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振兵
- 作品数:44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襄樊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播期和栽培密度对水稻新品种广两优35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研究了播期和栽培密度对两系杂交稻广两优35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两优35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适宜播期为4月中旬,中上等肥力水平下的适宜栽培密度为28.
- 范兵余华强田永宏陈波房振兵曹国长王龙
- 关键词:水稻栽培密度播期
- 鄂北稻区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方法初探
- 2010年
- 通过对几年来选育实践中经验教训的归纳总结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地资源状况,对水稻两用不育系在鄂北中稻产区的选育方法、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利用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鄂北中稻产区当地的资源条件,选育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低的实用型不育系的观点;并充分利用鄂北9月份光温敏核不育系可育期最佳时段和10月份的保温栽培,1年完成筛选1次、加代两次的新方法,大大缩短了不育系的育成年限。
- 曹国长余华强丁洪大田永宏陈波房振兵赵开斌范兵
- 关键词: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选育方法
- 优质高产杂交中稻两优3313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 2018年
-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两优3313是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具有生育期适宜、抗倒性强、丰产稳产、制种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的新组合。介绍了两优3313试验示范种植过程中表现的特征特性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范兵田永宏陈波房振兵赵沙沙潘高峰
- 关键词:两系杂交中稻高产栽培技术
- 水稻花药培养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水稻花药培养是水稻育种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从材料基因型、取材时期与低温预处理、培养基种类、激素配比、碳源、其他添加剂、培养条件等方面总结了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阶段花药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 赵沙沙田永宏陈波房振兵潘高峰
- 关键词:水稻花药培养
- 一种水稻脱粒机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稻脱粒机,包括工作台面,工作台面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脱粒箱,脱粒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滚筒,脱粒箱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板,脱粒箱顶部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透明翻盖,透明翻盖靠近密封板的一侧开设有进料窗口,工...
- 潘高峰陈波房振兵赵沙沙 潘秀才 孙强田永宏
- 一种水稻田间杂交育种用椅子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稻田间杂交育种用椅子,包括坐板、第一调节结构、第二调节结构以及储物结构,坐板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支撑脚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穿刺针,坐板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固定套筒的内部插接有伸缩杆,...
- 孙强陈波房振兵赵沙沙 潘高峰 潘秀才田永宏
-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广两优35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广两优35是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用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与自育恢复系R35组配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稻米品质优、产量高、抗倒性强、耐高温能力强、生育期适宜等特点。2011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 田永宏余华强曹国长陈波房振兵赵开斌范兵陆天泰
- 关键词:两系杂交中稻高产选育
- 气象要素对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波动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以1990~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及武汉、荆州、襄樊气象站的资料为依据,分析各种气象要素对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种气象要素对水稻产量波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力依次为7~9月份累计蒸发量、8~9月份的日平均相对湿度和7~9月份累计日照时数;②7~9月份累计蒸发量与水稻产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799 7,达极显著水平;③7~9月份的累计蒸发量x5对产量y有最大的直接正效应(x5→x5→y=1.358 6)。
- 曹国长余华强吴和明高剑华田永宏房振兵陈波李洪成
- 关键词:气象要素中籼稻蒸发量
- 籼稻花药培养技术体系优化及高培养力基因型的筛选
- 2023年
- 本研究选用改良M 8、N 6基本培养基和麦芽糖、蔗糖设置4种不同处理水平的诱导培养基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对于大部分籼稻材料,诱导愈伤培养基添加N 6培养基和麦芽糖较为理想。以7个籼稻品种(系)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筛选出高花药培养力基因型农香24、襄中稻3号、禾香1号和襄中稻1号,可作为单倍体育种、构建DH群体以及遗传转化的基础材料。
- 赵沙沙陈波房振兵潘高峰潘秀才赵红田永宏
- 关键词:籼稻花药培养基本培养基碳源基因型
- 基于穗重对长江中下游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采用2017年湖北省中稻区试汇总报告中74个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稻米品质等数据。首先以穗重进行聚类分析,并参考前人的分类标准,确定出穗重的穗型划分标准。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探究穗重与产量的关系,最后进行穗型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4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穗部性状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穗粒数、穗重、有效穗、结实率、穗长;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以及参考前人的划分标准,74个品种按照穗重分为3类,穗重大于4.25 g的为重穗型,穗重小于3.60 g的为轻穗型,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穗型;重穗型的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重与轻穗型和中穗型差异显著;产量随着穗重的增大而增大,呈极显著线性相关(F=11.28);重穗型的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垩白度)、蒸煮品质(胶稠度、碱消值)优于轻穗型和中穗型。因此,为了保证选育的新品种高产且优质,需尽可能的提高穗重。
- 房振兵潘高峰汪本福陈波范兵赵沙沙田永宏
- 关键词:SATIVA穗重穗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