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雅男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牡丹江医学院医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牡丹江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干细胞
  • 2篇TGF-Β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蛋白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增生
  • 1篇增生性瘢痕
  • 1篇生长因子Β
  • 1篇受体
  • 1篇受体蛋白
  • 1篇通路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瘢痕
  • 1篇瘢痕成纤维细...
  • 1篇细胞疗法
  • 1篇纤维化

机构

  • 3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黑龙江林业职...

作者

  • 3篇曹雅男
  • 2篇刘洁婷
  • 2篇武艳
  • 2篇袁晓环
  • 2篇柏合
  • 1篇张春雷
  • 1篇马洪闯
  • 1篇赵冰海
  • 1篇刘海峰
  • 1篇初彦辉
  • 1篇李洪志
  • 1篇张羽飞
  • 1篇金红
  • 1篇包海花
  • 1篇冯彪
  • 1篇张哲
  • 1篇腾云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3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重组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取含有重组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载体的大肠杆菌BL21,通过培养繁殖,诱导,纯化得到重组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使用CCl4诱导的方法来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SDS-PAGE检测纯化的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生化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及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来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1型胶原(collagen1,Col1)和4型胶原(collagen4,Col4)的表达情况。用HE,MASSON,PAS这三种病理学染色的方法来观察各组大鼠肝纤维化的变化。结果: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纯化后获得高纯度截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治疗组可以减少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含量。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治疗组可以降低肝组织中α-SMA、FN、Col1和Col4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三种病理学染色的方法显示,与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的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重组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对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有抑制作用,为治疗肝纤维化及其他纤维化疾病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治疗手段。
马洪闯柏合张哲赵冰海曹雅男李洪志刘洁婷张春雷冯彪初彦辉
关键词: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瘢痕成纤维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为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离培养人BM-MSCs和HSFB,制备BM-MSCs条件培养液(CM),分别于12、24和48 h收集CM。将不同时间点收集的CM孵育体外培养的HSFB 24 h,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MTT进行检测,胶原及TGF-β/Smad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采用RT-PCR进行检测。[结果]在24、48 h收集的BM-MSCs CM,与对照组相比对HSFB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并显著降低了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MSCs在转录水平能显著降低TGF-bRI和TGF-bRII的表达,却能增强Smad7基因的表达,然而,对Smad 2、Smad 3、Smad 4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MSCs可以通过对HSFB TGF-β/Smad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进而达到治疗或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目的,为以细胞疗法为治疗策略减轻瘢痕的方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武艳柏合金红张羽飞刘海峰曹雅男包海花袁晓环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GF-Β/SMAD信号通路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
2014年
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起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因其具有易分离、趋化性、免疫调节作用、多向分化潜能等生物学特性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细胞疗法中治疗各种难治性疾病的热门种子细胞,然而细胞疗法所涉及的潜在风险还不确定。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所涉及的安全性问题作综述,并强调建立规范化的应用标准更有利于细胞产品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推广,给广大患者带来真正的福音。
武艳曹雅男刘洁婷袁晓环腾云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疗法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