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勃昕

作品数:6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新兴产业
  • 2篇战略性
  • 2篇战略性新兴产...
  • 2篇环境规制
  • 2篇技术创新
  • 2篇假说
  • 2篇波特
  • 2篇波特假说
  • 1篇新能源
  • 1篇新能源汽车
  • 1篇新能源汽车产...
  • 1篇有效规避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省际
  • 1篇能源
  • 1篇能源汽车
  • 1篇企业
  • 1篇汽车
  • 1篇汽车产业
  • 1篇清洁生产

机构

  • 6篇西北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李勃昕
  • 3篇惠宁
  • 2篇韩先锋
  • 2篇宋文飞
  • 1篇仇萌
  • 1篇周新生

传媒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改革
  • 1篇科学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企业创新陷阱的衍生逻辑及有效规避被引量:4
2013年
创新陷阱是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一大障碍,以创新关联环境的系统分析为脉络,刻画企业创新陷阱的衍生逻辑:在市场环境、创新活动、竞争环境的相互影响下,企业创新行为偏离了正常轨道,成为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甚至负产出的非逻辑行为,陷入创新陷阱。通过柯达案例分析了企业陷入创新陷阱的原因,提出企业创新要以创新关联环境的系统运行逻辑为依据,采用逆向分析法强化组织内部创新活动控制,以开放灵活的创新意识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从而有效规避创新陷阱。
李勃昕惠宁周新生
环境规制是否影响了中国工业R&D创新效率被引量:51
2013年
采用超越对数型随机前沿模型,在考虑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等因素的情况下,实证分析了2004-2010年间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行业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虽然,环境规制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提升,但环境规制强度与R&D创新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即环境规制强度对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提升有"度"的限制,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过一定水平时,反而不利于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提升;环境规制强度对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性,在技术密集度较高,环境污染程度较小和R&D强度较高的行业中,环境规制对R&D创新效率促进作用会更加显著。
李勃昕韩先锋宋文飞
关键词:波特假说环境规制
环境规制影响清洁生产型产业技术的创新效率吗?被引量:17
2013年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型随机前沿模型,就环境规制等因素对清洁生产型产业2004—2010年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清洁生产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说明环境规制对清洁生产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有"度"的限制。与整个工业相比,环境规制对清洁生产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驱动效应更大。倒U型曲线具有更高的拐点,表明在不损害技术创新能力的前提下,政府对清洁生产型产业实施严厉的环境规制政策具有更广阔的空间。
李勃昕韩先锋宋文飞
关键词:清洁生产波特假说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效率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双重压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科技创新性和战略发展潜力,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经济增长内生化的必然选择,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
李勃昕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
文献传递
论产业创新驱动的关联体系、构建内容及实现路径被引量:7
2014年
创新驱动是激发市场活力、发展现代产业、培育开放型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创新驱动能推动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培育新的产业,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规模的扩张和新产业发展系统的形成,它是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源泉。我国产业创新驱动存在知识积累和基础研究薄弱、过分依赖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缺乏需求引动和制度创新等问题。从市场需求、创新组织、竞争环境三个方面建立产业创新驱动的关联体系;从概念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方面构建创新驱动的内容系统;从基础研究、自主创新、市场培育和制度保障四个维度实现产业的创新驱动。
惠宁仇萌李勃昕
关键词:自主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标体系的省际区别:新能源汽车例证被引量:9
2013年
选取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科研创新能力、产业基础水平、市场需求潜力、政策保障力度五个维度的十项指标建立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以熵值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构建基于灰度关联理论的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模型,实证测算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方选择耦合度。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将产业发展条件与现实基础的耦合情况作为产业选择的根本出发点,站在国家层面进行合理布局,并充分利用产业链的纵深度。
李勃昕惠宁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产业政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