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时晓娟

作品数:39 被引量:338H指数:10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学成
  • 11篇化学成分
  • 9篇药理
  • 8篇活性
  • 6篇药理作用
  • 6篇中药
  • 5篇蒺藜
  • 5篇黄酮
  • 4篇鹰嘴豆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类化
  • 4篇类化合物
  • 4篇化合物
  • 3篇多糖
  • 3篇药理活性
  • 3篇皂苷
  • 3篇酮类
  • 3篇中药复方
  • 3篇结构修饰

机构

  • 36篇北京中医药大...
  • 16篇教育部
  • 3篇淮阴工学院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吉林省中医药...

作者

  • 39篇时晓娟
  • 34篇徐暾海
  • 29篇李朋收
  • 26篇刘铜华
  • 19篇刘洋洋
  • 19篇李春娜
  • 18篇魏颖
  • 12篇王东超
  • 12篇李博
  • 7篇张舒媛
  • 3篇蒋长兴
  • 3篇蒋顶云
  • 3篇范冰舵
  • 3篇魏茜
  • 3篇熊清平
  • 2篇李蕾
  • 2篇盛萍
  • 2篇占颖
  • 2篇张晶
  • 2篇李林忆

传媒

  • 7篇中医药导报
  • 4篇世界科学技术...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西部中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4篇2016
  • 20篇2015
  • 12篇2014
  • 3篇201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补益药的补益作用
社会的发展,各行业的竞争也不断加剧,特别是中青年人几乎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挑战,精神压力很大,中药对于这种亚健康状态的治疗具有很大优势,中药成分复杂,其相应的功效也较多,因此不单单是中药学课本上所划分的补益药才具有补益作用....
时晓娟魏颖李博王东超李朋收徐暾海
关键词:中药学补益作用
蒺藜茎叶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MCI树脂、RP-C18键合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蒺藜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蒺藜茎叶30%大孔树脂洗脱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乙酰丁香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1),异嗪皮啶-7-O-β-D-吡喃葡萄糖苷(2),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龙胆双糖苷(4),异荭草苷(5),山奈酚-3-O-β-D-龙胆双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异鼠李素-3-O-β-D-龙胆双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7),Terrestrinone A2(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10)。结论:化合物1和5为首次在该属中分离得到。
李春娜范冰舵刘洋洋时晓娟李朋收徐暾海刘铜华
关键词:化学成分黄酮类
中药复方双黄连剂型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双黄连为中药抗菌抗病毒的著名方剂,由金银花、黄芩、连翘3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轻宣透邪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主要有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等作用。双黄连是中国药典收载的中成药,研究的比较深入,近年来被制成很多剂型,有双黄连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双黄连口服液、颗粒剂、片剂等。现对双黄连剂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春娜刘洋洋李鹏收时晓娟徐暾海刘铜华
关键词:中药组成双黄连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
麻黄药材中麻黄碱含量与产地生态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研究中药麻黄中麻黄碱含量与其产地生态环境间的关系。方法:在新疆14个不同地区采集麻黄药材和土壤样品,通过资料查阅和实地调查,考察产地的生态环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不同,各生长地的麻黄药材中麻黄碱含量差异很大。新疆东部与中南部地区麻黄药材中麻黄碱的含量高于新疆北部与最南部地区。结论:与麻黄中麻黄碱含量相关的因素有生长地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的含量和土壤的pH值等,其中土壤的pH值为重要因素。碱性土壤比酸性土壤更有利于麻黄碱的积累。另外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气候因子(年日照时间)。
盛萍张立福时晓娟李朋收刘洋洋李春娜徐暾海
关键词:麻黄生态环境药材质量
荞麦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4年
对近几年荞麦(甜荞麦、苦荞麦)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分析、归纳,指出荞麦的化学成分有黄酮、蛋白质、脂肪、植物甾体类等,其有降糖、抗肿瘤、抗氧化镇痛抗炎等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应进一步加强对荞麦活性成分作用机制的研究。
李蕾孙美利张舒媛魏颖时晓娟张晶徐暾海刘铜华
关键词:荞麦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鹰嘴豆中3种异黄酮及其溴乙基化衍生物与胰岛素体外协同降糖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对鹰嘴豆中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染料木素、鹰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进行溴乙氧基化结构修饰,研究其对正常Hep G2细胞糖消耗及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糖消耗的影响及与胰岛素的协同作用。方法对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溴乙氧基化结构修饰,检测其对正常Hep G2细胞糖消耗的影响;建立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作为降糖活性筛选模型,研究衍生物降糖活性,并给予生理胰岛素浓度以研究其之间存在的协同作用。结果合成了4个溴乙氧基化衍生物,其中化合物b具有较好的降糖活性,与阳性药盐酸二甲双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体化合物及衍生物与胰岛素均存在协同作用,可明显增加化合物的降糖活性。结论通过溴乙氧基化,获得了降糖活性较好的异黄酮类衍生物,并且可以与胰岛素产生协同作用,为基于中药的创新型降糖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时晓娟李朋收魏颖李博王东超徐暾海刘铜华
关键词:鹰嘴豆异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修饰HEPG2细胞降糖活性
骆驼蓬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6年
通过对骆驼蓬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骆驼蓬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类和黄酮类成分,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抗肿瘤、抗癌、抗炎、镇痛、止痒、抗银屑病等,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骆驼蓬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李博刘斌时晓娟王东超李春娜刘洋洋魏颖李朋收徐暾海刘铜华
关键词:骆驼蓬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金银花与山银花鉴别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从经典鉴别方法和现代鉴别方法两个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用于对金银花与其常见伪品山银花的鉴别方法研究进展,并对中药鉴别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魏颖李朋收时晓娟李博王东超徐暾海刘铜华
关键词:金银花山银花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概况
中药复方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主要形式。阐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对于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梳理了中药复方研究领域出现的5个主要的研究思路,并综述了现阶段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领域...
刘洋洋李春娜李朋收时晓娟徐暾海
关键词: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
文献传递
治疗糖尿病中药成分研究进展
糖尿病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多发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药中多种天然的化学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类、皂苷类、多糖类挥发油类成分均有着良好的抗糖尿病活性.本文查阅近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药中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治疗作用的...
魏颖李蒙李朋收时晓娟李博王东超徐暾海
关键词:糖尿病中药治疗活性成分药理活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