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峰
- 作品数:113 被引量:27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新时代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4
- 2023年
- 新时代以来,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紧随时代步伐,着重阐释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诸如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及艺术学“中国学派”,“中国梦”“新时代”与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文艺工作座谈会引领中国文化艺术发展新气象,改革开放40周年与中国艺术学科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70年与中国艺术学的发展道路、历史经验,“新文科”背景下的艺术学科建设等。艺术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作为艺术学理论三大核心学科,向纵深处发展,艺术跨学科研究也取得显著进展,丰富了艺术学研究的视野和方法。艺术学理论的科研项目以及以丛书、文库等形式推出的学术成果十分亮眼。人才培养、期刊及其他平台建设成果不凡。展望未来,艺术学理论将积极应对学科转型带来的变革与挑战,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新时代艺术学理论研究发展报告”课题组张新科李心峰李心峰李新孙晓霞
- 关键词:艺术学理论艺术学科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
- 艺术·美·技术——竹内敏雄“技术时代”的艺术思索被引量:3
- 2010年
- 近代艺术哲学的主要症结在于,它们大多是按照美学的观点,在美的原理之下进行研究。因此,近代的艺术理论、艺术哲学与美学基本上合而为一。针对这个问题,日本著名美学家竹内敏雄认为,现代社会最本质的特征,可概括为"技术时代",艺术与技术的接近是这一技术时代的突出特征。从技术时代所提出的美学与艺术问题入手,他强烈主张要对近代以来的传统美学进行变革,建构真正适应于现代社会的现代的美学与艺术理论。在他看来,艺术理论不仅要建筑于美学基础之上,还必须为其确立另一个哲学基础即"技术哲学"的基础。这是因为,艺术具有美与技术双重的性格。艺术在本质上,乃是一种生产美的价值的技术。
- 李心峰
- 关键词:艺术
- 吸收外来资源 以资今日之鉴--孙晓霞《西方艺术学科史:从古希腊至18世纪》书序
- 2021年
- 孙晓霞的《西方艺术学科史:从古希腊至18世纪》是一部以西方古希腊到18世纪艺术学科的演进和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史、学科史的专著,努力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探寻西方古代艺术在知识史层面一以贯之的内在本质和阶段性表征。该成果的完成,弥补了国内有关西方早期艺术概念、艺术体系、艺术学科之历史研究方面的薄弱与欠缺,尤其是作者以充盈丰富的文献史料的阅读与运用为基础,以西方艺术体系之演进作为考察中心与主线,着重运用"概念史""知识史"的研究方法,在艺术与技艺、艺术与科学等的发生学的、历史的真实联系中,在跨学科的宽广视域下,完成了这部西方艺术学科史研究的专著。其在论题选择、主要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多有创获与开掘,是一部难得的、优秀的西方艺术学科史研究成果。它既是一部对既往学科史展开研究的历史著作,但也可以说是一部"当代史"。因为它具有一种相当明晰深邃的当下问题意识,能够直面学界有关中国艺术学尤其是艺术学理论(即一般艺术学)学科之学理与历史依据的质疑,坚持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之立场,深入、系统开掘、梳理西方艺术学科之历史,为中国艺术学的当下构建与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思想、学术资源以及突破某些学科规约的理论启迪。
- 李心峰
- 关键词:艺术史艺术体系
- 专家笔谈
- 2013年
- 谭霈生(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在中国,艺术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历史。针对这一学科研究的对象、范畴与方法等等问题,尚有不同的主张;谈到学科的建设问题,自然也是见仁见智。在我看来,把它的研究对象定位在涵盖各门类艺术的艺术世界、艺术现象上,该学科的建设至少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是厘清它与美学、哲学的关系,进一步在研究外部关系的基础上,深化诸多交叉学科的研讨。
- 谭霈生黄会林丁涛陈池瑜周星蓝凡李心峰梁玖凌继尧刘道广
- 关键词:艺术管理艺术现象艺术学学科艺术学
- 当前专家学者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探讨被引量:15
- 2012年
- 近年来,学术界及社会上围绕传统节日的讨论,常常聚焦到一个重要问题上来,即传统节日的符号与仪式问题,也就是在今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元以及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大语境下,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节日符号与仪式吸引更广大的民众积极参与传统节日,过好我们的传统节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节日文化。为深入思考、积极探索这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2011年初,"弘扬节日文化研究"课题组邀请在京的部分节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中国文化报》社联合召开"探讨节日符号仪式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专题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畅所欲言,着重讨论了为什么要深入研究传统节日的符号与仪式问题、应如何理解传统节日的符号与仪式、传承和建设节日符号与仪式,以及节日符号一与多关系问题、如何理解传统节日的仪式及其重要价值、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变与不变也就是传承与发展关系问题、如何看待所谓"洋节",尤其是有关春节的符号与仪式的问题,等等,它们大都是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问题上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专家们积极而深入的思考,思想观点的交锋、对话与交流,碰撞出不少充满睿智的思想火花,取得切实、丰硕成果,产生积极、热烈反响,有力推动了社会及学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与研究。
- 李心峰
- 关键词:文化建设仪式文化符号
- 《中国的传统节日》后记
- 2010年
- 陈飞龙李心峰
- 关键词:传统节日中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记优秀传统文化民族
- 2017年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发展报告被引量:5
- 2018年
-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作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纲领指针,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并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近年来,积极响应党的各项文艺政策,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和十九大报告精神,聚焦文化自信,思考文化自觉,构建中国艺术理论的本土话语体系已经成为艺术学理论界共同努力的明确方向。2017年,艺术学理论界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学科构成与学科结构愈益清晰,学科评价机制日益丰富完备,中国话语、中国问题及中国艺术理论研究都在学科体系中得到深入,基础理论研究在纵、横两个层面上都有新拓展,艺术史研究力作频现,艺术批评风气渐好,跨学科研究发展迅猛。这些都是年度学科发展的亮点。本年度,也是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艺术学理论作为艺术学门类下五个一级学科之一得以体制化的第七年,整体来看,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已走过刚诞生那几年那种面对质疑、回答质疑、努力论证学科合理性、合法性以及最初生长的初始阶段,开始进入学术增长、成长、蝶变、建构与发展的阶段,朝着学科成熟阶段迈进。
- 李心峰孙晓霞秦佩
- 关键词:艺术学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
- 艺术学需要“习明纳尔”——关于艺术学教学方式革新的思考被引量:4
- 2014年
- 在我国现代人文社科体系乃至整个科学体系内,2011年才升格为门类学科的艺术学还很年轻。面对如此年轻的艺术学学科,究竟应如何进行该学科的学科建设、推动该学科的学科发展,这已成为艺术学界同仁们密切关注的课题。针对国内艺术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作者呼吁改革和完善艺术学的教学方式,积极倡导引进"习明纳尔"(日本人读作"栽米那鲁",简称"栽米")这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艺术学研究和教学中,探索并实践"艺术学前沿"习明纳尔教学,以资艺术学界同仁参考。
- 李心峰
- 关键词:艺术学教学方式
- 重敲锣鼓再出发——直面新的转折点的艺术学(代主持人语)
- 2024年
- 2023年,对于艺术学这门年轻的人文学科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2023年是艺术学于2011年升格为门类学科(学科代码:13)以来又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年份。巧的是,让艺术学昂然迈入门类学科,真正获得了独立学科地位,因而对于艺术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11年,是辛卯兔年,而2023年,经过一纪、一个轮回,又来到了一个农历兔年——癸卯兔年,艺术学迎来了一个重大转折:在2011年艺术学成为门类学科时所形成的5个一级学科的学科结构,在2022年9月13日正式颁布的最新调整的新的学科目录中发生了地动山摇般的巨变:原先5个艺术学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合并为唯一的一个艺术学学术学位一级学科(1301)。
- 李心峰
- 关键词:学术学位学科目录学科结构一级学科主持人
- 广阔文化视野下杰出的美术学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乙未金秋时节,邓福星先生迎来他的七十华诞.我们在为他高兴、向他庆贺的同时,大略盘点一下数十年来他在学术上的主要收获,不能不为他丰硕的、高水准的学术成就而感佩、点赞.作为一位著名的美术史学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批评家,他的学术足迹几乎与新时期同时起步.具体地说,主要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他在新时期美术研究领域所进行的探索思考、深钻细研,是前沿的、领先的,也是有原创性、有代表性的.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的时段内,他是国内美术研究领域的主要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新时期所走过的学术轨迹,是新时期我国美术学术研究进程的一个十分典型的缩影与最好的范本.对于他的学术道路的总结,对于整个中国新时期美术学术研究的历史描述,是不能忽略的重要一页.
- 李心峰
- 关键词:美术学文化视野学术成就美术研究美术理论家