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学峰
- 作品数:4 被引量:107H指数:3
-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合肥盆地伸展方向的演变及其动力学机制被引量:59
- 2011年
- 本文通过白垩纪—古近纪期间合肥盆地沉积格局、断层活动性、同火山活动正断层、岩脉展布方位、盆缘断层运动学与断层擦痕应力场反演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对伸展方向的演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早—中期为NWW—SEE向拉伸,早白垩世晚期为NW—SE向拉伸,而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期间为近南北向拉伸。通过对比太平洋区大洋板块运动方向发现,早白垩世早—中期伊佐奈歧板块向NWW向运动,而早白垩世晚期转变为向NNW向运动,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期间出现的太平洋板块总体上是向正北运动,同样显示为顺时针的转变。两者演变规律的耦合,表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破坏是发生在弧后拉张的动力学背景下。这一弧后大陆边缘的拉伸方向随着大洋板块运动方向的改变而变化,可能是海沟后退方向的改变具体驱动了弧后大陆边缘拉伸方向的改变。
- 朱光朴学峰张力张必龙陈印胡召齐
- 关键词:合肥盆地正断层应力场华北克拉通破坏动力学背景
- 辽西瓦子峪变质核杂岩的变形规律与成因被引量:7
- 2013年
- 位于燕山构造带东端的瓦子峪变质核杂岩,其NNE走向的拆离韧性剪切带出现在太古代变质基底与阜新-义县断陷盆地之间,总体呈低角度倾向北西,发育波瓦状褶皱.露头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组构皆指示剪切带上盘向WNW方向(约285°)剪切变形.变形温度估计结果(550~250℃)表明其起源于中地壳环境,并揭示经历过从深部向浅部的递进变形过程.剪切带北段抬升幅度相对较小,出露低温糜棱岩;中、南段抬升幅度较大,出露较深层次糜棱岩.黑云母与白云母的40Ar/39Ar年龄、岩脉与岩体的锆石U-Pb定年及上叠盆地的年代学资料综合表明,该核杂岩的活动时间为135~100Ma,期间伴随早白垩世石山岩体的同构造侵位.核杂岩西缘后期剥露到地壳浅部时,在晚白垩世又被孙家湾-稍户营子中、高角度脆性正断层切割,最终出露到近地表.该核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峰期破坏之中,在区域WNW-ESE向拉伸背景下,以滚动枢纽模式演化,下盘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塑性流动,不支持下地壳重力垮塌机制.
- 张必龙朱光陈印朴学峰鞠林雪王浩乾
- 关键词:克拉通破坏
- 基底断层在断陷盆地断层系统发育中的作用——以苏北盆地南部高邮凹陷为例被引量:45
- 2013年
- 苏北盆地南部的高邮凹陷,是一古近纪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其中发育了近东西向、北东东向与北北东向3套断层系统。高邮凹陷基底存在着中三叠世末前陆变形所形成的北东东向逆冲断层与晚侏罗世北北东向左行平移断层。古近纪期间该凹陷处于近南北向拉伸的区域伸展应力状态,近东西向断层就是在此应力作用下新生的正断层。高邮凹陷边界上总体北东东向的真①断层、吴①断层与柳菱断层皆是追踪北东东与北北东向两组基底断层而发育的,并以前者为主。它们呈现为右行平移正断层活动,因而真①断层派生了3条左阶雁列状的真②断层。凹陷中、西部大量出现的北东东向断层,一方面是由于南、北边界上北东东向断层影响了局部应力状态,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是复活的基底断层。凹陷内部北北东向断层皆为复活的基底断层,以活动早、规模小为特征。高邮凹陷各类基底断层的复活方式包括形成直接复活断层、派生雁列状断层、断续分布断层与连接断层。高邮凹陷断层系统的形成机制表明,区域应力状态与基底断层是决定断陷盆地内断层系统方位与活动方式的两个关键因素,基底断层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 朱光姜芹芹朴学峰谢成龙
- 关键词:高邮凹陷基底断层断层系统
- 高邮凹陷古近纪断裂演化规律与成因分析
- 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的三级构造单元,凹陷边界上的一级断层分别有南缘的真①断层和东缘的吴①断层,内部的二级断层由北东向南西分别有吴②断层、真②-1断层、真②-2断层和真②-3断层。
高邮凹陷内存在着两类基底断层。一类形...
- 朴学峰
- 关键词:高邮凹陷基底断层断层活动性古近纪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