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龙
- 作品数:59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人文强桂”工程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特聘专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文体样板与形象意义——论任昉《王文宪集序》的双重价值
- 2011年
- 《文选》"序"类所录的任昉《王文宪集序》是别集序的代表作。别集序一般分为对文集本身的评论和文集作者的评价两个板块内容,以前者为主。《王文宪集序》却以评价文集作者为主,体现了王俭一生以立德立功为要、立言只是余事的抱负和任昉的评价。序描绘了王俭出身名门、参与易代、清简寡欲、奖掖后进的一生,堪称南朝名士的剪影。
- 李乃龙
- 唐代诗人接受道教的若干原因
- 道教是唐代的国教,对当时的文化产生了多层面的深刻的影响。唐代诗人作为其时文化最集中的体现群体,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道教,其接受原因,有社会风气、地域文化、个人的生理和心理、交游影响等方面,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
- 李乃龙
- 文献传递
- 唐代诗人接受道教的若干原因被引量:1
- 2004年
- 道教是唐代的国教,对当时的文化产生了多层面的深刻的影响。唐代诗人作为其时文化最集中的体现群体,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道教,其接受原因,有社会风气、地域文化、个人的生理和心理、交游影响等方面,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期方家有以教之。
- 李乃龙
- 关键词:唐代诗人交游道教地域文化社会风气国教
- 诗序范型与西晋名士剪影——论《思归引序》的双重价值被引量:2
- 2011年
- 《文选》"序"类所录的石崇《思归引序》,是单篇诗序。石崇在诗序史上的地位在于,他不仅以《金谷集序》首开雅集序之风,而且在《思归引序》中自述生平遭际、志趣好尚,写景抒情议论,将诗序由简单介绍创作缘起发展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文体。同时,诗序生动地从各方面展示出西晋时期耽于享乐的名士形象。
- 李乃龙
- 崔瑗《座右铭》人生观的理论底色——兼析座右铭的文体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座右铭书之于纸,以自戒为旨归,从载体到题旨与纪功铭、器物铭均有鲜明区别,是铭类中独特的一种。《文选》铭类中所录崔瑗《座右铭》作为典型代表,其人生观以儒家的守愚和道家的守雌为底色,形成了内方外圆的低调的人生态度,影响深远。
- 李乃龙
- 关键词:座右铭儒家道家
- 中唐诗僧皎然的家族意识与诗性呈现
- 2021年
- 辞家入道的中唐诗僧皎然具有浓厚的家族意识,其诗文中存在颇多尊祖溯源或称引陈郡谢氏先贤典故的片段,交游酬唱诗屡屡追溯他人家风世业,部分诗文评论也表现出“肖”这一家族伦理对批评标准的渗透。根深蒂固的家族意识,以及被时代文学思潮进一步强化的家族文化自信,促使皎然自觉地承继谢氏家族文化,其中之要者,一是诗,二是山水情怀和山水书写,三是宗教志趣。明显受到大小谢影响的山水诗创作及“真于情性”的审美理想,是这三者的交织与集中体现。皎然对诗佛关系的权衡,经历了从早期的平和无违到晚年矛盾凸显的转变。然而,老耄渐至、矢志于佛学修行的皎然,虽已深刻意识到诗学实践对自身佛学修行的羁绊,却仍对《诗式》进行了认真整理,在此背后,文学望族精英意识是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撑。
- 李乃龙陈文畑
- 关键词:皎然家族意识诗歌诗论《诗式》
- 墓志的文体特征与《文选》“墓志”笺论被引量:3
- 2007年
- 墓志和墓碑文都是有关死者的文体,负载着标识墓主的作用,二者在置放的地点、材质、形制、演变轨迹等方面又有明显区别。墓志主要记载墓主生平梗概,文末缀以齐言赞颂之辞,用语简约,以四言为主,追求言约义丰,多用典故。《文选》“墓志”类仅收任《刘先生夫人墓志》一篇,从妇德、门第、哀悼三个角度着墨。墓志所言与实际情况有契合处,其虽更多的是粉饰,但用心深微,技巧高超。
- 李乃龙
- 关键词:墓志碑文《文选》
- 撩起中国神秘文化帷幕的一角——评《中国巫术文化探秘》
- 现实世界之外是否还存在一个彼岸世界?人的生老病死、祸福荣辱是否有一只(甚至多只)无形的巨手在操纵?这无疑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这些在唯物主义者看来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却曾经并仍在引起人们广泛而浓厚的兴趣。无庸讳言,在很长的...
- 李乃龙
- 关键词:巫术文化神秘文化
- 文献传递
- 论《文选》荐贤表——兼论表类的文体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表的文体义由其物体义演化而来,到汉代形成固定格式,成为察试诸生的重要文体。《文选》收表文19篇,数量之多彰显其地位之高。其中的荐贤表事关君国根基,或一表荐一人,也可以一表而荐数人;表文以举荐者自撰为主,以他人代笔为辅。从动因看,可有主动和被动两种。荐贤表的内容由歌颂君上、褒荐贤才、自表衷曲三部分组成。用典故比拟荐贤对象和内容,是荐贤表作者习用的修辞手法。荐贤表的荐人有自荐的成分在内。一是荐才本身必须是才识兼具,方能慧眼识人;在表文中大量使用典故以颂圣颂贤,也有自炫其才学的用意。二是荐才为君为国,可以表忠。
- 李乃龙
- 关键词:章表文体
- “上书”的文体特征与《文选》“上书”的劝谏模式——兼论上书体兴衰的政治土壤被引量:5
- 2006年
- “上书”是专用于送呈诸侯王的文体,以否定对方为逻辑基础,以希冀对方收回成命为目标。《文选》上书体以劝谏为用意核心,形成了扬古抑今、理情兼用、指陈利弊的劝谏模式。其选文或以吴王为劝谏对象,或为作者于狱中自辨其冤,得失相参,各极其妙。“上书”体兴盛于战国末期和西汉初期,这也正是诸侯王权势最盛时期。此后,随着诸侯王势力的衰减,上书体失去了士人用以炫才求仕的内动力,因而渐渐衰落。
- 李乃龙
- 关键词:《文选》劝谏诸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