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锡良

作品数:26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8篇哲学宗教
  • 7篇经济管理
  • 5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8篇农业
  • 15篇伦理
  • 15篇伦理学
  • 5篇生态
  • 4篇论农业
  • 3篇社会
  • 3篇农耕
  • 3篇农耕文明
  • 3篇自然观
  • 3篇城乡
  • 3篇城乡二元
  • 3篇城乡二元结构
  • 2篇中国城乡
  • 2篇中国城乡二元...
  • 2篇中国农业
  • 2篇社会权力
  • 2篇生态农业
  • 2篇史学
  • 2篇农本
  • 2篇农本思想

机构

  • 24篇兰州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26篇方锡良
  • 11篇任继周
  • 3篇董世魁
  • 1篇侯扶江
  • 1篇姜萍
  • 1篇胥刚
  • 1篇张静
  • 1篇林慧龙

传媒

  • 5篇中国农史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草业科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科学.经济....
  • 1篇理论视野
  • 1篇和田师范专科...
  • 1篇学术评论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0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然的逻辑道说及其批判——黑格尔自然观述评
2011年
对于黑格尔的自然观,可从"自然是自我异化的精神"、"自然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以及"知性形而上学批判"这三个方面来把握,"客观观念论"为其基本路向,"逻辑概念的自我确证"为其基调。而谢林、歌德和马克思对黑格尔自然观的批判,有助于人们理解黑格尔自然观的内在局限,并揭示出在自然观问题上实现"生生不息的自然、感性的现实生活与积极自由的精神"三者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当代意义。
方锡良
关键词:观念化逻辑概念黑格尔
养殖业的农业伦理学之度被引量:8
2018年
作为大农业的组成部分,以牧养(包括草原放牧和农区饲养)文化为主导的畜牧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尽显了"帅天地之度以定取予"的农业伦理学特质,从"时宜性"、"地宜性"和"尽地力"3个维度反映了农业伦理学之度。但是,在当前草原牧区超载过牧、农区养殖带来的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的现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畜牧业的伦理学思想,促进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关系畜牧业伦理学容量扩增的重要命题。本文在全面梳理中国传统畜牧业伦理观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畜牧业是促进畜牧业可持续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伦理学容量扩增的有效途径。
董世魁任继周方锡良杨明岳张静祁百元
关键词:生态养殖业
种植业的农业伦理学之度
作为大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种植业具有农业伦理学之度的“时宜性”“地宜性”和“尽地力”特征,对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古至今,构成中国农耕文化具体表现的“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伦理观已广播人心,使中国...
董世魁任继周方锡良杨明岳张静祁百元
关键词:种植业伦理学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自然观研究
从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角度(形而上学批判和资本批判)来分析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当代意义,乃是本文之主旨。 通过对经典文本与思想史的交互分析,论文较为系统深入地梳理了西方自然观的历史流变和本质特征,对迄于近代的西方自然观...
方锡良
关键词:自然观现代性批判形而上学共谋社会权力
文献传递
伦理学容量与农业文明发展的史学启示被引量:3
2017年
伦理学容量意指社会伦理观对各类社会组分的系统性包容,藉以保持社会稳定。社会在系统耦合中发生系统进化,释放生产潜力,推动社会进步。系统耦合与系统相悖并发。前者释放生产潜力,为社会进步的正值,后者反之,为系统进步的负值。中国农业社会为城乡二元结构,其系统耦合所生产正值,即社会效益,绝大部分为社会强势的城市占有,是为社会发展的受益方;而系统相悖发生的负值,则由社会弱势方农村全部承担,所获社会发展效益甚少,或根本不得效益,是为社会发展的少受益方,或受害方。因而城市与乡村形成利益对立的双方。以往对社会进化弱势群体关注不足,或阻碍社会发展,或发展为社会乱源。在皇权社会的农耕文明,勉强保持了伦理学容量的脆弱稳定。但在后工业化的今天,社会系统多元化迅速发展,多重系统耦合与系统相悖并存,其社会矛盾远非原来的农耕文明伦理容量所能包容。中国农民从西周以来所背负的不公正待遇,引发系列社会问题,严重阻碍社会发展。当前全球一体化的大潮下,社会发展势不可挡,实现农业现代化势所必然,与之相适应的伦理学容量势必巨大扩容,新的农业伦理学已经曙光初现。
任继周方锡良林慧龙
关键词:农耕文明
论农业界面的伦理学涵义
“界面”既是促进农业系统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不容忽视的伦理学基本要素,农业伦理学应对“界面”有清晰而明确的认识与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界面具有特异性、系统性、确限性与开放性并存等几大伦理特征;由于...
任继周方锡良侯扶江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伦理学
论《农业圣典》中的生态智慧与伦理意蕴
2019年
《农业圣典》作为有机农业的奠基作品,既包含丰富的生态智慧,又具有深厚的"农业伦理学"意蕴。作为有机农业的首要法则,自然法则崇尚混合农作,动植物互利共生,充分发挥自然共生协作机制,促进物质的自然循环和资源的合理利用,高效而简洁。任何持久的农业系统,其首要条件是维持土壤肥力和健康,肥沃健康的土壤是一个"活的有机生命体",其中富含腐殖质、真菌与菌根,将为动植物的丰产优质和农业的健康繁荣提供坚实的基础。进而健康的秘密就在于,肥沃健康的土壤,为农业、食物和国民健康奠定基础。作为永续农业的核心主题,土壤的肥力与健康,既是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共生、均衡繁荣的基础,又充分体现农业伦理学"重时宜、明地利、合宜有度、道法自然"的多维结构,是我们需要细加呵护的珍宝与财富。
方锡良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生成、发展与消亡的农业伦理学诠释
城乡二元结构之主要特点为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身份与权益的划然分割.乡村居民与其居留的土地凝聚为一体,其农民身份与居留地世代沿袭,不得随意迁徙和变更农民身份.城乡二元结构原为中华族群从游牧农业社会向耕地农业社会转变过程中自然...
任继周方锡良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利益集团社会变革
社会转型与“信任匮乏”被引量:9
2001年
本文以社会转型为背景 ,从社会生活角度去分析“信任匮乏”的成因 ,并尝试着重建“信任”体系。“理性”和“积极”
方锡良
关键词:社会变迁宽容精神社会保障体系
伦理学容量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史学启示
伦理学容量(Ethical Capacity)意指社会伦理观对各类社会组分的系统性包容能力.它体现社会伦理观对社会诸系统的理解协调能力和弹性包容机制.伦理学容量的大小与社会的多维结构有关.社会由它所包含的诸"系统"构成,...
任继周方锡良林慧龙
关键词:农业经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