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人脑
  • 3篇人脑胶质瘤
  • 3篇肿瘤
  • 3篇脑胶质瘤
  • 3篇基因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瘤
  • 2篇抑癌
  • 2篇抑癌基因
  • 2篇脑肿瘤
  • 2篇癌基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产物
  • 1篇神经胶质
  • 1篇神经胶质瘤
  • 1篇相关癌基因
  • 1篇P16
  • 1篇P16基因
  • 1篇P53
  • 1篇P53蛋白

机构

  • 3篇苏州医学院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朱如玮
  • 2篇刘振延
  • 1篇康苏娅
  • 1篇施达仁
  • 1篇吴德明
  • 1篇陆洪芬

传媒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肿瘤

年份

  • 2篇1997
  • 2篇199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人脑胶质瘤P53、PCNA的过度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1996年
用免疫组化 ABC 法检测68例星瘤、12例少突胶质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4例胶质细胞增生和5例正常脑组织的 P53蛋白和 PCNA 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85例胶质瘤中,21例显示 P53过度表达,并随星瘤恶性度增高而升高(P<0.05)。室管膜瘤、胶质细胞增生和正常脑组织均无 P53过度表达(胶质瘤各类型间 P>0.05)。PCNA—LI 随星瘤级别增高有升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P>0.05),P53过度表达者其 PCNA—LI 明显升高,大于 P53无过度表达的 PCNA—LI(P<0.0001)。复发性肿瘤有高 P53、PCNA 过度表达率。而 P53、PCNA 的表达与发病年龄和发病部位无关。P53表达和 PCNA—LI 联合运用,可为胶质瘤的病理诊断、分级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朱如玮任苏勤苏州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刘振延
关键词:胶质瘤P53PCNA脑肿瘤
p53、c-erbB1、c-myc和p16基因蛋白产物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被引量:13
1997年
目的为了探明癌基因c-erbB1、c-myc,抑癌基因p53和p16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上述基因蛋白检测对胶质瘤诊断、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种癌基因蛋白产物在65例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并分析与胶质瘤病理分级间的关系。结果p53、c-erbB1、c-myc过度表达率随胶质瘤级别升高而逐渐升高,前两者在胶质瘤良性组和高度恶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在高度恶性组表达缺失率高于其它组,但差异不显著;4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在胶质瘤中有协同表达。结论上述4种基因在胶质瘤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对p53、c-erbB1基因蛋白的检测或多种癌基因蛋白联合检测,对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和预后判断有积极的意义。
朱如玮康苏娅吴德明施达仁陆洪芬施达仁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P53蛋白
新型抑癌基因 p16被引量:12
1997年
新型抑癌基因p16朱如玮刘振延作者单位:苏州医学院病理解剖教研室(苏州215007)细胞的增殖失控是肿瘤组织最显著的特点,癌基因、抑癌基因对细胞增殖周期各环节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发生异常,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近20年来人们先后发现了十余种抑癌基因,其...
朱如玮刘振延
关键词:肿瘤抑癌基因P16
人脑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被引量:5
1996年
人脑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朱如玮综述刘振延审校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对部分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80年代初国外学者开始用分...
朱如玮
关键词:脑肿瘤胶质瘤癌基因抑癌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