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鹏

作品数:23 被引量:311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肝炎
  • 5篇慢性
  • 5篇病毒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衰竭
  • 4篇细胞
  • 4篇肝病
  • 4篇肝衰
  • 4篇肝衰竭
  • 4篇肝炎病毒
  • 3篇血清
  • 3篇抗病毒
  • 3篇白细胞
  • 3篇白细胞介素
  • 3篇丙型
  • 3篇丙型肝炎
  • 2篇阳性
  • 2篇婴儿
  • 2篇预后

机构

  • 2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88...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遂宁市第一人...

作者

  • 23篇朱鹏
  • 22篇王宇明
  • 8篇何登明
  • 6篇李茂仕
  • 5篇郭世民
  • 3篇闫国华
  • 3篇徐城
  • 3篇张长江
  • 3篇石新星
  • 2篇朱季香
  • 1篇陶诗奇
  • 1篇陈晴
  • 1篇吴全新
  • 1篇曾祥华
  • 1篇曾祥华
  • 1篇晏泽辉
  • 1篇谭朝霞
  • 1篇涂洋粟
  • 1篇史书杰
  • 1篇黄鸿菲

传媒

  • 8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肝脏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届全国病...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3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孕妇替比夫定治疗前后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HBV感染孕妇替比夫定治疗前后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免疫机制。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孕妇54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ALT水平分为免疫活化组(n=18)和免疫耐受组(n=36),于妊娠中晚期给予替比夫定600 mg/d,常规检测治疗前、分娩前血清ALT、TBil、HBV DNA水平及HBV标志物变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以Bivariate分析两变量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相关性。结果替比夫定治疗后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P<0.01),ALT、TBil水平均无显著变化,无HBeAg血清学转换。相较于健康人群,2组在治疗前和分娩前均表现为IL-2(健康人群<4 pg/ml)和IFNγ(健康人群<15 pg/ml)高表达,而IL-4(健康人群<10 pg/ml)和IL-6(健康人群<5 pg/ml)低表达。治疗前和分娩前的IL-2、IFNγ、IL-4和IL-6水平在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前较治疗前,免疫活化组IL-4水平有升高(P=0.014),但均未超出正常上限;IL-2、IFNγ和IL-6水平无显著变化(P=0.182、0.259、0.710);免疫耐受组IL-2、IFNγ、IL-4和IL-6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651、0.839、0.650、0.542)。结论 HBV感染孕妇妊娠中晚期血清Th1型细胞因子高表达、Th2型细胞因子低表达;替比夫定短期治疗对孕妇Th1/Th2平衡影响较小,其参与阻断HBV母婴传播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发挥作用。
黄鸿菲何登明吴全新李茂仕朱鹏王宇明
关键词:干扰素类白细胞介素类孕妇
FibroScan在肝病临床诊断中的新进展
通过对瞬时弹性成像系统工作原理的介绍,探讨了FS在肝硬化、肝纤维化、肝癌以及肝炎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论述了FS与血清学指标联合诊断的应用效果,最后指出,联合应用血清生化指标,将更有助于提高其诊断价值,减少慢性肝病患者肝活...
曾祥华朱鹏王宇明
关键词:肝病
美国肝病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2012年更新版简介被引量:196
2013年
序言 腹水在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中最为常见,其他的并发症还包括肝性脑病及消化道溃疡。在美国,肝硬化是导致腹水最常见的原因。发生腹水可能是存在肝硬化的最初证据。肥胖导致体格检查检测腹水的准确性降低。影像学检查则可提供腹水存在的初始证据。腹水患者常住院治疗,有效的治疗能降低此类患者的再次住院率。美国肝病学会实践指南的这一版本是基于2009年指南更新的第4个版本。
朱鹏王宇明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
肾移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进展
2013年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引起肾小球肾炎(GN)及膜性肾小球肾炎(MPGN)等慢性肾病.接受透析或肾移植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HCV感染率高,且多为无症状性,感染的自然史及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HCV可经由器官移植传播,一直是肾移植的排除标准之一.近年来,一些器官移植组织开始考虑将抗-HCV阳性供体的器官移植给抗-HCV阳性的ESRD患者,以期一定程度上缓解供体的匮乏[1],但移植后HCV复发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抗HCV药物种类仍相对有限,除经典的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RBV)外,新式药物如蛋白酶抑制剂多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尚无针对特殊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目前认为,HCV感染的ESRD患者移植前抗病毒治疗是十分必要及有效的[2],由于患者移植后须长期使用的免疫抑制药物可加重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移植后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及策略尚存在争议.
朱鹏涂洋粟王宇明
关键词:肾移植丙型肝炎病毒抗病毒药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石新星闫国华张长江朱鹏王宇明
HIV/HCV共同感染的成年患者肝脏相关临床事件及死亡与肝病分期及抗病毒治疗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加剧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疾病的进程,然而对肝病分期及抗病毒治疗临床结局风险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目的:确定终末期肝病(ESLD)、肝细胞癌(HCC)或根据肝脏纤维化基线水平及成人HIV/HCV共同感染抗病毒治疗所致死亡的发生率。
朱鹏王宇明
关键词:HIV/HCV抗病毒治疗终末期肝病肝脏纤维化成年患者
IL-12A、IL-1B、IL-17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的遗传关联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通过遗传关联研究观察慢性HBV感染免疫相关重要细胞因子IL-12、IL-1B、IL-17的基因多态性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HBe Ag血清学转换之间的关联。方法对109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3个月进行肝功能、乙肝标志物、HBV DNA检测,进行HBe Ag血清学转换评估,治疗24个月时的应答情况作为判定应答与否的标准。发生HBe Ag血清学转换者为应答组;未发生HBe Ag血清学转换者为无应答组;分析IL-12A rs568408、IL-1B rs1143623、IL-17A rs8193036基因型与HBe Ag血清学转换之间的关联。结果 29例获得HBe Ag血清学转换(应答组),80例未获得HBe Ag血清学转换(无应答组),总体应答率26.6%。IL-12A rs568408与HBe Ag血清学转换显著相关,GA基因型发生HBe Ag血清转换的易感性显著高于GG基因型[OR=3.72(1.34~10.32),P=0.012]。未发现IL-1B rs1143623[OR=1.99(0.72~5.44),P=0.17]和IL-17A rs8193036[OR=1.54(0.32~7.33),P=0.60]与HBe Ag血清学转换存在关联。结论 IL-12A rs568408与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治疗HBe Ag血清学转换存在关联。
吴俊秋何登明晏泽辉陶诗奇徐城朱鹏王宇明
关键词:恩替卡韦单核苷酸多态性HBEAG血清学转换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脾切除术的重新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常见的并发症。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引起脾亢的重要原因,而这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外周血一系或多系减少,骨髓造血细胞发生相应增生反应。
朱鹏何登明王宇明
关键词: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动力学改变血细胞发生脾脏肿大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儿童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十分棘手的问题。最近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用于儿童患者的治疗,已有大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证明其疗效及安全性,但在也发现药物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存在一定影响。因此,临床上对儿童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更须慎重考虑,避开儿童发育的重要时期(新生儿及青春期)进行治疗,并做好随访,及时评估药物对儿童的影响。
朱鹏王宇明
关键词:肝炎病毒属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药
散发性急性黄疸型甲、戊型肝炎33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急性黄疸型甲型、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在不同肝脏病变基础上两类患者病情的异同,并对影响二者临床转归的危险/暴露因素进行归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35例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入院诊断为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HA组,n=100)、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HE组,n=235)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前驱症状及生化指标等。根据肝纤维化程度(APRI指数)、有无慢性HBV感染及有无肝硬化基础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对影响疾病转归的危险/暴露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E组患病年龄(43.8±15.4岁)高于HA组(32.0±13.0岁,P〈0.001),两组患者皆以男性多见,HE组男女比例高于HA组(P〈0.001),均以2~4月份为多发时段。两组常见临床症状相似,但HE组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高(P〈0.05),而发热、恶心呕吐比例较低(P〈0.001)。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重叠HA或HE后,较无肝硬化基础组Tbil升高,PTA、ALB降低,ALT及Tbil恢复时间延长,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及并发症的比例增高,病死率增加(P〈0.05)。随患者基础肝纤维化程度增加,重叠HAV或HEV感染后肝脏损害加重(P〈0.05)。长期饮酒、高龄及慢性HBV感染是肝硬化重叠HE出现重症化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黄疸型HA与HE临床特征大致相似,但发病年龄、黄疸程度存在差异。重叠HA或HE时可加重肝功能损害,其程度与肝脏基础病变相关。高龄、HBV感染及饮酒等因素可加重肝硬化合并HA或HE感染时的肝功能失代偿。
朱鹏朱季香何登明徐城郭世民李茂仕王宇明
关键词:甲型肝炎戊型黄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