值降低,Eab^(*)、L^(*)与b^(*)数值明显下降。电子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酸味先增加后减小;鲜味先减小后增加;涩味、涩味回味减弱;山楂炭苦味、鲜味明显增加。滴定分析结果显示,有机酸的含量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炒山楂有机酸含量最高。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电子舌酸味、涩味、涩味回味、丰富性与电子眼L^(*)、a^(*)、b^(*)、Eab^(*)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苦味、鲜味、咸味与L^(*)、a^(*)、b^(*)、Eab^(*)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苦味回味与a^(*)呈显著负相关(P<0.01)。电子眼色度值颜色特征PCA降维后第1主成分(FAC1)与总有机酸含量呈显著相关性(P<0.01),电子舌味觉响应值PCA降维后FAC1、第2主成分(FAC2)均与总有机酸含量呈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基于电子仿生感官技术,将外观、味道特征客观化,可对山楂生品及不同炮制品进行鉴别,并将客观数据作
- 曲珍妮吕畅毕钰冯金鹰朱娟娟周巧卢琪石典花戴衍朋
- 关键词:山楂炮制品电子眼电子舌
- 一种山楂药材和饮片的薄层鉴别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楂药材和饮片的薄层鉴别方法:首先采用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对样品提取液中牡荆素鼠李糖苷和金丝桃苷进行分离,得到供试品溶液;以牡荆素鼠李糖苷和金丝桃苷配制对照品溶液;在同一聚酰胺薄膜上样,以丙酮‑醋酸‑水为...
- 戴衍朋石典花孙立立周倩
- 地榆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
- 地榆中主要含有鞣质(17%),还含有三萜及其皂苷(2.4%~4.0%)和黄酮两大类成分,这两类成分随炮制的温度和时间不同(即炮制品的火候小足或过重)有何变化,是否影响地榆炭的止血作用,由于目前尚无此方面研究的相关文献报道...
- 戴衍朋袁振海石典花孙立立
- 文献传递
-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生、炙甘草饮片挥发性有机物指纹图谱分析被引量:30
- 2020年
- 甘草为临床最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素有"十方九草"之称。临床以生甘草和炙甘草2种炮制规格入药。生品以清热解毒、润肺祛痰为主,蜜炙后则为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由于中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发挥作用,因此目前甘草饮片质量评价所采用的指标成分往往很难反映其真实的质量,此外,包括2015年版《中国药典》在内蜜炙甘草质量标准研究中,炙甘草多是"同甘草药材",缺乏可表征其炮制特征的质量评价标准。饮片的质量优劣直接关乎其临床疗效,因此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甘草具有豆腥气,该特征是临床鉴别甘草质量优劣的主要特征之一。该研究利用甘草的气味特征,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HS-GC-IMS)技术建立了一种可快速对甘草做出鉴别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共鉴别挥发性成分76种。通过动态主成分分析,统计得到生甘草特征挥发性物质7种,炙甘草特征挥发性物质13个,可分别作为生、炙甘草饮片质量评价指标性成分,研究较好的实现了现代检测手段与传统质量评价方法结合与统一,可更真实的对饮片质量做出评价。
- 周倩戴衍朋戴衍朋郭威王平
- 关键词:甘草炙甘草挥发性成分
- 艾叶制炭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TFPI、vWF、NO和活化血小板JNK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研究艾叶制炭前后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内皮细胞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NO含量的影响,以及对大鼠血小板氨基末端激酶-1(JNK1)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艾叶炭止血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EAC)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不同极性(石油醚、二氯甲烷、醋酸乙酯、正丁醇、水、水提物、鞣质、总黄酮)部位的艾叶生、炭品,终质量浓度为200、100、50μg/m L,培养48 h后,取细胞培养液试剂盒法测定TFPI、v WF、NO含量;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艾叶制炭前后各部位对大鼠血小板JNK1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及相应生品组比较,艾叶炭品二氯甲烷和鞣质部位TFPI、NO含量显著降低,v WF含量显著升高(P<0.01);大鼠血小板JNK1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艾叶鞣质部位TFPI、NO含量显著降低,v WF含量显著升高(P<0.01);大鼠血小板JNK1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二氯甲烷和鞣质部位是艾叶炭的主要止血作用部位,其止血机制为降低TFPI、NO含量、增加v WF的含量;明显提高血小板JNK1的磷酸化水平。
- 葛秀允戴衍朋孙立立
- 关键词:VWFTFPINOJN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