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丽红

作品数:14 被引量:211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体外
  • 5篇耐药
  • 4篇体外抗菌
  • 4篇耐药性
  • 4篇抗菌
  • 4篇抗生素
  • 4篇类抗生素
  • 3篇碳青霉烯
  • 3篇碳青霉烯类
  • 3篇碳青霉烯类抗...
  • 3篇体外抗菌作用
  • 3篇铜绿
  • 3篇青霉
  • 3篇青霉烯
  • 3篇青霉烯类
  • 3篇青霉烯类抗生...
  • 3篇抗菌作用
  • 3篇发酵菌
  • 3篇非发酵菌
  • 3篇杆菌

机构

  • 14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作者

  • 14篇李丽红
  • 9篇张嵘
  • 5篇徐志江
  • 3篇褚云卓
  • 3篇年华
  • 3篇苏丹虹
  • 3篇曹彬
  • 3篇田彬
  • 3篇徐修礼
  • 3篇陈冬梅
  • 3篇胡志东
  • 3篇卓超
  • 3篇刘颖梅
  • 3篇刘文恩
  • 3篇陈民钧
  • 3篇杨佩红
  • 3篇徐英春
  • 3篇宁永忠
  • 3篇廖康
  • 3篇王辉

传媒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2006年浙...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株奇异变形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造成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对3代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肠杆菌科中的其他细菌ESBLs的检出率也逐年增加,不同国家和地区均有检测到变形杆菌ESBLs不同基因型的报道。本研究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ESBLs检测及基因型研究。
周铁丽张嵘王赛芳李丽红李超陈功祥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奇异变形杆菌基因型ESBLS检测抗生素耐药
四种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2008年
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院内感染最常见的非发酵菌。这类菌能通过产生B-内酰胺酶和钝化酶、形成药物渗透屏障和药物泵出等多种机制对抗生素产生耐药,耐药性极强,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次研究检测重度感染常用抗生素对以上细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现报道如下。
张琼丽李丽红张嵘
关键词:碳青酶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孢菌活性分析体外抗菌常用抗生素
中国14家教学医院院内菌血症与肺炎和腹腔感染病原菌的抗生素耐药监测被引量:27
2009年
目的监测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国不同地区14家教学医院分离的院内获得病原菌的分布和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来自于院内菌血症、肺炎和腹腔感染患者标本的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29种抗菌药物对菌株的MICs,数据输入WHONET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2660株病原菌。引起菌血症(BSI)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0.0%)、肺炎克雷伯菌(12.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2%);引起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3.4%)、鲍曼不动杆菌(17.4%)和肺炎克雷伯菌(13.8%);引起腹腔感染(IAI)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8.8%)、肺炎克雷伯菌(10.2%)和铜绿假单胞菌(9.2%)。对于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敏感性大于80%的药物包括替加环素(100%)、美罗培南(99.3%-100%)、亚胺培南(98.5%-100%)和哌拉西彬三唑巴坦(83.8%-95.1%),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为12.4%-44.9%。对于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沙雷菌属,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为99.2%-10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为96.6%-100%。另外,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还有阿米卡星(82.8%-96.6%)、哌拉西彬三唑巴坦(73.4%-93.1%)、头孢吡肟(69.0%-82.8%)和头孢哌酮/舒巴坦(72.6%-75.9%),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为55.2%-82.8%。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率分别为18.7%和54.0%。多黏菌素B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最高(93.5%),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均为75.1%)。多黏菌素B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最高(96.2%),其次为替加环素(92.1%)、亚胺培南(59.4%)、
杨启文王辉徐英春陈民钧曹彬刘文恩胡志东范红廖康褚云卓曾吉刘振英张嵘徐修礼王勇卓超苏丹虹周春妹刘颖梅李宪田彬陶传敏陈冬梅年华熊艳宁永忠李丽红杨佩红李平谢红梅孙宏莉谢秀丽
关键词:菌血症肠杆菌科铜绿不动杆菌属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红霉素、磷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体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0
2001年
目的 通过体外铜绿假单胞菌 (PA)生物被膜 (BF)的培养、诱导和观察 ,研究非抗假单胞菌药物红霉素 (EM)和磷霉素 (FOS)对BF的作用。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呼吸道PA和质控菌株ATCC2 785 3,采用胰酶大豆肉汤 (TSB teflon)系统和生理盐水 (NS teflon)系统进行BF的培养和诱导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BF ,微量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经过 1、3、7d的孵育 ,临床分离菌的BF在TSB teflon系统中 ,质控菌株在NS teflon系统中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多 ,而且 1mg/L红霉素和 2mg/L磷霉素可以在孵育过程中抑制BF的形成 ,MIC测定提示 1mg/L红霉素和 2mg/L磷霉素与头孢他啶或左氧氟沙星联合对BF型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抗菌活性。
徐志豪刘富光王选锭原双晋李丽红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红霉素磷霉素
血清硫酸粘多糖片段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血清硫酸粘多糖片段 (SGF)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 0例NSCLC患者和 2 8例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乳胶凝集法测定血清中的SGF和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血清中的癌胚抗原 (CEA)。结果 NSCLC组血清SGF和CE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组 (P<0 0 1) ,且NSCLC组SG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EA (P <0 0 5 )。SGF和CEA联合检测可使对NSCLC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提高到 83 3 %和 82 8%。结论 血清SGF检测在NSCLC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其与CEA联合应用可提高对NSCLC的诊断率。
徐峰原双晋沈华浩李丽红徐志江
关键词:癌胚抗原非小细胞肺癌
四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常见非发酵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厄他培南对常见非发酵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以琼脂双倍稀释法测定四者对215株临床常见非发酵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对以上四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呈较高的耐药性,MIC50值4~128mg/L,MIC90值16~256mg/L。帕尼培南与亚胺培南体外抗菌作用相仿,两者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略逊于美洛培南。厄他培南MIC50、MIC90值最高,分别为64mg/L和256mg/L。对不动杆菌,四者MIC值相近,MIC90值128~256mg/L。结论:所有受试菌对四种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其中美洛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略强。
李丽红张嵘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体外抗菌作用
2007年和2009年医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监测2007年和2009年我国不同地区13家教学医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中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医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并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2015株医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32株(占66.1%),革兰阳性球菌683株(占33.9%)。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7.9%),肺炎克雷伯菌(11.3%),金黄色葡萄球菌(10.9%),铜绿假单胞菌(7.0%),鲍曼不动杆菌(6.0%)。对血流感染中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体外药物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替加环素(98.2%,不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多黏菌素(98.1%,非发酵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90.4%);对常见革兰阳性球菌体外药物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均为100%),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均为99.4%)。2007年度和2009年度数据显示:苯唑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率分别为42.3%和42.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ESBLs)的发生率分别为54.7%和53.4%,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的发生率分别为11.9%和15.9%,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的发生率分别为49.0%和64.8%,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HLGR)的发生率分别为62.6%和66.7%,对碳青霉烯类不敏感的发生率分别为2.1%和4.6%。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HLGR)肠球菌的发生率分别为62.6%和66.7%,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肠杆菌的发生率分别为2.1%和4.6%。结论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替加环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对其敏感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中分离率最高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屎肠球菌,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其敏感率较高。多重耐药菌中MDRA、HLGR、MDRP以及碳青霉烯类�
张冀霞陈宏斌王辉徐英春陈民钧张嵘刘文恩徐修礼曹彬宁永忠廖康褚云卓胡志东曾吉王勇苏丹虹周春妹李丽红邹明祥杨佩红刘颖梅陈冬梅年华田彬熊艳李平卓超谢红梅
关键词:血流感染细菌分布细菌耐药性耐药检测
夫西地酸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检测夫西地酸对临床常见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夫西地酸对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抑菌活性,并与其他常用抗生素比较。同时用琼脂稀释法检测部分菌株的夫西地酸最低抑菌浓度(M IC)。结果在121株菌株中M RSA 34株,M RCN S 41株,粪肠球菌15株,屎肠球菌10株。对夫西地酸的耐药率分别为2.9%、4.8%、100.0%和100.0%,略高于万古霉素,明显低于其他常用的抗生素(如红霉素、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等)。夫西地酸对M RSA、M RCN S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肠球菌。结论夫西地酸对M RS有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夫西地酸对肠球菌并无杀菌作用。
李丽红张嵘
关键词:夫西地酸革兰阳性球菌
沙雷菌耐药性分析及其β-内酰胺酶基因型检测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沙雷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到的325株沙雷菌进行药敏试验;三维试验对提取的沙雷菌酶粗提液进行β-内酰胺酶表型筛选;用特异性KPC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确认黏质沙雷菌β-内酰胺酶的类型。结果沙雷菌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酰胺类和含酶抑制剂等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33.9%。特异性PCR和测序证实耐亚胺培南沙雷菌的β-内酰胺酶为KPC-2型碳青霉烯酶,三维试验中克拉维酸、EDTA和氯唑西林均不能抑制该酶对亚胺培南的水解活性。结论沙雷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KPC-2酶是引起沙雷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沈凌炜李丽红徐志江周宏伟张嵘陈功祥
关键词:沙雷菌耐药性Β-内酰胺酶
四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常见非发酵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组新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由于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临床使用日益广泛,新品种逐渐开发,如厄他培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本文就已应用于临床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李丽红徐志江朱百荣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