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广锠
- 作品数:55 被引量:13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从吠陀到奥义书被引量:2
- 1989年
- 一、吠陀本集吠陀,是梵文Veda的音译,意译为“明”,即知识。它是印度上古文献的总集,是婆罗门教与印度教的根本经典。千百年来,它对印度人民的精神生活及社会习俗发挥着持久而强大的影响。吠陀一词有广、狭两种意义。广义的吠陀指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及天启经,法经,家庭经等一批经书,还包括一批附属文献。狭义的吠陀仅指吠陀本集。婆罗门宣称,吠陀文献的主要部分,即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及天启经,都不是凡人创作的,而是圣人们凭藉“天启”而诵出的,是天神意志的表述。因而,它们具有不容怀疑的权威。这一观点,称作“吠陀天启”。
- 方广锠
- 关键词:奥义书婆罗门教雅利安人印度哲学唯心主义哲学印度文化
- 辽藏版本及《辽小字藏》存本被引量:4
- 2015年
- 辽代刊刻多部汉文大藏经,因此,"辽藏"一词应视为辽代所刊刻汉文大藏经的统称。目前研究者已经掌握的辽藏有《辽大字藏》与《辽小字藏》。本文着重探讨了《辽小字藏》的存本,认为丰润天宫寺塔所出《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可视为《辽小字藏》印本。并据此总结了《辽小字藏》的装帧、版式等特征,可供将来鉴别《辽小字藏》参考。
- 方广锠
- 写本藏经的分期与特点被引量:4
- 2007年
-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有不同说法。汉文写本大藏经的分期,前此分为四个阶段,今为六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基本情况,目前国内外写本大藏经研究提出一些新问题及疑难点,“写本的唯一性与流变性”、“传本与传本系统”及“以目录鉴别写本藏经”等观点是可以认同的。
- 方广锠
- 关键词:佛教传本
- 关于《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的若干资料被引量:6
- 2007年
- 本文是作者载于本刊1988年第二期的《敦煌写经〈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简析》的续篇。随着世界各国敦煌遗书的刊布,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发展,作者近年来发现了一些新资料。本文汇总并介绍了有关资料。
- 方广锠
- 关键词:佛经修行孝顺敦煌写经敦煌遗书新资料
- 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
- 2013年
- 主持人语:"文化"的定义,据说至少有200多种。我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空间中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 方广锠
- 关键词:文化比较文明对话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主持人
- 《般若心经》——佛教发展中的文化汇流之又一例证被引量:4
- 2013年
- 有学者指出,大藏经中署名为鸠摩罗什译的《大明咒经》是依据鸠摩罗什所译经典及其他资料抄集的抄经,而所谓玄奘翻译的《般若心经》是中国人编撰的伪经。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可知,玄奘在赴印度前得到的《般若心经》,可能就是署名为鸠摩罗什译的《大明咒经》的早期形态。玄奘将该经带到印度,翻为梵文,即其后流传的《梵语心经》的最初流传本。玄奘回国后又把《梵语心经》译为汉文,即现在大家习知的《般若心经》。现存《梵语心经》写本中,尚有经不空润色者。此外,印度僧人又在玄奘本《梵语心经》的基础上编辑成的三分具足的《般若心经》,该经回流中国,先后为法月(先后两译)、般若共利言、法成、施护等人译为汉文。《般若心经》是"佛教发展中的文化汇流"的又一例证。
- 方广锠
- 关键词:疑伪经
- 敦煌已入藏佛教文献简目被引量:6
- 2006年
- 敦煌遗书中已被传统大藏经所收的佛教文献具有较大的校勘价值与研究价值,但至今缺乏系统的发掘与整理。本文以《开元释教录·入藏录》(收经1076部5048卷)为入藏标准,在调查、整理、著录北京图书馆、英国图书馆、法国图书馆及部分散藏敦煌遗书(共计36000余号)的基础上,清理出已入藏佛教文献391部,编纂成简表。
- 方广锠
- 关键词:敦煌遗书
- 隋唐汉传佛教的宗派问题
- 2017年
- 目前学术界与佛教界的多数人认为,隋唐时期汉传佛教的主要特征是出现“宗派佛教”,共有“八宗”。这些宗派取代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学派”,成为隋唐佛教的主流。在佛教研究与佛教教学中,甚至有一种笔者称之为“一谈到隋唐佛教,言必称‘八宗’的倾向”。
- 方广锠
- 关键词:隋唐佛教佛教界宗派南北朝时期汉传佛教隋唐时期
- 再谈佛教发展中的文化汇流被引量:10
- 2011年
- "佛教发展中的文化汇流",指佛教的产生固然得益于印度文化的孕育,而佛教的发展则得益于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乃至亚洲其他地区文化的汇流。本文从佛典翻译入手,先后探讨了两种文化交流中的格义现象、佛典翻译中的文化反浸现象、佛典编译中的文化加工现象,从而加深了对文化汇流背景的研究。文章进而提出新的论据,论证了文化汇流的存在,亦即中国文化传入印度,影响印度佛教的事实。
- 方广锠
- 关键词:格义疑伪经
- “功成必不在我”——方广锠教授访谈录
- 2019年
- 方广锠,祖籍江苏邗江,1948年生于上海,1962年随家迁往新疆。1978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亚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84年就读于同院世界宗教系(在职),获哲学博士学位。1972年起,先后任职于新疆塔城师范学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国家图书馆善本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主要从事佛教文献、敦煌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著有《佛教志》《中国写本大藏经研究》《敦煌学佛教学论丛》《敦煌遗书散论》《疑伪经研究与文化汇流》等,主编《藏外佛教文献》《中华大典·哲学典·佛道诸教分典》等,编纂大型敦煌遗书图录约二百册。本刊特委托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师司聃博士采访方广锠教授,现整理出这篇访谈录,以飨读者。
- 司聃方广锠
- 关键词:访谈录佛教研究文艺研究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