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江婷

作品数:28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7篇瘢痕
  • 12篇增生
  • 12篇增生性瘢痕
  • 7篇痤疮
  • 7篇瘙痒
  • 7篇激光
  • 6篇面部
  • 6篇内啡肽
  • 6篇Β-内啡肽
  • 5篇点阵激光
  • 5篇痤疮瘢痕
  • 5篇面部痤疮
  • 5篇富血小板
  • 5篇富血小板血浆
  • 5篇阿片肽
  • 5篇PRP
  • 4篇自体
  • 4篇疗效
  • 4篇疗效观察
  • 4篇阿片

机构

  • 17篇广州军区广州...
  • 12篇成都医学院第...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暨南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8篇朱江婷
  • 13篇项晓飞
  • 11篇程飚
  • 8篇刘宏伟
  • 8篇程飚
  • 7篇叶俊儒
  • 6篇彭艳
  • 5篇陆茂
  • 5篇唐建兵
  • 4篇唐蓉芳
  • 4篇李勤
  • 4篇彭科
  • 4篇蔡金辉
  • 3篇苑凯华
  • 2篇沈跃莉
  • 2篇单桂秋
  • 1篇邹吉平
  • 1篇刘广亚
  • 1篇万雨
  • 1篇宣力

传媒

  • 4篇第八届全国创...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十届全国烧...
  • 1篇第九届全国创...
  • 1篇2013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3篇2012
  • 2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IL-23、IL-10、TGF-β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观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17、IL-23、IL-10和TGF-β水平,以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结果病例组血清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清IL-10、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进行期和稳定期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进行期和稳定期患者血清IL-10、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IL-23水平呈正相关(r=0.805,P<0.05);银屑病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TGF-β水平呈正相关(r=0.762,P<0.05);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分别与IL-10、TGF-β水平呈负相关(r=-0.731^-0.842,P均<0.05);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0.726、0.753,P均<0.05);银屑病患者血清IL-10、TGF-β水平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r=-0.719、-0.778,P均<0.05)。结论血清IL-17、IL-23水平随寻常型银屑病的加重而上升,血清IL-10、TGF-β水平随寻常型银屑病的加重而下降,说明寻常型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了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失衡。
彭科叶俊儒陆茂朱江婷
关键词:银屑病辅助性T细胞17
PRP联合点阵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及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PLASMA,PRP)联合点阵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瘢痕或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名患者,其中痤疮瘢痕16例,痤疮瘢痕伴寻常性痤疮6例,进行PRP联合点阵激光治疗...
朱江婷程飚单桂秋张雅妮蔡金辉吴燕虹项晓飞
关键词:点阵激光富血小板血浆痤疮瘢痕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β-内啡肽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瘢痕瘙痒关系的研究
目的 阿片肽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感觉异常有关,通过比较β-内啡肽在人正常皮肤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增生性瘢痕感觉异常发生、发展中所起作用. 方法 取42例由增生性瘢痕患者自愿捐赠的增生性瘢痕组织;男15例,...
朱江婷程飚刘宏伟唐建兵项晓飞彭艳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Β-内啡肽瘙痒阿片肽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皮片打孔联合自粘绷带包扎在小切口腋臭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自粘绷带联合皮片打孔在小切口腋臭根治术中对临床术后并发症及患者主观不适感的影响。方法:对我科自2012年来72例行小切口腋臭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采用皮片打孔联合自粘绷带包扎法(治疗组),32例...
朱江婷
μ型阿片受体对人表皮干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μ型阿片受体的活化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hESCs)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原代hESCs,整合素β1、细胞角蛋白19(CK19)染色鉴定。取第2代hESCs分别用含1nmol/L β-内啡肽的K-SFM培养基(A组)、含10nmoL/L纳洛酮及1nmol/L β-内啡肽的K—SFM培养基(B组)以及单纯的K—SFM培养基(C组)进行培养;连续5d,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hESCs分裂增殖活性。于培养后24h刮擦生长融合成片的hESCs,制备宽度为100μm的体外单层hESCs缺损模型,模型制备后24、48、72、96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表皮创面愈合,并拍照记录,计算模型制备后72h各组创面愈合率。结果原代培养的hESCs贴壁后呈鹅卵石样生长。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第2代hESCs的整合素B1、CK19均呈阳性表达。分组培养后,M3-SF法测得第2~4天中A组hESCs分裂增殖活性均高于C组,B组低于C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层细胞缺损模型制备后24h,各组均可见hESCs迁移越过创缘,其中A组越过创缘的细胞数多于C组,B组少于C组;模型制备72h后,由Image—Pro Plus软件分析各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A组(91.80±0.05)%、B组(79.40±0.06)%、C组(86.30±0.7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μ型阿片受体活化后可促进hESCs分裂增殖和迁移活动,并可能藉此参与皮肤多种代谢调控过程。
项晓飞程飚唐建兵彭艳朱江婷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阿片受体增殖迁移
点阵激光联合PRP对面部痤疮瘢痕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配合点阵激光在面部痤疮后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8月共130名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激光整形美容中心接受点阵激光+PRP治疗的痤疮瘢痕患者,术前抽取患者静脉血液40 ml,通过多步离心技术收集富血小板成分的血浆。对面部痤疮后瘢痕区先用点阵饵激光治疗,后将PRP直接涂抹于术区,术后给予科学的面部护理。结果:随访时间2~8月,通过治疗前后照片对比,点阵激光+PRP治疗后面部红斑及脱痂时间较单纯点阵激光治疗者缩短,瘢痕区皮肤创面愈合加速,术后面部外观改善更明显。结论:PRP配合点阵激光在面部痤疮后瘢痕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方便,辅以适当的术后护理,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蔡金辉程飚项晓飞朱江婷李勤苑凯华
关键词: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点阵激光痤疮瘢痕
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及相关救治技术的研究
程飚单桂秋刘宏伟彭艳孙同柱马静李升红宣敏唐建兵刘广亚廖选朱江婷项晓飞宣力新苏雅拉图
该成果发现:1.生长因子是调控修复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的重要递质,其中原癌基因(c­fos、c­myc等)是重要靶蛋白,涉及的信号通道可能包括MAPKs和钙离子通道。2.神经-内分泌对皮肤损伤后...
关键词:
关键词:创面愈合
富血小板血浆在自体脂肪填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与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RP)在自体脂肪填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选自2006年2月~2012年4月间5名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激光整形美容中心自体脂肪+PRP注射填充治疗的患者,其中双颞部凹陷自体脂肪...
朱江婷项晓飞唐建兵余丈林张斌彭丽霞曾东程飚李勤
文献传递
中西药物联合光子治疗面部中重度寻常痤疮
目的:观察420nm,540nm强脉冲光联合中西药物治疗Ⅲ、Ⅳ度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Ⅲ、Ⅳ度寻常痤疮患者48例,随机分为A、B、C组,A组单纯采用药物(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克拉霉素、百癬夏塔热片;外用:夫西地酸乳膏、...
叶俊儒朱江婷唐蓉芳
文献传递
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还原型谷胱甘肽以及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观察点阵Er:YAG 2 940nm激光联合美白针(氨甲环酸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静滴)治疗黄褐斑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皮肤科门诊41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例,采用点阵激光治疗,每4周1次,共12周,同时联合氨甲环酸注射液1g、还原型谷胱甘肽1.2g、维生素C4g静滴,每日1次,连续7d,间隔3周再行上述治疗,共12周;对照组:22例,予点阵激光治疗,每4周1次,共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63.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1例患者感觉月经量减少,对照组1例发生色素沉着。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色斑复发率为5.2%,对照组为13.6%(P>0.05)。结论:点阵激光联合美白针治疗黄褐斑短期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为后续进行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了数据支持。
朱江婷叶俊儒唐蓉芳闫丕琢
关键词:黄褐斑点阵激光氨甲环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