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庆
-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置T型管维持胆道镜术后瘘道通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通过采用重置T管方式保持胆道镜术后瘘道通畅 ,研究胆道镜术后维持瘘道通畅的方法。方法 对所有胆道镜术后均置入不同型号、经特殊修剪的T型管。结果 患者 5 4 1人 ,行术后胆道镜 6 80例次。重置T管 6 6 6根 ,经调整后总有效率 97.94 %。结论 重置T管维持胆道镜术后瘘道是简便、有效的方法 ,成功的关键是耐心细致、规范和量化的操作。
- 周勇涂从银汪宏刘玉海曾永庆
- 关键词:胆道镜T管术后
- ^(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胃肠肿瘤33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胃肠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珠海和佳公司产的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及穿刺针,中科院生产的125I粒子。根据CT上肿瘤大小利用TPS计算出所需粒子的最佳数量,分别采用模版植入、CT引导下植入、术中植入125I粒子三种方法治疗胃癌、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共33例,术后1月、2月、4月行CT检查随访,根据肿瘤大小的变化评估其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6例,稳定(SD)3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84.8%。粒子检出率均达95%以上。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胃肠肿瘤术后复发、转移是一种操作方便、疗效确切的方法。
- 王刚王家米王建国张植木曾永庆何磊
- 关键词:I晚期胃肠肿瘤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治探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17例XGC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B超检查17例,反复CT检查6例,均未能明确诊断,全部病例均术后病理确诊。手术方式:12例行胆囊切除术,2例行胆囊大部切除术,3例行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术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术,17例均治俞。结论XG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型的慢性胆囊炎,影像学检查易与胆囊癌混淆,确诊依赖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早期诊断治疗的的最佳方法。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避免手术盲目扩大化。
- 何磊王建国王家米曹鋆曾永庆邓罕王刚
-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
- 胃癌伴出血合并新发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 2023年
- 胃癌伴出血合并脑梗死是临床上严重且预后不良的合并症,虽然发病率极低,但致死率、致残率均极高。此外,上述疾病在主要治疗措施上的矛盾更增加了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难度。笔者报道1例胃癌伴出血合并新发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旨在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 陈昌隆刘玉海曾永庆史冠男吴旱淋张梦琦孙朝兵张铁林张俊松
- 关键词:胃肿瘤上消化道出血脑梗死
- 术中胆道镜取石发生结石残余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纤维胆道镜技术已成为现代胆道外科发展的标志,国内许多医院已普及应用胆道镜并治愈了大量难以用手法取出结石的患者.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如一组统计资料表明术中胆道镜诊治后胆道残余结石率仍达10%左右[1],其原因较为复杂.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术中胆道镜取石248例,其中胆道残余结石41例,报道分析如下.
- 周勇涂从银汪宏朱丹木曾永庆
- 关键词:胆道镜取石
- 乌司他丁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乌司他丁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接受胃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后第3~5d按照《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观察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并于手术后第4d对患者进行痰液细菌培养,并鉴定阳性细菌株类别。结果:胃癌根治术后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乌司他丁组(10%)明显低于对照组(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0例肺部感染者行痰液细菌培养,8例阳性(阳性率80%),乌司他丁组阳性细菌明显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有1例术后第3天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后,送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辅助治疗;1例呼吸道分泌物多,难以吸出,行气管切开。本组患者40例最终均痊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控制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可能参与了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过程。
- 曾永庆彭浩文刚王家米
- 关键词:乌司他丁胃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
- 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困难原因及对策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分析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困难的原因 ,进一步寻求减少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可能。方法 :回顾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3年 12月间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 4 2 6例中较困难者的 4 3例临床资料 ,并分析取石困难的原因。结果 :取石难度较大的原因包括 :T管窦道因素、结石因素及胆管因素 ;其中T管窦道因素 10例 ,结石因素 17例 ,胆道因素 16例。 4 3例中除 1例因失去耐心 ,患者自行拔除T管外 ,其余 4 2例患者均应用纤维胆道镜或ERCP +EST将结石全部取出 ,无残留结石发生。结论 :术后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困难原因各不相同 ,针对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ERCP
- 孙登群曾永庆王敬民姜世涛
- 关键词:纤维胆道镜胆道结石残余结石
- 术中纤维胆道镜诊治胆道结石失败析因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通过对术中纤维胆道镜诊治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原因分析 ,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此项技术的成功率。方法 :对具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病例均行术中纤维胆道镜诊治 ,术后经T管造影或术后纤维胆道镜证实有无胆道残余结石。结果 :本组 2 4 8例中发现胆总管结石 1 0 2例 ,肝内胆管结石 85例 ,胆管壁急、慢性炎性改变 35例 ,其它 2 6例。经胆道镜取石术后残余结石 41例 ,其中术中已知残余结石 1 9例 ,术后经T管造影或术后胆道镜证实结石残余 2 2例。结论 :胆道镜检查时除了要耐心细致 ,按顺序逐支逐段地检视 ,还要注意胆道变异及有无肝内或胆总管下端狭窄存在 ,对胆道采用连续的窥视方法。同时T管造影是必不可少的 。
- 周勇涂从银汪宏朱丹木曾永庆
- 关键词:胆道残余结石纤维胆道镜胆道结石
- 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采用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病人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脾脏切除组26例病人临床资料相对比。结果保脾组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切脾病例。保脾组与切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8±0.5)、(4.6±0.7)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2.9±30.3)、(81.3±29.8)m L,脾门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18.2%、1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分别为(10.8±1.6)、(14.1±3.2)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外科医生应努力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无辜性脾切除。
- 沈阳曾永庆文刚
- 关键词:胃癌保留脾脏全胃切除
- 胆道镜经T型管窦道取石困难原因及对策(附43例报告)
- 2004年
- 孙登群曾永庆王敬民姜世涛
- 关键词:纤维胆道镜胆道结石残余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