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昇
- 作品数:200 被引量:2,631H指数:27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西安大都市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 大都市地区乡村休闲旅游是指在市区以外的乡村地域内,利用自然环境景观、田园特色景观、农林牧渔业生产景观、民俗文化风情、古镇村落景观、农家生活场景等资源条件,立足景观价值的多重性特征,通过科学规划、开发与设计,为消费者提供观...
- 李同昇
- 高强度能源开发区河流径流量演变及其减流成因——以窟野河为例被引量:13
- 2014年
- 运用数理统计、Morlet小波分析、累积距平分析、Yamamoto、Mann-Kendall秩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了窟野河年平均径流量及其主周期和突变点变化情况,并通过模拟天然径流量求解了人类活动因子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1950-2011年窟野河径流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存在丰枯位相交替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径流变化的主周期依次为14,31,7,22年,径流量突变发生在1979年,1998年或1999年前后;2)窟野河天然径流量模拟结果显示,1985年以来窟野河人为活动影响程度的平均值明显高于1974-1985年的平均值,且1985年以来年平均径流量明显减少,说明高强度能源开发是导致窟野河减流的重要原因;3)窟野河流域气温、降水量的突变时间发生在1991年,其与径流量突变时间的不一致性再次证实了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能源开发和地下水开采是导致窟野河减流的主要人文因子.
- 刘晓琼刘彦随李同昇于正松芮旸
- 关键词:径流量变化小波分析
- 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1年
- 随着人类对流域内各种资源开发强度的增大,流域内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流域人地系统的研究成为焦点问题,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流域人地系统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与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国际学者普遍关注流域发展规划与管理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流域发展规划和管理的起源、类型、管理的目的、面临的问题、流域环境系统规划等多个方面,这也引起了我国学者对流域治理的关注;同时,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流域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模拟和情景分析和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作用机理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协调度模型、综合评价指标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定量分析手段已经应用于国内外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但是,当前的研究普遍缺乏流域人地系统结构演变的综合性研究,缺乏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耦合机制和模型研究,缺乏规律总结性研究,缺少定量分析和动态分析,缺乏对不同情景下流域人与地相互作用过程的模拟和预测。因此,未来流域人地系统的研究应加强多学科融合,加强流域人地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注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与动态仿真模拟。
- 张洁李同昇周杜辉
- 关键词: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经济空间结构定量化识别——以渭河流域为例
- 2011年
- 流域经济空间结构型式的定量化识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多见于理论探讨,较为抽象、宏观,微观尺度下的定量化识别研究较少。本文从流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内涵出发,以流域经济空间结构型式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县域尺度下流域经济空间型式的典型特征和定量化识别方法,并运用ESDA--GIS方法对渭河流域经济空间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在县域数量分布上,渭河流域呈滞后型显著集中.极化型相对较少的“显著1型”分布;经济增长水平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东一西方向“倒U型”,南一北方向“显著1型”分布;西安、咸阳构成一个典型的双核式经济空间结构,宝鸡、陈仓、凤翔依托宝固轴构成一个典型的点轴式经济空间结构。
- 周杜辉李同昇余凤鸣
- 关键词:流域经济空间结构渭河流域
- 中国高校选址类课程考核改革的研究与实证
- 首先通过对于高等教育课程考核改革的文献梳理,从整体上把握其发展趋势;进而针对选址工作的基本特质从理论上探究了传统选址类课程考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其改革方向。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厂址选择》课程考核为案例开展实证研...
- 张琦李同昇
- 关键词:课程考核改革实证分析
- 文献传递
- 西伯利亚人地系统的特点及其地域开发的功能和方向
- 自然条件的多样性、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开发潜力的巨大性、区域和全球尺度的生态敏感性是西伯利亚人地系统的突出特点。从促进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以及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在综合分析西伯利亚及其内部地域单元人类活动的生态...
- 李同昇
- 文献传递
- 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被引量:150
- 2013年
-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及其特征的考辩,建立由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发展诸因素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AHP),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区分为5个等级类别:最高(西安)、较高(宝鸡、延安、铜川、榆林)、中等(咸阳)、较低(安康、汉中、渭南)和最低(商洛),区域差异呈现为陕北较高,陕南较低,关中(西安)突出的现象。不同城市新型城镇化评价因素之间、相同城市的各评价因素之间皆存在水平上的差异,发展不均衡。陕西省城镇化过程的主要推动因素是经济发展,而人口集聚及素质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与基础设施建设是主要表现,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城镇化综合发展并不同步,需要统筹城乡、兼顾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 牛晓春杜忠潮李同昇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
- 基于实际调查与观测解译对比验证的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以陕西省为例被引量:2
- 2023年
- 将生态敏感性实际调查结果与观测解译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并进行修正,对提升生态敏感性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遥感解译和气候观测数据,构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陕西省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结合陕西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实际调查结果,对比验证敏感性评价结果,分析实际调查与观测解译结果间的差异,并对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观测解译评价结果进行修正。结果表明:(1)观测解译结果显示陕西省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空间差异显著,极敏感区主要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和渭南市。(2)实测调查结果显示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调查中土地沙漠化区主要分布于榆林市北部长城沿线地区。(3)差异特点表明92.5%的实际调查结果土地沙漠化区域与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观测解译评价结果存在空间上的重叠,但只有71.8%的观测解译极敏感区与实际调查土地沙漠化区域间存在空间重叠。(4)造成差异的原因在于数据来源误差、模型构建误差以及指标赋值误差3个方面。(5)修正后的陕西省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极敏感区域主要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北部和渭南市大荔县,较基于观测解译的评价结果增加面积110.41 km2。针对差异原因和特点,可以针对性的完善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和分析框架。
- 陈谢扬李同昇朱小青徐博朱炳臣李炬霖
-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土地沙漠化
- 县域城乡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以大西安为例被引量:27
- 2010年
- 在总结城乡一体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城市和乡村这两个子系统出发,选取城市发展水平、乡村发展水平和城乡协调水平三个功能目标层构建县域城乡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大西安地区各区县为例进行应用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城乡关联度、城市发展水平、乡村发展水平和城乡协调水平相互之间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其中城市发展水平对城乡关联度影响最大。
- 段晶晶李同昇
- 关键词:城乡关联度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
- 技术环境对西北传统农区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影响分析——基于三种不同属性农业技术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6
- 2010年
- 依据对陕甘宁传统农区的调查数据,选择苹果新种苗技术、小麦良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技术环境对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发现,技术环境因素对农户采用新技术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技术软环境对农户的影响大于硬环境的影响。农户采用具有不同属性的农业新技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苹果新种苗技术容易受到果品公司、农技站服务次数、技术培训质量以及信贷条件的影响;小麦良种技术容易受到科研组织、种子公司、农技站、人际网络以及技术供给渠道的影响;节水灌溉技术受到具有社会服务功能的技术组织、政府鼓励措施以及媒体宣传的影响较大。与此同时,地理因素对农户的技术行为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
- 满明俊李同昇李树奎李普峰
- 关键词:技术环境农户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