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德贵

作品数:6 被引量:5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新生代
  • 2篇晚新生代
  • 2篇磁学
  • 1篇地表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断裂
  • 1篇地震断裂带
  • 1篇断裂带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磁学
  • 1篇石制品
  • 1篇探槽
  • 1篇盆地
  • 1篇剖面
  • 1篇气候变迁
  • 1篇前陆
  • 1篇前陆盆地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西北...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中央研究院
  • 2篇台湾大学

作者

  • 6篇李德贵
  • 4篇王永
  • 2篇王彦斌
  • 2篇迟振卿
  • 2篇闵隆瑞
  • 1篇王焕
  • 1篇刘栋梁
  • 1篇姚培毅
  • 1篇刘训
  • 1篇李海兵
  • 1篇肖序常
  • 1篇孙知明
  • 1篇王军
  • 1篇王大宁
  • 1篇宋圣荣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新疆地质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第八届古地理...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罗布泊八一泉剖面中更新世晚期的环境磁学记录
本文对罗布泊东部八一泉剖面进行了初步的环境磁学研究,分析了相关磁性参数(磁化率等温剩磁,非磁滞剩磁等),探讨了环境磁学研究在第四纪古环境研究中的意义。
王永李德贵
关键词:更新世磁学
文献传递
地表探槽断裂岩岩石磁学揭示汶川地震断裂带不同滑移机制被引量:10
2015年
岩石磁学能揭示岩石的磁性矿物组合,通过断裂岩不同的磁性矿物组合可揭示地震过程中磁性矿物变化、地震摩擦温度及地震滑移机制等基础地震地质问题。2008年Mw 7.9级汶川地震使两条断裂带同时发生地表破裂,包括映秀-北川和灌县-安县断裂地表破裂带,破裂带上地震断裂岩为岩石磁学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以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上两个探槽内断裂岩为对象,包括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上的八角庙探槽和灌县-安县地表破裂带上的九龙探槽,结合目前已发表的地表及WFSD-1孔的研究成果,从岩石磁学角度探讨汶川地震断裂带经历的地震滑移机制:1综合映秀-北川地震断裂带上八角庙探槽和其它位置的断裂岩岩石磁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地震断裂带附近断层泥的高磁化率源于新生的亚铁磁性矿物,如磁铁矿和磁赤铁矿等,故映秀-北川地震断裂曾经历高温快速热增压地震滑移机制;2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上九龙探槽内断层泥略低的平均磁化率源于其铁的硫化物含量比断层角砾及侏罗纪砂岩多,铁的硫化物可能源于地震过程或断裂岩抬升到地表后的地表作用,如果断层泥中铁的硫化物多含量源于地震过程,则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曾经历低温慢速机械润滑地震滑移机制;3两条断裂经历的不同地震滑移机制可能受控于断裂深部结构,如断层产状,映秀-北川地震断裂带的陡倾角易产生高温快速地震滑移,而灌县-安县地震断裂带的缓倾角更易产生低温慢速地震滑移。
刘栋梁李海兵李德贵孙知明司家亮王焕
关键词:汶川地震岩石磁学
西天山两侧前陆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1
2000年
天山两侧前陆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发育,沉积厚度较大。盆地沉积序列的韵律性反映了天山造 山带的构造演化历史。晚新生代沉积特征及抱粉组合表明,中新世—上新世—早更新世碎屑岩不稳 定组分明显增加,阔叶植物花粉含量减少、耐干喜旱的篙、藜等显著增加,反映天山活动性增强,上新 世晚期天山强烈隆升,天山两侧前陆盆地上新世晚期开始出现磨拉石建造,由于山体隆升造成的大 气环流改变,天山两侧盆地封闭性增强,大陆性气候明显,气候发生较显著变化。
王永李德贵王彦斌李建成
关键词:前陆盆地晚新生代
湖积物磁学特征探讨过去三千年来内蒙古居延海之古气候变迁
本研究对取自内蒙古东居延海一根长度4.5公尺之岩芯进行古地磁及环境磁学参数分析研究,岩芯样本以u 形管取样,各种参数之量测均採连续纪录方式,每1cm 摘取一个数据。本岩芯顶部约70公分微风成沙,不适合古地磁采样,因此实际...
李德贵陈惠芬宋圣荣王玮龙王永迟振卿姚培毅刘训
文献传递
内蒙古额济纳旗苏泊淖尔石制品的发现及当时的环境特征被引量:3
2005年
在进行地质环境调查过程中,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苏泊淖尔Ⅰ级湖积阶地面上发现古人类遗存的石制品,包括石砧、石斧、石片、石核等,大致应属于全新世的遗存。天鹅湖剖面距地表70.5cm深处14C测年结果为4930a±152a,表明该剖面主要形成于全新世,与苏泊淖尔石器的时代相同,其中的记录可反映古人类活动时期的气候特征。据孢粉组合变化可以确定,该区气候总体处于干旱—半干旱状态。剖面下部在相对干旱的背景下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温湿气候环境,剖面中部则为干旱稳定发展期,成为全剖面干旱程度最强、温度较低的时期,而剖面上部又表现出温度和湿度略有升高的趋势。
迟振卿姚培毅王永刘训宋圣荣李德贵王玮龙王大宁闵隆瑞
关键词:古人类石制品环境特征
西昆仑山前晚新生代构造活动与青藏高原西北缘的隆升被引量:33
2006年
西昆仑山前晚新生代地貌与沉积特征记录了西昆仑山及青藏高原西北缘的隆升过程。利用沉积学、地貌学、古地磁研究结果,对西昆仑晚新生代构造活动进行了探讨。约25Ma,西昆仑山前沉积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反映西昆仑山整体开始隆升;约5Ma时,西昆仑山前磨拉石发育,表明西昆仑山开始快速隆升。古地磁结果表明:始新世—中新世西昆仑有显著的旋转运动,而第四纪以来水平挤压造成的垂直运动为主,没有明显的旋转运动。河流阶地发育显示,西昆仑地区约在1.2Ma时河流下切开始形成阶地,第四纪中晚期以来西昆仑地区构造抬升幅度与频率加快,全新世中期(约5kaB.P.)有一次快速隆升过程。
王永李德贵肖序常迟振卿闵隆瑞王军王彦斌
关键词:西昆仑晚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