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岩

作品数:6 被引量:335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脑性
  • 4篇脑性瘫
  • 4篇脑性瘫痪
  • 3篇小儿
  • 3篇小儿脑性瘫痪
  • 3篇儿童
  • 2篇婴儿
  • 2篇患病
  • 2篇患病率
  • 2篇干预
  • 1篇血清
  • 1篇血症
  • 1篇婴儿维生素K...
  • 1篇预防婴儿
  • 1篇群体干预
  • 1篇维生素K
  • 1篇维生素K缺乏
  • 1篇维生素K缺乏...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第三...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甘肃省妇幼保...
  • 3篇河北省儿童医...
  • 3篇成都市儿童医...
  • 3篇甘肃省卫生厅
  • 3篇苏州市妇幼保...
  • 2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湖南省妇幼保...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湖北省妇幼保...
  • 1篇江门市妇幼保...
  • 1篇兰州市妇幼保...

作者

  • 6篇朱岩
  • 4篇王太梅
  • 4篇梁友玲
  • 4篇洪世欣
  • 4篇李松
  • 3篇施荣富
  • 3篇林庆
  • 3篇刘建蒙
  • 3篇赵凤临
  • 3篇姜梅芳
  • 3篇赵平
  • 3篇李竹
  • 2篇林良明
  • 2篇文荣康
  • 2篇鲁杰
  • 1篇宋华
  • 1篇赵小元
  • 1篇冯小燕
  • 1篇郑俊池
  • 1篇张新利

传媒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预防医学文献...

年份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我国六省(区)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率及临床类型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98
2001年
目的 调查我国 1~ 6岁小儿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患病率及临床各种类型的分布状况。方法  1997年 5月~ 1998年 8月 ,对我国黑龙江、河北、甘肃、江苏、四川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调查 ,以乡 (镇 )为单位进行整体抽样 ,对抽样乡 (镇 )全部 1~ 6岁小儿进行调查。在现场工作开始之前对所有参加调查的工作者进行统一培训 ,经考试合格后参加现场工作。资料经双重录入和统一清理后 ,在Pentium 133微机上用SAS 6 11forWindow软件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 1~ 6岁小儿10 4732 7人 ,其中脑瘫患儿 2 0 0 9人 ,患病率为 1 92‰。在脑瘫各种类型中 ,痉挛型脑瘫最多见 ,占5 3 5 6 % ;以下依次为肌张力低下型 (13 39% )、共济失调型 (10 0 0 % )、手足徐动型 (4 6 3% )、震颤型(0 85 % )、强直型 (0 5 5 % )、混合型 (12 44 % )、分类不详 (4 5 8% )。 2 0 0 9例脑瘫中 ,男 12 6 6例 ,女 743例 ,男∶女 =1 70∶1。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大致能反映我国大陆地区小儿脑瘫的患病率为 1 92‰。
林庆李松刘建蒙张淑霞洪世欣姜梅芳王太梅朱岩赵凤临钟佑泉梁友玲施荣富赵平李竹
关键词:脑性瘫痪患病率流行病学儿童
中国六省及自治区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状况的调查被引量:82
2001年
目的 调查中国 1~ 6岁小儿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的患病现状。方法  1997年 5月~1998年 12月在中国江苏等 6个省及自治区对 1~ 6岁小儿脑性瘫痪现况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结果共调查 1~ 6岁儿童 10 4732 7名 ,诊断脑瘫患儿 2 0 0 9例 ,患病率为 1 92‰ ,男性的患病率为 2 2 4‰ ,女性为 1 5 5‰ ;孕周小于 37周的早产儿患病率为 35 13‰ ,足月儿患病率为 1 5 8‰ ,过期产儿的患病率为 2 1‰。结论 本组资料脑瘫的患病率与世界各国家及地区相比处于较低范围 ,这可能与中国早产儿发生率低和早产儿存活率低有关 ;同时脑瘫患病率还与地区、性别、年龄、民族、出生体重及孕周有关。
李松林庆刘建蒙张淑霞洪世欣姜梅芳王太梅朱岩赵凤临文荣康梁友玲施荣富赵平李竹
关键词:脑性瘫痪患病率儿童
母亲口服维生素K_1预防婴儿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乳母口服维生素K1 预防婴儿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 (VKDB)的效果。 [方法 ]干预组 9871名乳母自分娩后每 1 0天口服维生素K1 片 1 0mg直到满 3个月 ,未干预组 1 0 0 1 0人不服 ,均观察婴儿 6个月内的出血情况 ;同时小样本采集乳母初乳、1月乳、2月乳汁和婴儿的脐血、1个月、2个月静脉血分别测定维生素K1 和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 (PIVKA Ⅱ )含量。 [结果 ]干预组发生 1例VKDB ,未干预组发生 2 2例VKDB ;干预组母亲 1个月乳汁和 2个月乳汁中维生素K1 含量分别是未干预组的 3 5倍和 3倍 ,干预组婴儿 1个月外周血PIVKA Ⅱ阳性率和未干预组比较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 [结论 ]母亲口服维生素K1 可明显提高母乳维生素K1 的含量 。
何守森周凤荣王锡鲁张秋兰张秀兰朱岩薛素兰谢鹏刘玉兰林良明刘玉林鲁杰
关键词:婴儿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母乳群体干预
婴儿维生素K缺乏及其干预的研究被引量:45
2002年
目的 了解中国婴儿VKD情况 ,评价婴儿及乳母口服维生素K干预效果。方法 采集7省活产婴儿脐血 5 47份 ,用ELISA法测定PIVKA Ⅱ浓度。对 7省活产婴儿 1975 1人整群随机抽样分为婴儿干预组 (VitK12mg 10次 ,口服 )和对照组 (不使用VitK1) ,哺乳母亲 2 13 68人 ,整群随机抽样为母亲干预组 (VitK110mg 10次 ,口服 )和对照组 (不使用VitK1)。所有观察对象检测婴儿至满 6个月。观察期间干预组及对照组的全部出血病例 ,VKDB ,及其死亡和残疾病例全部以专门表格登记。结果  ( 1)城市足月婴儿脐带血proteininducedbyVitaminKabsence (PIVKA Ⅱ )阳性率 3 2 8% ( 85 /2 5 9) ,农村 65 8% ( 96/146) ,城乡足月婴儿脐带血PIVKA Ⅱ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 χ2 =41 0 ,P <0 0 0 1)。( 2 )婴儿VitK1干预组 10 418例 ,4例发生出血 ,其中 2例为VitaminKdeficiencybleeding (VKDB) ,无死亡 ,无残疾 ,无 1例晚发性VKDB病例。对照组 93 3 3人 ,5 2例发生出血 ,其中 3 0例VKDB( 2 1例晚发性VKDB) ,15例死亡 ,3例残疾 ,其中 9例死亡 ,3例残疾由于VKD。 ( 3 )乳母VitK1干预组 10 5 18例 ,8例发生出血 ,2例死亡 ,无残疾及晚发性VKD病例 ,2例死亡者排除VKD。对照组 10 85 0例 ,5 0例婴儿发生出血 ,其中VKDB(晚发性 9例 )。
林良明刘玉琳鲁杰张新利赵小元崔秀生何守森周风荣谢鹏梁友玲林超琼黎洁芳朱岩宋华高清欣冯红旗易惠生郑洁
关键词:婴儿维生素K缺乏干预性研究血清流行病学
中国6省及自治区小儿脑性瘫痪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 :探讨中国 1~ 6岁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 ,为病因和防治措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1997年 5月至1998年 12月在中国江苏等 6个省 (自治区 )对 1~ 6岁小儿脑性瘫痪进行了以人群为基础的 1∶2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共调查 1~ 6岁儿童 10 4 732 7名 ,发现 1~ 6岁儿童脑瘫病例共 2 0 0 9例 ;对 196 8例脑瘫及其对照者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脑瘫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2 8个 ,其中分娩前期 15个 ,分娩过程 5个 ,新生儿期 8个 ;新生儿期危险因素包括缺氧缺血性脑病 (OR =2 6 .4 ,95 %CI=4 .6 ,15 2 .2 )、高胆红素脑病 (OR =14 .2 ,95 %CI =5 .3,38.2 )、新生儿脑膜炎 (OR =2 6 7.6 ,95 %CI=2 1.2 ,3372 )和颅内出血 (OR =133.1,95 %CI =2 5 .4 ,6 97.7)等与脑瘫关联最强 ,分娩过程因素其次 ,分娩前因素最弱。分娩前因素包括父母是近亲 (OR =3.1,95 %CI=1.4 ,6 .8)、亲属中有智力低下者 (OR =5 .4 ,95 %CI =3.1,9.4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OR =6 .6 ,95 %CI =2 .5 ,16 .7)、出生体重轻 (OR =5 .3,95 %CI =3.2 ,8.9)、出生孕周小 (OR =7.6 ,95 %CI =4 .2 ,13.7)、母孕期服用药品 (OR =7.9,95 %CI =2 .6 ,2 3.2 )等 ,虽然与脑瘫关联程度有限 ,但数目多 ,而且可能与新生儿期危险因素有因果关系。结论
李松林庆刘建蒙郑俊池张淑霞洪世欣姜梅芳王太梅朱岩赵凤临文荣康梁友玲施荣富赵平李竹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流行病学病因学
甘肃省1~6岁儿童脑性瘫痪患病现状分析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了解甘肃省 1~ 6岁儿童脑性瘫痪的患病现状 ,为进一步研究脑瘫病因及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1 998年 6~ 9月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天水北道区、张掖市、平凉泾川县和陇南礼县对 1~ 6岁儿童的脑性瘫痪患病现状进行了两阶段整群抽样调查 ,资料经双重录入和清理 ,采用 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甘肃省 1~6岁小儿脑瘫患病率为 2 .59‰ ,各地患病率略有不同 ,在 2 .0 2‰~ 3.0 6‰之间 ;各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 ,分布在 2 .1 2‰~ 3.1 1‰之间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性别比为 1 .36,差异具极显著意义 ;少数民族患病率为 2 .0 2‰ ,汉族为 2 .59‰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低出生体重儿患病率为 38.90‰ ,是正常儿患病率 2 .1 2‰的 1 8.35倍 ,巨大儿为 5.1 1‰ ,是正常儿的 2 .41倍 ;双胎及多胎儿童的患病率为 1 1 .1 9‰ ,是单胎患病率 2 .42‰的 4.6倍 ;过期儿脑瘫患病率为86.81‰ ,早产儿为 43.62‰ ,分别是足月儿 2 .1 8‰的 40倍和 2 0倍。脑瘫分类构成中 ,痉挛型最多 ,占 70 .1 % ;其次为肌张力低下型 ,占 1 9.2 % ;第三为混合型 ,占 5.3% ;此外手足徐动型占 2 .5% ,共济失调型 2 .3% ,震颤型 0 .3%。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基本能反映甘肃省 1~ 6岁小儿脑性瘫痪的患病现状 ,可?
郭金仙刘淑文朱岩冯小燕王太梅李松洪世欣
关键词:儿童脑性瘫痪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