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清古

作品数:24 被引量:36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页岩
  • 10篇盆地
  • 6篇四川盆地
  • 6篇储层
  • 5篇勘探
  • 5篇二叠系
  • 4篇页岩气
  • 4篇泥页岩
  • 4篇龙潭组
  • 4篇孔隙
  • 4篇储层特征
  • 3篇孔隙类型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油气
  • 2篇有机质
  • 2篇源岩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气藏
  • 2篇气藏类型

机构

  • 23篇中国石化石油...
  • 7篇湖南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24篇曹清古
  • 9篇邓模
  • 8篇刘光祥
  • 7篇罗开平
  • 4篇陆永德
  • 4篇曹涛涛
  • 4篇张长江
  • 3篇宋之光
  • 3篇潘文蕾
  • 2篇王思波
  • 2篇周小进
  • 2篇彭金宁
  • 2篇蔡立国
  • 2篇余琪祥
  • 2篇管宏林
  • 2篇郑求根
  • 2篇程建
  • 1篇胡烨
  • 1篇蒋小琼
  • 1篇廖泽文

传媒

  • 9篇石油实验地质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海相油气地质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煤炭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6
  • 2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扬子地台下寒武统页岩微观孔隙及吸附性能被引量:2
2016年
扬子地台下寒武统发育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是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之一。通过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和高压CH4吸附实验对遵义牛蹄塘组、南京幕府山组和池州黄柏岭组3套同一层系的下寒武统页岩微观孔隙和CH4吸附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有机质特征、矿物组成等研究页岩孔隙及含气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下寒武统页岩微观孔隙类型众多,以有机孔、黏土矿物层间孔和微裂缝为主,亦含有一定量的矿物晶间孔、黄铁矿溶蚀脱落后形成的蜂窝状孔隙以及溶蚀印模等;(2)DFT孔径分布显示下寒武统页岩和干酪根以小于4nm孔隙为主,页岩中同时含有一定量的4nm以上的孔隙,可能是来自蒙脱石;(3)所研究的下寒武统页岩比表面积、孔体积和Langmuir CH4吸附容量分别为5.58-31.96m^2/g、0.026-0.088mL/g和1.36-5.3mL/g,总体上受控于有机碳含量和蒙脱石含量,但TOC和蒙脱石对不同地区下寒武统页岩物性和含气性的影响具有明显分异的现象;(4)2个牛蹄塘组干酪根的比表面积是其页岩的7.08和7.92倍,CH4吸附容量是其页岩的5.81和7.09倍,显示出干酪根是CH4吸附气赋存的主要载体之一。
曹清古曹涛涛刘光祥宋之光宋叙王思波
关键词:孔隙类型扬子地台
有机显微组成对泥页岩有机孔发育的影响——以川东地区海陆过渡相龙潭组泥页岩为例被引量:28
2018年
川东地区龙潭组发育一套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为了探讨该套泥页岩中有机孔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氮气吸附和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实验,获得了孔隙结构参数,分析了其与有机碳、矿物成分、镜质体反射率以及有机岩石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滨岸沼泽、潮坪潟湖和浅水陆棚相泥页岩矿物组成以粘土矿物为主,石英含量低;有机质以镜质组为主,其内有机孔发育很差,但在有机质内部及边缘发育一定量的微裂隙。深水陆棚相泥页岩具有高石英含量、低粘土矿物含量的特点,有机质以腐泥组和固体沥青为主,有机孔发育较好。滨岸沼泽、潮坪潟湖和浅水陆棚相泥页岩的微观孔隙体积与总有机碳(TOC)含量之间存在反向关系或相关性不明显;而深水陆棚相高TOC页岩具有比低TOC页岩更高的孔隙体积。综合文章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在高成熟阶段,镜质组和固体沥青不是有机孔发育的主要贡献者,而腐泥组是有机孔发育的最有利的组成。因而,在对川东地区海陆过渡相甚至其他地区海陆过渡相泥页岩进行储层评价时,有机显微组分应该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被考虑在内。
曹涛涛曹涛涛刘光祥曹清古
关键词:龙潭组
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背景及演化被引量:93
2005年
从东海中生界的分布和闽浙东部岩浆构造事件来看,侏罗纪—早白垩世库拉-太平洋板块已对中国大陆有较强的俯冲作用,东海及其以南地区应为弧前盆地性质。晚白垩世晚期—始新世,火山岛弧向东移动,东海陆架盆地变为弧后盆地。古新世的断陷中心在东海陆架盆地西部的长江凹陷、瓯江凹陷。始新世时,断陷中心向东迁移,以陆架盆地东部的西湖凹陷为主。到了渐新世,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改变以及菲律宾海板块的作用,东海陆架盆地发生坳陷,坳陷中心以东部为主。中新世晚期,冲绳海槽和疏球岛弧形成。晚中新世(约6Ma) ,吕宋岛弧在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发生碰撞,台湾岛上升露出水面。
郑求根周祖翼蔡立国陆永德曹清古
关键词: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
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油气藏勘探发现与启示被引量:19
2022年
二叠系茅口组是四川盆地勘探时间最早、目前勘探活动最活跃的层系之一。茅口组气藏按其储层类型可以分为裂缝型、岩溶缝洞型、热液白云岩型、滩相白云岩型和泥灰岩型5类,以岩性气藏为主,在不同区带、不同组段气藏类型表现出差异多样化特征。在梳理前期茅口组勘探成果和分析不同类型气藏特点基础上,明确了台缘滩、台内滩和深缓坡等有利沉积相带与准同生期白云岩化作用、后期热液白云岩化作用、表生岩溶作用、褶皱和断裂等构造作用叠加形成多类型的储层,是四川盆地茅口组天然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相(貌)控岩溶缝洞型储层、滩相白云岩储层和茅口组一段泥灰岩储层具有连片大面积分布、储层品质好等特点,是未来主要的勘探领域,川东北和川南-川东南是茅口组勘探最有利地区,多种类型和多个领域叠合可以形成立体勘探格局。
张宇曹清古罗开平李龙龙刘金连
关键词:气藏类型有利区带油气藏勘探茅口组二叠系四川盆地
川东地区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吸附性能被引量:6
2020年
川东地区龙潭组/吴家坪组发育一套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其含气性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薄弱,制约着页岩气的勘探和研究。通过对泥页岩开展地球化学、储层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参数和甲烷吸附等测试,分析了有机碳含量等参数对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川东南龙潭组至川东北吴家坪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形成的环境依次为滨岸沼泽、潮坪泻湖、浅水陆棚相和深水陆棚。龙潭组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岩和煤层,有机碳含量较高,多在2%以上;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为主,平均含量在42%~70%,随沉积环境变化,黏土矿物组合面貌由以伊蒙混层+高岭石+伊利石为主转变为伊蒙混层+伊利石为主;吴家坪组岩性为硅质页岩和灰岩,有机碳含量为6.56%~7.15%;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其次为黏土矿物和方解石。龙潭组泥页岩干酪根类型为III型,有机质孔在镜质体和惰质体中发育较差、黏土矿物孔为优势孔隙类型;吴家坪组有机质为Ⅱ1型,有机质孔为主要的孔隙类型,主要发育在腐泥质和固体沥青中。采用三元Langmuir模型对过剩吸附曲线进行校正后,在>5 MPa时,绝对吸附量明显高于过剩吸附量。龙潭组泥页岩的兰氏体积普遍较高,介于2.19~6.98 cm^3/g,吴家坪组泥页岩的兰氏体积为2.08~3.96 cm^3/g,龙潭组泥页岩较高的兰氏体积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有关。TOC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是龙潭组/吴家坪组泥页岩兰氏体积的主控因素。由于这两套泥页岩中有机质孔发育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质对甲烷的吸附方式可能明显不同。吴家坪组泥页岩中有机质通过提供大量的吸附位点促进甲烷吸附,而龙潭组Ⅲ型干酪根表面吸附及长链结构线性分配提高了甲烷吸附能力。海陆过渡相页岩中富黏土矿物的吸附作用使其吸附能力显著增加,陆源碎屑石英含量的增加会降低泥页岩的吸附能力。
曹涛涛曹清古刘虎邓模刘光祥
关键词:孔隙类型影响因素
鄂西利川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储层特征被引量:7
2018年
通过岩石薄片、X衍射、有机岩石学、氩离子抛光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气测孔隙度等手段,对鄂西利川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硅质页岩的矿物组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物性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吴家坪组硅质页岩TOC含量高,为3.07%~11.29%,成熟度适中,干酪根为Ⅱ型,有机质主要由腐泥组分和固体沥青组成;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占57%~93%,其次为黏土矿物、长石,含少量的碳酸盐矿物和黄铁矿等。吴家坪组页岩微观孔隙类型以有机孔为主,其次为草莓体黄铁矿晶间孔和石英颗粒边缘孔,溶蚀孔和微裂缝发育较差。页岩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6.63~33.12 m2/g和0.015~0.047 m L/g,且与TOC之间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而与长石和黏土矿物之间存在弱负相关性;孔隙度为2.81%~17.40%,整体与石英含量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利川地区吴家坪组页岩的物性特征与涪陵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故推断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曹涛涛邓模刘光祥曹清古刘虎黄俨然
关键词:二叠纪储集空间影响因素
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地区龙潭组页岩气储层特征被引量:11
2019年
为了探讨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地区龙潭组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参数等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泥页岩普遍具有较高的总有机碳含量,平均为3.16%;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平均为1.2%,达到中—高成熟阶段;矿物组成中黏土较为富集,平均含量为66.24%,主要由伊/蒙混层和伊利石组成;孔隙类型以黏土矿物层间孔和微裂缝为主,有机质孔不发育。泥页岩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值分别为27.47m^2/g和0.042cm^3/g,与我国南方古生界海相龙马溪组页岩相当。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泥页岩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与总有机碳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而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与黏土矿物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无机孔隙是该套泥页岩孔隙空间的主要贡献者,而并非有机质孔。伊/蒙混层中包含的微孔和中孔、以及伊利石中存在的中孔和大孔是泥页岩孔隙系统的主要构成。
刘虎曹涛涛戚明辉王东强邓模曹清古程斌廖泽文
关键词:显微组分TOC黏土矿物储层特征龙潭组
中国中西部地区关键构造变革期次及变形特征被引量:8
2019年
中国中西部地区大型盆地都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这些大大小小的构造事件对盆地的形成演化起到了不同的控制作用。晚古生代以来,中西部地区大型盆地的发展可分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北聚南离”过渡构造体制和中生代以来的陆内变格体制,盆地关键变革期总体受控于这2种构造体制,随所处构造位置不同,在变革期次以及变形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总体存在2个关键期:一是海西晚期—印支早期,主要导致盆地完成海陆转变;二是燕山期—喜马拉雅期,这是中西部地区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时期,也是主要构造主形成期,同时也大多对应着碎屑岩层系的主要成藏期和改造期,其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断裂—褶皱改造和差异抬升掀斜作用。
杨帆胡烨罗开平李风勋潘文蕾曹清古陆永德
川东地区龙潭组(吴家坪组)页岩气形成条件研究
四川盆地古生界发育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吴家坪组三套优质泥页岩烃源岩,针对前两套泥页岩已开展了大量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研究工作,在五峰-龙马溪组已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在筇竹寺组也...
罗开平刘光祥陈迎宾曹清古邓模赵国伟
关键词:页岩气龙潭组可压性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烃灶动态演化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具有早熟、过熟的特点,烃灶形式转换(即干酪根热解型烃灶演变为古油藏裂解型烃灶(简称油灶))及由此导致的接力供烃是高—过成熟下古生界层系高效成藏的关键。因此,烃灶动态演化分析及准确定位是勘探选区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四川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和热体制的分析,应用TSM盆地模拟系统,在烃源岩埋藏史、热演化史、生烃史分析基础上,刻画了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干酪根型烃灶的空间展布,再结合地史时期的古构造、流体势、有效储层的分析,用成藏概率法对"古油灶"进行了定位,实现了对烃灶的动态连续追踪。结果表明,牛蹄塘组烃源岩生、排烃高峰为加里东和海西期,烃灶中心位于川西南资阳—宜宾—赤水、盆地东缘的秀山—利川和川东北盆缘一带;至晚印支期(T3)末,伴随烃源岩普遍达到过成熟,且由于前期大量的生排烃,干酪根烃灶的供烃能力逐渐衰竭,取而代之的是前期形成的古油藏(古油灶)的接力供烃。资阳—重庆—宜宾及盆地南缘、北缘和东北缘是古油灶分布概率最高的地区。
刘光祥罗开平张长江管宏林曹清古陈拥峰
关键词:下寒武统四川盆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